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爾

編輯|文刀

加密貨幣業興起,不但帶來一個新興市場,也引誘來唯利是圖的黑產團伙,其中之一是挖礦木馬。

近日,騰訊安全御見威脅情報中心發文稱,他們檢測到通過社會工程騙術傳播的“老虎”挖礦木馬(LaofuMiner)。 攻擊者將遠控木馬程序僞裝成“火爆新聞”、“色情內容”等文件名,在網絡上大肆傳播,不慎點擊者便會立即中招,電腦變得異常卡頓,淪爲給黑產團伙挖礦的苦力。

據統計,“老虎”木馬已感染超過5000臺電腦。 通過溯源發現,“老虎”的前身爲2018年出現的“灰熊”木馬,當時 “灰熊”曾感染近10萬主機,通過挖門羅幣,獲取了至少38萬元的非法收入。

除了“灰熊”、“老虎”外,KingMiner、BlueHero、“快Go礦工”等木馬挖礦程序屢見不鮮。 有安全人士透露,由於部分木馬已在黑產圈開源,作惡成本降低,病毒危害加劇, 每個人都可能成爲“受害者”。

業內人士呼籲,在發展加密貨幣行業之時,行業建立者也應共同抵制作惡行爲,加強安全普及, 提升安全係數。

木馬來襲 五千臺電腦秒變“礦機”

公司文員趙路不耐煩地點擊、移動鼠標,可鼠標箭頭壓根不聽使喚,在電腦屏幕上龜速移動,畫出一道道重影。

前一天,電腦還好好的,突然“變成了磚”,趙路很着急。 他打開資源管理器,發現CPU佔用率達到了97%,他並沒有運行什麼大型軟件,反覆重啓多次,問題仍未解決。

遭遇電腦系統嚴重卡頓的趙路並不知道,此時電腦高速運轉的CPU,正在進行大量計算來“挖礦”。 這是一個離他認知有一些距離的產業——加密貨幣挖礦。在近十年的時間,該產業在一個還算不得龐大的幣圈裏流行。

與趙路有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數。 他們分佈在北京、廣東、上海、河南、山東等地,手中的一臺臺電腦開機即挖礦,挖來的幣則落入了黑產團伙的錢包。

這些電腦感染了近期流行的一種木馬病毒。 騰訊安全御見威脅情報中心(下稱“騰訊御見”)通過層層解剖發現,黑產團伙挖礦使用的自建礦池包含字符“laofubtc”,因此,他們將其命名爲老虎挖礦木馬。

據騰訊御見統計,截至12月5日,老虎挖礦木馬已感染超過5000臺電腦。 攻擊者將遠控木馬程序僞裝成“火爆新聞”、“色情內容”、“隱私資料”、“詐騙技巧”等文件名,通過社交網絡發送到目標電腦,受害者雙擊查看文件後,會立刻被安裝遠程控制木馬。

而後,攻擊者通過遠控木馬控制中毒電腦,下載挖礦木馬,這些電腦隨即淪爲“礦工”。

從手法上看,這是一場在社交網絡上傳播的無差別攻擊。

騰訊御見總結了部分釣魚攻擊文件名,包括“某博彩公司被襲擊”、“小姐姐視頻”、“會員資料”及“變聲器”等。 這些抓人眼球的文件名全部與加密貨幣行業沒有直接關聯,中毒電腦的主人在出於獵奇心理點擊後,就可能成爲幫助黑產團伙賺錢的“黑勞工”。

部分釣魚攻擊文件名(來源: 騰訊御見)

騰訊御見披露,病毒攻擊者非常狡猾。 在挖礦木馬文件植入電腦後,該文件將僞裝成音頻設備公司“Waves Audio”,首次執行後,會用垃圾數據“增肥”到150MB,以此逃避殺毒軟件檢測。

