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薩德”系統和“愛國者”-3系統構成了高低雙層反導體系,多層次的反導體系帶來了更多的攔截機會和更高的攔截概率,而隨着韓國對原有KAMD系統技術和能力侷限性的認識,2014年韓國國防白皮書正式提出研製遠程地空導彈系統(L-SAM)進行末段高空攔截的構想,和現有的“愛國者”-2/3導彈以及M-SAM導彈組成雙層反導體系。美國“薩德”系統是一種射高40-150千米,有效射程200千米的專用末段高層反導系統,而韓國L-SAM系統包括兩種導彈:一種是射高40-70千米的高空反導攔截彈。

(原標題:技術派|韓國正式研製高層反導系統,謀求打造雙層反導體系)

日前,韓國正式立項研製韓版“薩德”系統——L-SAM導彈。韓國國防採辦項目管理局(DAPA)表示,將爲L-SAM系統投資9700億韓元(約合8.13億美元),預計2024年左右完成研製,2028年完成試驗後正式裝備部隊。

KAMD系統:韓積極打造國產反導體系

L-SAM系統是韓國導彈防禦技術不斷發展的產物。韓國面對朝鮮的彈道導彈的威脅,一開始不以爲然,提出“陽光政策”的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是這種心態的典型代表:朝鮮在三八線北部署着那麼多的遠程火炮,朝韓交惡會把首爾變成一片火海,與其大談朝鮮彈道導彈威脅,跟隨美國花費重金打造反導系統,不如南北和解緩和局勢。這種釜底抽薪的想法和做法固然是治本之策,但卻有點不太現實,否則韓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即可,又何必投資國防?

韓國出於推進南北和解合作以及保持外交獨立性等考慮,對朝鮮導彈威脅傾向於剋制,並拒絕加入美國反導體系,避免刺激朝鮮和周邊國家。不過隨着形勢的變化,即使繼續執行“陽光政策”的時任韓國總統盧武鉉也開始考慮建設反導系統,並在2006年批准了建設韓國防空反導系統(KAMD)的計劃。韓國打造KAMD系統的重要目標是建立自主的反導能力,無需加入美國牽頭建立的全球導彈防禦體系,保持韓國軍事和外交上的獨立性。2006年提出建立的KAMD系統只是一個末段低層反導系統,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美韓合作和對周邊國家的刺激。

L-SAM的動能彈頭

話雖如此,韓國軍事軍工能力畢竟有限,不僅導彈預警依賴於美國的情報支持,反導攔截的主力也是美製“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針對“愛國者”-2反導效能不足的問題,還採購了性能更好“愛國者”-3導彈系統。當然依託KAMD系統的研製,韓國還是向反導自主化邁進了一大步,比如引進以色列的“綠松”雷達承擔導彈預警功能,並引進俄羅斯技術研製了中程地對空導彈系統M-SAM。韓國M-SAM系統又稱KM-SAM,它的研製得到了俄羅斯金剛石設計局的支持,導彈和俄羅斯S-350/400系統使用的9M96導彈十分相似。2017年,韓國軍方宣佈M-SAM導彈的研發工作基本完成,可以在距離地面10-20千米的高空攔截短程彈道導彈。隨後韓軍開始部署M-SAM防空反導系統,和“愛國者”導彈系統一起承擔起末段低層反導的任務。

M-SAM系統是韓國KAMD系統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之後韓國提出研製射程更遠的L-SAM導彈系統。曾有消息稱,L-SAM可能是類似俄羅斯9M96E2的遠程防空導彈,但韓國人隨後解開謎底:L-SAM系統也具備高空反導能力。換句話說,韓國雖然反導作戰體系上試圖和美軍保持距離,但技術上仍然緊跟美軍以“薩德”和“愛國者”-3導彈組成的高低雙層末段反導系統,KAMD將是韓國版的雙層反導系統。

韓國現役的M-SAM導彈發射

L-SAM導彈:韓國版“薩德”

