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鍋以雞湯爲底,選海米、蟹肉、牡蠣和海蟹幾種海鮮來提鮮吊味,煮到八成熟的五花肉切成大薄片,雞脯肉切片裝盤,酸菜絲、白菜和粉絲也上桌,調料則有腐乳汁、韭菜花、蔥薑蒜、香椿末、蝦油、芝麻醬、辣椒油和食鹽等,喫時自行調味,自蘸自食,比普通的酸菜汆白肉多了海味更講究,湯鮮味醇,菜嫩爽口,肉肥不膩。落雪後的東北,就是凍北,老好喫了,喫啥啥上頭,誰都扛不住。

雪花飄北風嘯,左手一瓶大綠棒兒,右手霹靂手套,身上裹着棉大衣,腳底踩雙大皮靴。

落雪後的東北,就是凍北,老好喫了,喫啥啥上頭,誰都扛不住。 咋地,不信啊?跟我瞅瞅去!

01

冰凍的美味

/ 過這村可沒這店兒了! /

現在的東北,已經開啓了凍凍凍模式,在零下一二十度的街頭,全是好喫的!還是時令特供,僅此一季過時不候。家裏的冰櫃基本被閒置,因爲室外氣溫足以冰凍萬物,小販們也紛紛把凍品搬出來開賣。 凍果,是街頭最常見的水果,也是無數東北小孩的美味回憶。 經過低溫冷凍,

花蓋梨、秋子梨化身爲凍梨,磨盤柿子、火柿子化身爲凍柿子,海棠果化身爲凍花紅,嚴寒讓原本酸澀的果子甜度提升幾個檔,變成了外地很難復刻的地域美食,堪稱東北人的私藏寶貝。

外觀黢黑硬如石塊的凍梨,是南方人無法理解的暗黑水果,但卻甜得離譜。把凍梨放進涼水裏緩(huān),梨子外表慢慢結冰,捏開透亮的冰殼,半化開帶冰碴的凍梨就是最好的狀態,先吸果汁再啃果肉,入口冰爽甘甜,黏黏地糊了一手。化開的凍柿子不再酸澀,綿甜清香。而化開的凍花紅則是酸甜清涼,一口一個。

凍梨不好看但賊甜|拍攝 煎茶君

整箱的冰棍在室外擺成一溜兒,顧客揀滿滿一袋,一起算錢結賬,這纔是東北人買冰棍的正確姿勢(其實,很多東北人習慣把冰棍和雪糕統稱爲冰棍兒。)

冰棍兒直接擱在冰天雪地的室外賣|拍攝 井兒

在黑龍江,有哈爾濱的馬迭爾和老字號老鼎豐坐鎮,大慶的東北大板作爲後起之秀已經風靡全國;在吉林,有四平宏寶萊的沙皇棗和蜜香豆,還有吉林市的紅旗奶豆腐;在遼寧瀋陽,有麻醬味的中街大果和五毛錢賣很多年的糯米餈,德式鮮奶糕更讓很多人念念不忘。

哈爾濱中央大街的馬迭爾冰棍,沒有包裝直接賣。

東北作爲全國最冷的地方,出產了無數好喫的雪糕。而在露天賣的雪糕,一定要頂着寒風喫,凍得嘶嘶哈哈卻爽到上天。回到暖氣屋,換上短袖,大口啃小口嘬,至少五根打底不能停。 冬天的街頭,青魚、刀魚、黃花魚、凍蝦……所有的海鮮凍品全都在室外排排坐,

凍得當當硬,揀起來能當武器,鮮魚和青菜都躲在室內取暖。

佳木斯撫遠縣的一家凍魚店

這些海鮮被領回家,做成紅燒青魚、幹炸刀魚、刀魚燉豆腐、幹煎黃花魚、炸黃花魚、紅燒大蝦……一到了冬天,喫海鮮反而比夏天還頻繁,露天集市功不可沒。

炸刀魚|豆果美食網網友Anny888

五顏六色的冰糖葫蘆則是街頭的另一抹風景,不冰的糖葫蘆毫無風情美味減半,咬開凍得嘎嘣脆的糖殼,露出冰涼的山楂果,舌尖先嚐到赤裸的甜,甜裏面裹着酸,酸裏面又透着涼。除了山楂,我還喜歡蜜棗做的糖葫蘆,“冰糖葫蘆兒~五毛錢一串!”,那是小時候最好聽的叫賣聲。

在東北,萬果皆可糖葫蘆|拍攝 煎茶君

寒冷,給予東北人免費的保鮮手段,也讓冬日的街頭變得更加熱情,更有煙火氣。

02

火熱的爐竈

/ 還不是因爲冷纔想出的轍 /

東北的冬天真的太冷了,穿上厚厚的棉衣,生起熊熊的竈火,大鍋裏燉煮高熱量滾燙的食物,是我們爲了生存作出的努力。

東北的白肉火鍋,起源於滿族。火鍋以雞湯爲底,選海米、蟹肉、牡蠣和海蟹幾種海鮮來提鮮吊味,煮到八成熟的五花肉切成大薄片,雞脯肉切片裝盤,酸菜絲、白菜和粉絲也上桌,調料則有腐乳汁、韭菜花、蔥薑蒜、香椿末、蝦油、芝麻醬、辣椒油和食鹽等,喫時自行調味,自蘸自食,比普通的酸菜汆白肉多了海味更講究,湯鮮味醇,菜嫩爽口,肉肥不膩。

