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撤档的《吹哨人》终于在十二月份上映,薛晓璐导演,雷佳音、汤唯和齐溪等人主演,这部电影涉及的“吹哨人”概念源自英国,指在政府和企业中发现弊端、揭露真相的人。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发布文件,提出建立“吹哨人”制度。

澳洲华人马珂(雷佳音饰)就是这样的角色,他从初恋周雯(汤唯饰)的空难事故和同事的离奇死亡中发现了GPEC公司与吕汉某煤矿企业的交易阴谋,有可能危及当地数百万人的生命,然而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他和周雯的私情被恶意曝光,两人从澳洲被一路追杀非洲,同时马珂的妻子朱迪(齐溪饰)也受到舆论中伤,家庭关系趋于破裂,所有的一切阻力都让吹哨行为越来越艰难。

之前没想到像《吹哨人》这样的敏感题材竟然能上映,但看完之后觉得没那么大尺度,“check the gates”像是让国人提高警惕的口号,全部矛头指向了企图牟利的外国人,犯错的本地领导作了淡化处理,“汉山”、“吕汉”这些名字,以及主角一家的回归都反映了当下的主旋律,跟所有涉及到犯罪的国产电影一样,片尾总有法网恢恢的声明,因此它讲述了一个很正确的故事。

正确不意味着生硬,《吹哨人》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电影,剧本工整,台词有梗,前后情节遥相呼应,展现了比较广阔的海外风景,动作戏场面流畅,紧张中带点幽默。不过,一部本可以复制《我不是药神》模式的社会现实题材电影有太多槽点。

三观问题是本片最大的争议。已有家室的马珂和前女友周雯发生一夜情,把她带回家避难,之后他们共同亡命天涯的途中藕断丝连,另一边,妻子朱迪被媒体围攻,委屈的她问:“你是因为娶不到她才娶的我?”马珂没有正面回应,算是默认。儿子也因为此事遭到邻居小孩嘲笑。而结尾,朱迪却用技术换脸成周雯的模样帮助马珂举报,一家三口重归于好。

很显然,薛晓璐导演想说明“不能用一个人的私德去抹杀他维护的社会正义”,人们确实容易被故事混淆视听,离事实越来越远。但她安排了太多的感情戏,尤其是周雯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马珂,马珂也一次次背叛家庭,导致观众对这两个人物全无好感,即使他们在揭露真相。而朱迪还毫无底线地包容马珂,甚至戴着面具真情流露,这种矫情严重削弱了本片的社会严肃性,往爱情片的方向跑偏。

导演之前的爱情喜剧《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也存在这个问题。拜金女文佳佳和暖男弗兰克的组合,之所以不让人反感,是因为汤唯演得够美够调皮,吴秀波够帅够深情。而在《吹哨人》里,周雯是蛇蝎美人,除了拜金,没别的人物动机,不仅马珂看不清,观众也看不清,所以不讨喜很正常。

关于汤唯的演技的质疑从来没有停过。《色·戒》里深入人心的王佳芝有两面性,当汤唯饰演那个革命女青年时脸上充满英气和理想主义色彩,那是比较接近她本色的,而当她饰演那个麦太太时就有种矫饰和生硬的妩媚,正好这个装假的角色也需要这种状态,所以整体上汤唯的表演没问题。

可她之后主演的电影就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短板,《月满轩尼诗》里饰演一个话不多的倔强女孩,常常掩饰不住本人的活泼性格;《武侠》里饰演一个母亲,被陈可辛说太娇俏了;《黄金时代》里的萧红念台词的感觉太重。

挑眉、抿着嘴痛哭、遇到问题垂眼低头,都是她的习惯性动作,《吹哨人》里汤唯的哭戏让人很出戏,边哭边说台词,感觉不到悲痛,也来得突兀。尤其跟同台的齐溪相比,后者的形体自然和台词断句,更显出汤唯的木讷、用力。

因为从小的艺术浸染和话剧舞台的熏陶,加上高挑的身材和精致的五官,汤唯气质不俗,外表柔美,但眼神坚定。近几年她是伤感文艺片、爱情喜剧女主角的不二人选,但她早期演的话剧《切·格瓦拉》和电影《警花燕子》里都是英姿飒爽的形象,《华丽上班族》里的苏菲让人看到了汤唯的喜感,《吹哨人》里的周雯让人看到了她做动作女星的潜质,比起“文艺”的人设,这些可能性更有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