《唐人街探案2》:神性與獸性之間,由人性來調和

文 | 夢惜仙

大年初二自己去看了《唐人街探案2》,很不錯的電影,原本只想着當搞笑的電影來看看,沒想到《唐人街探案2》在搞笑之餘,還有不少有意思的東西。

說實話,已經忘了《唐人街探案1》的劇情是怎麼樣的了,只記得最後陰謀是一個小女孩設計的,結局有點出人意料,打算這兩天找時間再看一遍,這裏就不多說了。

說回《唐人街探案2》,結局同樣出人意料,和第一部一樣,除了一個要被抓的兇手之外,還有一個隱藏在背後、沒辦法抓的兇手。而那些些精彩的破案過程,說起來也簡單,就是秦風被唐仁騙來紐約來調查唐人街教父七叔的孫子的死。原本兇手很簡單就被確定了是宋義,但是秦風跟唐仁在去抓捕的時候,發現宋義並不是兇手,這個案件並不簡單的殺人案,而是按照五行來殺人取五臟的連環殺人案。可是秦風跟唐仁的探案並順利,因爲他們跟嫌疑犯宋義在一起,也被警方通緝了,同時還被七叔的乾兒子陸國富追捕。陸國富着急找到兇手,否則他就不能繼承七叔的財產。我原以爲陸國富是兇手,但他卻成了第四個死的人,是我把電影想得太簡單了。

最後秦風終於發現連環殺人案的兇手是美國警方的兼職法醫、天才外科醫生James,沒有人想到這麼具有中國文化色彩的連環殺人案會是一個外國人,不得不說這樣的結局很意外。但是更意外的是,這個案子不止一個兇手,陸國富並不是James殺的,而是宋義“搭順風車”殺的。陸國富從事買賣人口的生意,而宋義的妹妹就是被陸國富給賣了,或者是殺害了,所以宋義就借James的連環殺人,隱藏自己殺人的事實。

不知道爲什麼,發現了這一切,而又掌握證據的秦風並沒有將宋義的行爲揭發。秦風認爲宋義就是全球偵探排行榜的第一名Q,但是最後調查發現他並不是。其實我一直感覺唐仁就是全球偵探排行榜第一名Q,大智若愚的唐仁並不簡單,這次案件中唐仁貌似無厘頭,但是很多關鍵的線索都是他找到的。比如案件“鎮靈符”的作用、連環殺人案的“五行聯繫”、最後兇手所在的地方……都是唐仁有意無意地指出來的,哪來的這麼多巧合。當然,唐仁是不是Q,也只是我的猜想而已,期待下一部電影能給出答案。

當然《唐人街探案2》的偵探情節只能說是它應有的精彩,讓我覺得出彩的是整部影片無處不在的“道”文化,特別是最後James和秦風的對話,非常有意思。

James本身是一個天才外科醫生,救過很多人的性命,原本信仰基督教,但是基督教救不了妻子的病,不能挽回妻子的死亡,因而改相信科學。然而當他知道患上癌症,發現科學並不能治療自己的癌症,所以就改相信“道”。他相信通過一些神祕學的邪教方法可以延長自己生命,他認爲自己能夠救活很多人,犧牲幾個人來延長自己生命,從而讓更多的人活下來,自己這麼做沒有錯。

而James對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解,更讓他覺得自己沒有錯。他說每個人都由神性、獸性、人性組成,自己救死扶傷是神性使然,而殺人雖然是獸性,但也會爲了延長神性,這麼做也是無可厚非。

然而秦風很快就指出了James的說法是錯誤的,他認爲道是一個太極,神性與獸性不是分裂的,而是由人性在其中調節,人性纔是一個人最爲重要的特性,James對於道的理解是錯誤的。

這一段情節讓人有很多思考,而“神性、獸性、人性”讓我想起了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論,講得是人的行爲是由意識與潛意識相互作用指導的。有趣的是,本我與獸性相對應,是人類原始慾望;自我與人性相對應,是現實存在的意識;超我與神性相對應,是道德規範判斷。這麼說來,電影裏的說法也是有理論依據的,只不過換了一種說法,讓人更容易思考罷了。或者說,弗洛伊德的這套理論,早就存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

還有一個問題很值得思考,那就是應不應該用少數人的死來換卻能夠拯救很多人的人的生命?這個問題認真思考起來,挺難選擇的,生命都是平等,與數量無關。事實上,這個問題跟倫理學裏的“電車難題”是一樣,有興趣可查來看看,有很多討論,這裏就不詳細展開了。

不過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節目裏面提到這種難題的解決方案,就是“弱勢優先原則”,就拿影片中的James來說,被他殺的是處於弱勢的,因爲殺了他們就肯定死了,但是就算那幾個死了能夠換取James生命的延長,並不能保證James在延長的生命裏一定會救活更多的人,所以James的行爲無疑是錯誤。

好了,關於《唐人街探案2》就說到這裏,歡迎留言討論。

-END-

詩夢零號鋪,在聽你傾訴

這裏有我的故事

也有別人的故事

希望能聽到你的故事

晚安,少年

我回來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