復刻的酸菜白肉火鍋|bc.ccoo.cn

至於羊肉火鍋,跟北京的清水銅鍋涮肉不一樣,要用大蝦、海蟹和海米吊湯,少不了的食材有熟五花肉、凍豆腐、酸菜和粉條。

沒有凍豆腐的東北火鍋,沒有靈魂。本地的土豆粉比關裏的地瓜粉更耐煮,喫多了也不燒心。淡黃色的凍豆腐直接下進鍋裏,慢慢化開煮熟,蜂窩狀的孔洞吸飽了湯汁,彈性十足,口感變得粗獷而柔韌。而小菜呢,最有名的莫過於本地的克東腐乳和寧安糖蒜。

凍豆腐纔是東北人最愛的火鍋菜啊|meishipi.com

如果說寒冬裏的火鍋是一桌人的歡樂,那玲瓏的砂鍋就是一個人的幸福。酸菜羊肉、豆腐丸子、排骨蘿蔔、牛肉柿子……滾燙熾熱的小砂鍋端上來,食材在鍋裏盡情翻滾着,咕嘟嘟直冒香氣,一份壇肉、一張油餅或糖餅,熗拌土豆絲和燻醬,是喫砂鍋的好搭檔,五花肉做成的壇肉稍稍有點膩,一口清淡的湯剛好中和,剛出鍋的糖餅酥脆,要提防着糖餡燙口,對着顫巍巍的白豆腐肉丸子就發起了挑戰。

壇肉|豆果美食網網友大海微瀾

以前冬天取暖靠燒爐子燒火炕。火熱的爐膛上就會架起一口鍋,買來牛骨頭,砍成小段,在鍋裏慢慢煮開,第一鍋會燒出厚重的牛油和香濃的脊髓,骨頭上的肉也爛熟。

盛一碗牛骨湯,放食鹽、蔥花、香菜、辣椒油和小蝦皮,不清爽,因爲油脂很大十分禦寒。湯在爐子上小火咕嘟嘟地煮着,滿屋飄香,平時喫飯時盛一碗,做菜時添一勺,隨着陸續加清水,湯會變得越來越淡,最終退位讓賢。

牛骨湯|豆果美食網網友爆苗糖

爐子上還可以烤乾辣椒,紅辣椒逐漸變黑變脆散出辛辣的香味,用來做菜,味道會更加香辣和濃郁。而在竈坑裏就要烤土豆,揀幾個溜圓周正的土豆,埋在紅彤彤的火炭裏面,等烤出香味,就掏出來,磕掉塵灰扒了皮,蘸一點食鹽或者白味着喫,是冬天裏最簡單的小零食。 肉類和油脂,是人們和嚴寒戰鬥的武器,在買不起肉的年代,豬油就是平民家的冬日之光。

菜市場拎回一大塊豬板油(豬油膘),切成小塊煉成豬油,裝進罈子裏,足夠喫一個冬天(夏天氣溫高豬油很容易變質)。豬油能夠代替肥肉,增加菜餚的油脂量和香濃感,一勺大豆油加一勺豬油,能讓清淡的白菜豆腐變得可口誘人。

雪白誘人的豬油|豆果美食網網友honey啊清清

白米飯拌豬油,添一勺醬油,沒有菜,也能喫掉一大碗。

豬油拌飯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豆果美食網網友大莊莊莊

剛出鍋的油滋了(豬油渣),撒食鹽或白糖,酥脆濃香,當成零食也未嘗不可。

可鹽可糖,甜的更膩喫不了很多|豆果美食網網友小菜一碟的家

豬油渣和酸菜、蘿蔔等剁成餡一起包餃子包包子,一咬開面皮,就忙不迭地淌油,饞得小孩兩眼放光。

酸菜包子|豆果美食網網友淇媽愛美食

豬油渣還特別適合做菜,豬油渣燉白菜、豬油渣燉蘿蔔、酸菜燉脊骨、辣白菜燉豆腐……總之做燉菜的時候放一把都不會錯。

豬油渣燉白菜|豆果美食網網友亦荷yihe

雞鴨鵝家禽已經在月餘前養足了秋膘,肉質緊實,落雪之後,就可以殺了,放在室外凍起來,再等下去只會越來越瘦。小雞燉蘑菇、紅燒鴨子、鐵鍋㸆大鵝,

落雪後的家禽好像更有靈魂,燉出鍋滑溜溜的,肉嫩滾爛。

鐵鍋㸆大鵝|豆果美食網網友喬納斯叔叔

寒冬街頭的烤地瓜,是最溫暖的路邊攤。剛從大鐵桶裏掏出的烤地瓜,皺巴巴的外皮已經撐不住飽滿的果肉,小破口處冒出甜甜的糖,趁熱接過一個,撕開外皮,果肉的甜香在冷風中顯得格外誘人,冒着燙嘴的風險,趕緊咬下一大口,飄雪的街頭和溫暖的烤地瓜是最完美的一對。

冬天是烤地瓜味兒的|拍攝 煎茶君

03

粗獷的喫食

/ 無非源於地利與文化 /

在人類的進化史中,喫,首先是爲了果腹和生存,其次纔去追求口感和美味。所以在難捱的寒冬裏,東北人會喫大塊的肉,喫厚重的油脂,喫有湯有水的燉菜。靠山喫山靠水喫水,養殖的家豬家禽、野生的飛禽走獸、酸菜白菜土豆蘿蔔和豆腐,凍魚凍蝦凍豆腐凍菜乾菜鹹菜,就是可用的食材。

東北的肉肉肉肉肉|拍攝 煎茶君

火給東北人帶來溫暖的美味,烹飪的爐竈同時還充當了供暖的角色。而與之對應的,室外的極寒,提供了保鮮手段,多樣的凍品應運而生,冰則贈予了東北人獨特的味蕾記憶。 所以,冬天去東北,喫的是冰火兩重天的體驗,凍得咯嘣脆,熱得直上頭,喫得停不下,胖了別賴我。

又是羨慕東北人的一天,嗚嗚嗚嗚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