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上午吃五个青团,还剩了好几个半盒,要说不腻是不可能的,至少也让我管饱了大半天,要论个人口味,五芳斋的的确不错,其次是稻香村,虽然馅少了点,但口感好,汪玉霞和冠生园的都还行,至于中百罗森的青团,不知道放在常温下味道会如何。清明节的娱乐是吃青团,吃完好歹我也知道明年该去哪家买了,今天写的这篇纯属个人口味,随便瞎写的,千万别做参考。

上周五是清明节,想必那几天,肯定有很多人都去扫墓祭祀踏青顺带吃喝玩乐了一把吧?踏青还要吃喝玩乐,这么沉重的日子怎么可以做种事呢?先别喷,听我细细道来。

其实在古时候,清明节就是大家一起踏青玩乐的日子。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上旬,古人都会过三个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最早是纪念黄帝诞辰的,后来就演变成了驱魔辟邪,所以这一天要编柳条,折柳枝,冷水洗浴,由于太过封建迷信,这个节到了后来,就被人们慢慢地忽视掉了。寒食节起源于春秋,当年晋文公流亡,有一次饿晕了,随行的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喂给晋文公吃,救了他一命,这也太血腥残忍了吧,到后来晋文公发达了,为了报答介子推,邀他出来为官,介子推不愿意,带着自己的老母躲进来深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便命人放火烧山,结果火候没掌握好,把介子推和他妈都给烧死了,晋文公非常后悔,便下令这几天每家每户都不能玩火,不能娱乐,还只能吃冷食,所以人们想到了在这个时候去祭祖扫墓,寒食节便由此而来。清明最早不是节日,只是个节气,但由于刚刚过完了不能烧火不能娱乐只能吃冷食的寒食节,憋屈的心情需要放飞自我,所以清明这一天,也被称为仅次于春节的最嗨皮的日子。再到了后来,寒食节也落寞了,人们干脆就把寒食和清明一起都过了,所以才会有我之前所说的,扫墓祭祀,踏青娱乐!

寒食节吃啥?传统习俗吃是青团,艾草磨成汁,加糯米粉揉成团,包上馅料蒸熟,这个东西可以放上好几天,碧绿清爽,色泽诱人,那几天就专门吃这个了。

清明节都过了一个多礼拜,我今天聊青团是不是晚了点?没关系,只要有人看就好。

从江汉路到大智路,确切的说应该是到三阳路,老字号的点心店有好几家,就先从江汉路上的北京老字号——稻香村开始吧!

爷爷奶奶是北京人,解放后搬迁到了武汉,所以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奶奶总是会叨念着稻香村的糕点。稻香村的青团有整盒的,也有散装按个称重卖的,散装的以豆沙馅为主,一个大概三块五左右,馅料不多,但团子做得软糯,味道不错。

接下来就是中百罗森。

小盒的独立包装,看上去还挺精致,团子比稻香村的个头要大。

三种口味,选了个香松味,就是肉松加咸蛋黄馅的,虽说看上去还挺舒服,但由于是放在冷藏柜里储藏,团子吃起来冰冰凉的,而且馅料咬起来也比较硬,标价每个是九块,但付账时只收了个四块五,也不知道是清明节当天做活动还是店员算错了。

再接着走,就到了吉庆街,武汉的民俗美食一条街,在这里,有两家武汉本地的点心老字号,一个是汪玉霞,一个是冠生园。首先是汪玉霞,汪玉霞的点心在武汉是出了名的,记忆中的老店在司门口,以前小时候,每次去外婆家路过,我妈都会买上一点这里的点心带回家。

汪玉霞的青团按盒卖,十五块钱一盒,一盒三个。

同样选了盒肉松咸蛋黄馅,可能是由于常温存放的原因,馅料比罗森的要好吃,看来只要常温不冷藏,味道就还行,但汪玉霞的糯米团吃起来感觉还是有点油腻。

汪玉霞的旁边就是冠生园,同样是一家武汉点心的老字号,小时候老爷子第一次带我去喝早茶,吃的就是这个牌子,不过那时的冠生园还在江汉路的天桥边。

冠生园的青团同样是十五块钱一盒,一盒六个,不过个头就小了些。

选的花生馅,相比之前吃的几个馅,这个口味到感觉新鲜了不少。

最后一家是五芳斋,不论是元宵还是端午,五芳斋的门口总是会排满了长队,而这里的东西,也总是会让人感觉到供不应求。清明节当日,这里的人到不多,但在店里店外转悠了半天,却始终没找到青团,再一问店员,被告知头一天就已经全部被卖光了。

这么紧俏的青团,要是没吃到,难免会有点心不甘,于是又跑到了三阳路的分店,这也是为什么本来说从江汉路到大智路,结果最后跑到三阳路的原因了。

海报上的四五种口味,看到的却只有黑芝麻一种,店员说,现在只剩下一种口味,而且还不多,要想再吃,那也只有等到明年了。

果断的掏钱买吧,十三块钱一盒,一盒四个,虽然感觉也挺甜,但也不至于那么腻,总体的味道还真不错。

一个上午吃五个青团,还剩了好几个半盒,要说不腻是不可能的,至少也让我管饱了大半天,要论个人口味,五芳斋的的确不错,其次是稻香村,虽然馅少了点,但口感好,汪玉霞和冠生园的都还行,至于中百罗森的青团,不知道放在常温下味道会如何?

清明节的娱乐是吃青团,吃完好歹我也知道明年该去哪家买了,今天写的这篇纯属个人口味,随便瞎写的,千万别做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