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斗儿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编辑 | 语非年

王小帅在《薄薄的故乡》中写道;”景春的脸,我是有点印象的,可惜一直对不上名字。那次定造型时,景春蓄上了胡子,质感就出来了,特别是他的两道八字眉,像极了我的父亲”。

32届金鸡奖的颁奖典礼上,王景春凭借电影《地久天长》和一张“父亲脸”获得金鸡影帝。“擒熊”之后再“捉鸡”,站在台上这个八字眉小眼睛的中年男人,不激动不矫情也没有泪流满面,全部致辞总结起来只有简单四个字“电影万岁!”。

在戏里,王景春饰演的刘耀军,沧桑、内敛,充满小人物的悲欢,面对生活习惯接受忍耐,普通得丢进人堆里都认不出来。

但戏外,王景春却是个能折腾的人,45岁的也凭借自己的折腾,终于把影帝二字一次又一次扛回了家。

有句话说得好:“从知道到懂得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而这段路,只能慢慢体会。

他一直知道自己外表的平凡,却懂得自己平凡中的不凡;他知道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在罗马,但却懂得靠自己的努力可以造出一个罗马。

王景春正是那个在知道中懂得,在懂得中接受并慢慢体会的人,是个看似青铜实则王者的存在。

磨刀不误砍柴工,卖鞋不耽误搞事情

王景春,1973年出生在新疆阿勒泰一个军人家庭。虽然家风严肃,但小景春却显得有点“活跃”。

5岁那年,有一次在父母单位的会议室,看电视,因为太闹王景春被赶了出来。“我站在最前面,电视里演什么,我就模仿什么。因为太吵了,就被一把拎到了楼道里,我妈当时在场,也没搭理我。我记得在楼道里感觉特别的孤独,回家之后,我妈问我,以后还闹吗?我说不闹了,我得珍惜能看电视的机会。”

或许王景春与表演的“梁子”,从那时起就已经结下了。

王景春的父亲是一名戍边军人,因为吃了学历不高上升瓶颈越来越明显的亏,所以他希望儿子能考大学,将来找份铁饭碗。

15岁时,王景春随父亲转业到乌鲁木齐,初来乍到,学校里总有人欺负他,王景春心里呐喊着“我要报复”,却也没耽误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还有点拧的莽撞少年。

他这份拧,首先就拿来破灭了父亲的希望,技校毕业后,他没继续上学,而是想参加工作赚钱。

一次活动,艺术小狂人王景春,帮百货公司排了一个小品,没想到后来老王的处女作得了一等奖,百货公司领导眼前一亮,觉得这小伙子不错便把他留下,安排到柜台卖童鞋。

卖鞋的时光对于王景春来说,还挺拉风的。

20来岁的“柜哥”王景春留着长发正青春,第一个月便创造了800块的销售业绩,还卖出了许多妈妈粉,成了百货公司的带货红人。

回忆起销售秘诀,王景春十分谦虚地说:“主要是人长得帅”。

帅小伙王景春,也在这份自我感觉良好中,迎来了人生中巨大的“整形”。

有“后门”还有超能力,吹牛吹成了神预言

1991年,王景春依然在兢兢业业自己的卖鞋事业,一次工作间隙他陪哥们去泡妞,恰逢刚刚学成归来的导演朗辰在为小品挑演员,面试一轮又一轮,就是拔不出来一棵想要的白菜。

王景春当下不屑,觉得这有何难。哥们不服一把把他推下场,说:“你牛你来!”“我来就我来!”

