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德龄,大家可能并不认识此人。

在此前,我亦不知晓此人的种种,直至我翻阅了《紫禁城的黄昏》。

那是一本充满着写实主义的书,书中尽数为我们展开大清后宫在近代时期的种种。而德龄,既是其中的主人公,亦是其书的作者。

德龄一如她的笔名,被世人称为德龄公主,她是满洲汉军正白旗人,她的父亲是满清的贵族,也曾担任近代的外交官。

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物,也正是因为他,德龄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再说回来,这样看来她的的确确是贵族出身,身份算得上高贵。

一般来说,在那时候,必定是要入宫选秀为妃的。

可是她的丈夫却是一个外国人,而且双方还是在自由恋爱状态下成的婚。

这就让人不得所以了,到底是为什么当时的德龄逃脱了这个命运呢?

为什么大清身份高贵的德龄公主能逃脱选秀的命运

这得从她年幼的时候说起。

大家都知道清朝有个规矩:清朝从顺治时就规定,凡满族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

而在德龄尚未及龄的时候,她的父亲因为担任外交官的使命,1895年出使日本,当时年仅九岁的她随父出行,随后任期满了,又辗转去了巴黎。

因为父亲的先见之明,认为那后宫是牢笼,只有知识才能提升一个人。

在她在法国巴黎期间,父亲就将她送去了女子学院进修。

换句话说,相当于是因为她的父亲把她藏起来了。

为什么大清身份高贵的德龄公主能逃脱选秀的命运

除此之外,为了不抗旨,违抗这个祖令,德龄的父亲偷偷做了一点手脚。

当年他并没有将德龄入籍。

那时候也是有户籍的,用于盘查,其实多半是用于征兵征税。

女子的户籍就更加重要的,皇帝选秀时,观望哪家的闺女适龄且又貌美的,适合用于作后妃或者子孙的福晋,通常就通过户籍来物色。

而因为德龄并没有入籍,所以外人也不知道裕庚有这么个女儿,因此就躲过了当时的选秀。

这也是她人生的一大变化,逃脱了那个吃人的牢笼,拥抱外面美好的世界。

为什么大清身份高贵的德龄公主能逃脱选秀的命运

当然德龄的命运的转变不只是她父亲的功劳,只能说她父亲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使她得以保全。

她的父亲终究还是人臣,当上头有诏令,他就不得不回国。

于是在国外六年的生活后,她也随父归国了,这时候她十七岁。

归国后,因为她的学识光芒太盛,还是引来了慈禧的注目。

慈禧把她招进了宫中,担任御前女官。

为慈禧和西方一些来使的夫人充当翻译的工作,实则就是陪慈禧解闷的。

古来素有一入后宫深似海一说,从紫禁城回忆录中我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些个笔墨之间有着不一样的战栗感。

她在其中的两年也是备受煎熬的,毕竟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国家不如在国外般自由自在,她屡屡受到压迫。

让人觉得可笑的是,慈禧多次为她做媒,且对方都是无才无貌空有财的人物,且听德龄的描述中,自己多番委婉拒绝,慈禧仍苦心劝导才貌都是虚的,对方家世最重要。

为什么大清身份高贵的德龄公主能逃脱选秀的命运

再来,德龄在慈禧身边任女官实在是浪费人才。

她父亲真的是改变她人生的一大助力,两年的宫廷生活后,她的父亲病重,发来电报表示希望她们两姐妹去上海尽孝。

当时慈禧也不好拒绝,毕竟孝道中国人是很注重的,这个理由,她不得不放德龄走。

于是懿旨一下,德龄就带着妹妹火速赶往上海,彻底离开了这个险恶之地。

懂得充分利用机会逃离,也是她能自己做主自己的人生,免遭慈禧摆布的一个重点。

其实在之前,在慈禧有意为她再次赐婚的时候,她就充分利用了自己与光绪帝交好的关系,请求光绪帝帮忙,逃离紫禁城。

光绪帝为了延缓赐婚,把她指派到了天津。

后来就是父亲病重的电报传来,直接去了上海,于是婚事就不了了之了。

最后她是自由恋爱,与美国驻沪的副领事相识相爱相知,成功躲过了那么多的人为干扰。

只是德龄最后的下场却还是躲不过老天爷的天意安排。

她最终并没有安享晚年,在她五十八岁的时候,在加拿大发生了交通意外,车祸身亡。

这也算是一件憾事了,若是她没有遭此不幸,肯定能为我们文坛以及史坦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