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老蔣堪稱民國第一大佬,他對這個“第一”也看得很重,很難容忍別人排在他的前面。

但有一次媒體評選“最有名的人”,老蔣卻排在了第五名(也有說第二的),讓他大爲光火。

那麼,第一名是誰呢?您可能都沒聽過這個名字——陳德徵。

這個陳德徵是什麼人呢,爲什麼會排到老蔣的前邊?今天咱就來介紹一下。

陳德徵1899年生於浙江金華浦江縣,是一個典型的舊時代文人,受過系統的儒家教育,從小就尊奉三綱五常的儒家典範。陳德徵年少成名,寫得一手好文章,在江浙一帶非常有名,與當時的文化界名流都有不錯的交情。

1923年,陳德徵與好友胡山源、錢春江一起創辦了《彌灑》月刊,發表了大量評論時事的文章,名噪一時。不久,陳德徵被聘爲上海《民國日報》總編輯,成爲上海文化界的風雲人物。

北伐軍進入上海後,老蔣也非常重視對上海輿論的控制,由於陳德徵和老蔣是浙江老鄉,再加上兩個同盟會大佬葉楚傖、邵力子的保薦,陳德徵不僅連任了《民國日報》總編,而且還兼任着國民黨上海黨部主任、教育局長一職,成了上海文化界的大佬。

這對於還不到30歲的陳德徵來說,可謂春風得意,以至於有點得意忘形,最後幹了一件蠢事。

什麼蠢事呢?

原來,1929年的時候,陳德徵在《民國日報》上做了一次民意調查,評選“上海最有名的人”。這本來是一次再普通不過的調查了,不過,作爲國民黨控制的《民國日報》,選票結果必須要符合國民黨的意思,那就是老蔣必須得上榜,而且要排第一。

但自命不凡的陳德徵不知道從哪兒冒出個想法,要把自己也弄上榜。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畢竟老陳在上海也是個人物,而且還是《民國日報》的總編,這點事再容易不過了。

問題就出在這裏,陳德徵野心太大,沒控制好分寸,結果弄巧成拙,他的排名竟然高居第一,而老蔣卻落到了第五名(也有說第二名)。這個結果一公佈,民衆一片譁然,老蔣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更雪上加霜的是,此時的陳德徵可謂牆倒衆人推,很多跟他有矛盾的人都開始舉報陳德徵貪污枉法。更有甚者,上海商會會長虞洽卿見到老蔣時,深惡痛絕地說陳德徵“無惡不作,滬人恨之切骨,均欲食其肉而寢其皮”。

(圖:虞洽卿)

不過,當時正值“蔣桂戰爭”爆發,老蔣忙得不可開交,而且礙於陳德徵的老上司邵力子、葉楚傖的面子,就暫時沒有追究。

第二年,中原大戰也打完了,老蔣突然又想起這件事,就讓陳德徵來南京來“解釋”一下。

陳德徵一到南京就被關進了大牢,多虧邵力子、葉楚傖這些人說情,老蔣纔沒殺他,關了一年多就放了出去,又經邵力子幫忙,給他找了個《中央日報》“主筆”的工作。

不過,這個陳德徵還是不長記性,在抗戰時期擅自報道了老蔣跟英美的祕密協議,老蔣大怒,當看到《中央日報》的主筆居然是陳德徵時,更是火冒三丈,說:“此人尚未死乎?着各機關永不錄用!有此人在,安得不壞事?”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給陳德徵面子了,陳德徵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東山再起,只好遠離是非之地,最後鬱鬱而終。

歷史客棧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