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等落戶龍華,源頭創新資源加速向龍華聚集。

被譽爲“中國科技第一展”的高交會今年邁入20歲弱冠之年。

因爲高交會,無數高新技術產品站到了聚光燈下,無數項目因這個舞臺從實驗室走上了產業化之路,無數創新企業從“草根”變成家喻戶曉的“明星”。中國的產業,伴隨着這場科技盛會參展商及展品的變化,不斷升級變遷。

位於深圳城市發展中軸的產業大區龍華,也在高交會年復一年的舉辦中,科技創新實力不斷迭代升級。

本屆高交會,龍華區組織132家企業參展,其中既有產值超3000億元的明星企業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也有聯得自動化、海目星激光等龍頭企業,更多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領域的新銳高科技企業,數量與質量皆爲歷年之最。

本屆高交會,也是歷年來龍華區斬獲成果最爲豐厚的:深圳市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等源頭創新機構,海外精密製造團隊、精準醫學影像診斷創新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團隊等創新資源,競相簽約落戶龍華區。

在高交會展會現場之外,龍華區科技創新一路高歌猛進:2018年至今,龍華第一、二批國高企業申報總量1515家,通過認定656家,總量和增量均爲全市第三;新增各層次創新載體16家、新增各類孵化載體14家、新增省市創新創業團隊6個。

科技創新之於龍華產業升級“彎道超車”、經濟跨越發展的推動力,正強勁顯現。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龍華區經濟運行成績亮眼:工業總產值增長16%,增速高於全市8.2個百分點,全市排名第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2.48億元,同比增長14.5%,總量、增加值和增速均達歷史最好水平。

源頭創新資源加速聚集

今年的龍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今年1月,國內規模最大的液晶顯示器及液晶顯示模塊製造商之一——天馬微電子被引入龍華,建設新型顯示產業總部及研發基地項目;9月,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落戶龍華,龍華區肩負起爲全省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經驗與示範引領的重任;10月,深圳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簽約入駐錦繡科學園,這一研發機構不僅將在龍華區催生龐大的半導體產業,更將促動龍華產業品質的整體躍升。

在這個深秋舉辦的第20屆高交會上,龍華區更是表現搶眼,深圳市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兩大源頭創新機構與龍華攜手。前者是由中科院俞大鵬院士擔任研究院院長,主要聚焦量子通信、高性能計算、新型材料做基礎研究,通過研究院的建設,使深圳成爲未來中國四大量子網絡“南北幹線”的中心節點城市;後者由中科院陳國良院士擔任院長,針對我國數據計算相關領域理論研究缺乏源頭創新,基礎系統基本依賴國外開源軟件的問題,重點研究以大數據爲代表的計算科學基礎理論,開發核心系統軟件,打造中國原創的基礎軟件品牌。

11月16日,龍華區一項具有前瞻性的新能源項目“深圳凱豪達氫能源有限公司與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氫能聯合實驗室”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該實驗室的落地,標誌着國際頂尖的設備成本低、產氫效率高、高度集成、佔地面積小、本地化制氫、環保無污染的電解水制氫技術將有力帶動清潔可再生能源步入新臺階。

不僅如此,“大咖”團隊也競相向龍華拋出繡球。在高交會簽約的精密製造團隊,將圍繞精密製造高端裝備、精密工具、新型材料三大領域,展開面向航空航天領域極限製造高端裝備的研究開發,並將結合我國先進製造技術的相關規劃,佔領技術高地,填補國內相關技術空白。而另一基於人工智能的精準醫學影像診斷創新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團隊,將人工智能與醫學影像大數據、多模態醫學影像數據結合,可幫助醫務人員量化預測癌症發生風險,爲臨牀醫生選擇最佳治療方案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科技創新生態日臻完善

高交會期間的搶眼表現,背後映襯的是龍華區日趨完善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

在深圳市2017年規劃部署的科技創新“十大行動計劃”中,對應有“十大基礎研究機構”,其中已批的7家“十大基礎研究機構”中,深圳數字生命研究院、深圳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已落戶龍華,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正在辦理註冊落戶手續。另外,龍華區與中科院自動化所簽訂了“深圳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研究院”共建協議,研究院將於近期掛牌;德國萊茵深圳物聯網技術評估中心已正式揭牌並投入運營。

在創新創業載體上,龍華累計擁有國家、省、市、區多層次創新載體共91家,擁有國家、省、市、區多層次創業孵化載體64家。

另有數據顯示,2018年龍華區新增省市創新創業團隊6個,累計引進省市創新創業團隊19個。全區知識產權產出保持穩定增長,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2018年1—8月,全區專利申請總量15257件,佔全市10.32%,同比增長35.96%;專利授權總量10843件,佔全市11.62%,同比增長68.27%。

同時,龍華區今年出臺了《深圳市龍華區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實施細則》等相關政策,以“最優最惠”的扶持政策,打造最佳科技創新環境。例如國高認定獎勵中,在龍華區未獲得過國高認定獎勵的給予30萬元獎勵,已獲得過認定獎勵的給予20萬元獎勵;在人才團隊創業扶持中,給予最長5年累計最高2800萬元的配套、研發投入激勵及房租補貼;對於研發機構的扶持力度也不小,上級認定的研發機構將獲得最高配套1000萬元,區級研發機構給予5年累計最高扶持1.2億元。

構建千億級梅觀科技創新走廊

本次高交會,龍華展區的重頭戲之一在於展示龍華區最具產業優勢的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生物醫藥三大產業。

打開深圳地圖,沿深圳城市中部發展軸,梅觀高速路穿境而過。在龍華區境內,以梅觀高速爲主動脈,富士康與華爲左右佈局,大量高新產業元素聚集,一條新興的創新廊道已然成形。

當前,龍華區正以梅觀高速市政化改造爲契機,借鑑128公路由“鏽帶”到“智帶”轉型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優化沿線兩側用地用房佈局,以梅觀科技創新走廊爲主軸線,以深圳北站、觀瀾高新園、九龍山產學研基地爲戰略支撐的“三核”,以梅觀科技創新走廊沿線佈局的重點企業和園區爲多節點,打造“一廊三核多節點”的發展格局,不斷提升產業配套服務水平,依託富士康、華爲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打造連接港澳、輻射全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走廊。

依託梅觀科技創新走廊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龍華着力打造“AI+3+X”的產業格局,重點佈局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生物醫藥四大產業,把握全球新興科技產業浪潮,積極佈局石墨烯、第三代半導體、燃料電池等前沿產業,構建國際科技轉移轉化承載區,打造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區,培育深圳智能經濟先行區,營造全球科技創新生態區,將梅觀科技創新走廊打造成爲高端業態彙集、產值超3000億元的科技創新走廊。

如今,珠江東岸,深圳中軸,科技創新彎道超車的龍華實踐“花開正濃”。

(文/圖 吳永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