一開始,韓國國內支持部署薩德系統的呼聲非常高。美國“薩德”系統和“愛國者”-3系統構成了高低雙層反導體系,多層次的反導體系帶來了更多的攔截機會和更高的攔截概率,而隨着韓國對原有KAMD系統技術和能力侷限性的認識,2014年韓國國防白皮書正式提出研製遠程地空導彈系統(L-SAM)進行末段高空攔截的構想,和現有的“愛國者”-2/3導彈以及M-SAM導彈組成雙層反導體系。

韓國積極引進外國先進技術,開展L-SAM系統的相關技術研究工作,早在朴槿惠當政時期,她參觀韓國軍工研發機構時就出現了L-SAM導彈的身影。據稱L-SAM系統的導彈部分尤其是發動機可能得到了俄羅斯金剛石-安泰設計局的支持,而S波段火控雷達則有歐洲泰利斯公司的技術合作。L-SAM系統的反導攔截導彈長度約4.62米,彈體直徑約402毫米,採用先進的雙脈衝高能固體火箭發動機,還設計了類似“薩德”導彈的動能彈頭,並正在研製軌姿控系統。韓國可能對高空攔截高速導彈的精度信心不足,雖然反導攔截彈使用動能彈頭,但仍爲導彈研製了定向破片戰鬥部。考慮到美國“薩德”系統的研製不僅耗時十幾年,而且早期試驗中不斷出現攔截失敗的問題,韓國首次研製動能彈頭信心不足也是情理之中。韓國的L-SAM系統還有用於攔截普通空中目標的遠程防空導彈型號,據稱射程可達150-200千米,L-SAM系統將混裝防空型和反導型導彈,從現有示意圖看發射車都是5軸底盤,導彈發射箱/筒略有不同,但都是八聯裝配置。

L-SAM作戰概念圖

雖然L-SAM屬於高空反導系統,可以被稱之爲韓國版“薩德”,但韓國L-SAM系統和美國“薩德”系統的性能卻有很大的不同。美國“薩德”系統是一種射高40-150千米,有效射程200千米的專用末段高層反導系統,而韓國L-SAM系統包括兩種導彈:一種是射高40-70千米的高空反導攔截彈;還有一種是攔截空氣動力學目標的遠程防空導彈。雖然韓國版“薩德”雖然設計上以反導能力爲主,但攔截彈的速度、射高、射程都和“薩德”導彈有不小的性能差距,在導彈防禦中也不能取代“薩德”系統的作用。不出意外的話,未來韓國陸基反導將由美國“薩德”、韓國L-SAM和M-SAM系統組成的反導攔截體系。

L-SAM系統自2014年以來進行了多年研究工作,最初韓國軍方曾相當樂觀,2014年韓國軍方認爲自主構建的L-SAM系統將在2015年開始研發工作,目標是2020年初實現實戰配置。

L-SAM導彈分爲兩種,一種用於防空,一種用於反導

L-SAM的S波段火控雷達

韓國軍方2014年對L-SAM系統樂觀的表態恐怕也有韓國政府對“薩德”系統入駐韓國持牴觸態度的原因。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韓國軍工體系雖然有了一定的底子,但沒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研發出性能超越“薩德”系統的L-SAM系統,如果韓國提前十年準備研製L-SAM高空反導系統,或許還有一定可能作爲籌碼反對“薩德”的進駐,但2014年纔開始考慮研發就實在太晚了。2016年,韓國國防部發言人回答記者是否有必要在研發L-SAM的情況下部署“薩德”的問題時表示,“薩德”和L-SAM是不同的系統,兩套反導系統結合對韓國安保極其有利,這與此前強調韓國獨立導彈防禦系統的表態有了不小變化。2017年初“薩德”系統開始裝備駐韓美軍,而L-SAM系統的研製又經過兩年的預研後才迎來曙光。

近期,韓國軍方正式決定推進L-SAM系統的研發工作。韓國國防採辦項目管理局(DAPA)表示,將啓動價值9700億韓元(8億1274萬美元)的L-SAM系統的研發,預計2024年左右完成L-SAM系統的研製,到2028年完成試驗正式裝備部隊。即使按照現有時間表,L-SAM系統服役形成戰鬥力也是近十年後的事情,韓國版“薩德”可以說還是有點姍姍來遲。

李再興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李再興_NBJS90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