王景春也不怯场,直接推门而入,对着朗辰大喊“老师,你家着火了”。末了还拉着朗导一块往外跑,搞得朗导真的就以为家里着火了。

5岁时被压住的艺术火苗,此刻点燃了面前的朗导。所以即便在朗导眼中,王景春的长相属于没什么存在感还略微有点着急的,但还是直接送了他一张pass卡,告诉他可以考上海戏剧学院试试。

没想到卖童鞋的王景春童鞋真的上心了,上戏从此成了他梦想清单中一定要拿下的FLAG。

自从被开了窍,王景春有空就往朗导家跑,卯足了劲一头扎进表演。一学就是三年。

三年死磕之后,1995年大龄学员王景春终于等来了上戏的通知书,和陆毅、田海蓉、罗海琼成了同学。

但同学不同命。

98年陆毅就凭《永不瞑目》走红大江南北,可6年之后还年长几岁的王景春,却依然是个连龙套都没捞上的北漂。

直到2010年王景春终于等来了《疯狂的玫瑰》中刑警队长宁五原一角,虽然片子豆瓣评分停留在5.2,但老王却拿到了第十届百合奖优秀男演员奖。

面对人生的首个影帝,已经足足准备了15年获奖感言的王景春,曾经的库存一点没用上,只是十分诚恳而又心虚地表示“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那时候人们对于王景春的认知还是,“这人谁啊?”所以听到也权当他吹牛了,就连王景春自己下台以后,都直犯嘀咕,觉得这牛可能吹得有点大。

但没想到,若干年后,当初吹的牛竟成了神预言。

从炮灰到影帝,职称在变内核不变

“百合”之后,王景春开始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业界顶尖的大导演。

2011年张艺谋找他出演《金陵十三钗》中的角色,王景春美坏了。但拿到剧本一看,自己演的只是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士兵甲,心里有点凉。

后来他还是想开了,一是发现这个士兵死得比较靠后,二是老王还是那个老王,他觉得“能去就是特别好的一件事”。

《金陵十三钗》中他贡献了最生动的“炮灰”,杀青的时候被“炸飞”的王景春有点依依不舍。

除了当炮灰,王景春讲得最多的还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干洗店老板,到公安局长,虽然“职称”在变,但角色内核不变。

2013年导演宁瀛为自己的作品《警察日记》挑主角,指明要“单眼皮,眼睛不要太大”,看到王景春一张猫腰抬头的“写真”后宁导当即按捺不住“就是这个人,就要照片上这个劲儿”。

凭借这场始于颜值的相遇,王景春拿下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就了人生中第一个国际级影帝。

这一次的获奖感言,该感谢的他谢了个遍,末了还加了一句“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如果没有谢谢她,我回去会有麻烦的。”

当年刚入学时跟好莱坞男星学的获奖感言,如今终于派上用场。

影帝归来,王景春却依然是那个隔壁老王,依然没有嫌弃过小角色,更没有利欲熏心去赚快钱,而是坚持着自己的“王者”路线,只演打动自己的角色。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警察日记》之后的《地久天长》,才能让我们看到从捞不到龙套到影帝专业户的王者王景春。

用三千万的底气,笑对人生的四季

面对聚光灯老王坦言,自己北漂10年,从人生地不熟,没有戏拍,到有人肯用,他相信有多少艰辛就有多少成就。

他也时刻以“三千万”提醒自己,“千万别翘尾巴,千万别得意忘形,千万别飘。”

别人说他一波三折大器晚成,他似乎并不这么以为:“去接受成长、接受现实、接受生活本身。这都是我们这代人的必然经历。”

学会接受,与生活和现实和解,但并不会妥协和认命,这样的王景春大气也足够硬气。

谈及拿影帝这事,老王还是不改本色。面对“刘耀军”角色的成功,春哥毫不掩饰地回答:“这件事够自己吹牛一辈子”。

说完还会跟上一连串粗犷豪放的景春式大笑,八字眉小眼睛和脸上的皱纹挤作一团,丝毫没有表情管理这样的概念。

吹得了牛,也沉得住气。镜头前,他始终没有浮躁和世故;装的了别人,却从不装自己,角色中,他只有纯粹的悲欢和故事。

王景春从不缺那造景的手艺,也早已将人生的景色融进了四季。所以他从不伤春悲秋苦夏忍冬,而是明白生命四时皆有景,接受了便是人生处处好风光。

参考资料:

1、独家专访柏林影帝王景春:曾是个莽撞少年,现在我会接受并尊重它

2、专访|王景春:一个影帝的横剖面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