礦機程序文件則被僞裝成顯卡製造商英偉達(NVIDIA)的驅動程序。一般來說,電腦用戶都認爲英偉達的驅動是安全且必要的,不會隨意刪除,因此很難識破和處理。

目前,尚未得知上述黑產團伙通過“老虎木馬”挖的是什麼幣。 儘管該挖礦程序中出現了“laofubtc”字符,但加密行業人士認爲,用電腦CPU挖比特幣(BTC)的可能性不大, “現在早就過了電腦挖比特幣的時代,5000多臺電腦組成的分佈式礦池,可能還不如幾十臺好的礦機。

“灰熊”變異 黑產團伙作惡不斷

騰訊御見溯源查詢發現,“老虎”挖礦木馬的文件服務器baihes.com指向的IP爲 46.4.156.44。 該IP在2018年就引起過安全人士的注意,當時一個名爲“灰熊”的挖礦木馬BearMiner,其域名miner.gsbean.com也與上述IP直接相關。

騰訊御見推測,“灰熊”和“老虎”屬於同一團伙, “老虎”替代“灰熊”挖礦木馬,呈現了新的活躍趨勢。

2018年7月,深信服安全專家(下稱“深信服”)首次曝光了“灰熊”挖礦病毒。 “灰熊”僞裝的方式與“老虎”異曲同工,能繞過主流的殺毒軟件,並且潛伏數月。

“灰熊”的危害性更強,據深信服統計,“灰熊”感染的主機近10萬臺,中毒主機多表現爲異常卡頓,嚴重影響主機性能。

深信服將該病毒的危害等級劃分爲“高危”,查殺難度爲“難”。 據披露,當時“灰熊”挖的幣主要是匿名幣門羅幣(XMR)。 與比特幣不同,門羅幣的挖礦門檻低,且容易上手,使用家用電腦便可通過CPU和顯卡來挖礦。

此外,由於所有的門羅交易都使用隱蔽地址來保護接收者的隱私,以致黑產團伙挖得的幣,難以追蹤去向。

根據深信服去年7月份的統計數據,“灰熊”病毒在當時挖了420個門羅幣。 按當時927元的幣價換算,攻擊者通過木馬病毒非法挖礦所得超38萬元,而這花費的成本並不高。

在黑產圈,名爲“大灰狼”的遠程控制木馬是較爲流行的遠程控制工具, “老虎”病毒也正是通過這個遠控工具,在受害者的電腦中植入病毒。

據傳,“大灰狼”的原始作者已去世,但相關代碼已流落黑產圈,還開源共享起來。不同的病毒木馬團伙對其定製改造後,衍生出諸多變種,無形中 減少了黑產團伙開發病毒的成本。

除了“灰熊”、“老虎”之外,這幾年,KingMiner挖礦木馬、BlueHero挖礦蠕蟲病毒、“快Go礦工”等木馬程序屢見不鮮。 2018年底,湖南衡陽市公安局石鼓分局還曾破獲一起病毒挖礦案件,某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通過給網吧電腦裝木馬,遠程挖礦獲利上億元。

“老虎”病毒入侵示意圖(來源:騰訊御見)

在社交網絡發達的今天,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信息,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爲黑客的“挖礦苦力”。 當你發現電腦突然出現嚴重卡頓的異常,你的電腦很可能在爲別人緊鑼密鼓地創造不當利潤。

安全專家提示,互聯網用戶不要隨意打開來歷不明的文件。 在點開文件之前,建議打開資源管理器文件夾選項,“查看已知文件的擴展名”。 當發現文件圖標爲Office、音樂、視頻文件,而文件的擴展名爲“exe、com、pif、bat”時,即可立刻判斷爲危險文件,應立即刪除,並使用殺毒軟件查殺。

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興起,讓“挖礦”成爲一個新興產業且逐漸繁榮。 利益往往容易滋生罪惡,挖礦木馬、黑客盜幣、暗網交易等事件層出不窮, “黑 產” 也是這個新興行業的“硬幣背面”。

業內人士呼籲,在新技術、新行業初生之時,行業參與者應共同提升安全技術儲備, 共同抵制黑客、黑產的作惡行爲; 專業的安全團隊不妨成立安全聯盟,向大衆普及基本的網絡安全常識,加強對新病毒的公示和預警,以免 密貨幣的公衆 淪爲 挖礦的“黑勞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