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無論救不救關羽,劉封之死的真正原因被諸葛亮一語道破,即他與劉禪之間的矛盾,其剛猛的性格,始終是劉禪繼位的潛在威脅,成爲動搖劉備集團的不安定因素。所謂“因此除之”,就是藉機除之,因而無論救不救關羽,劉封之死的真正原因被諸葛亮一語道破,即他與劉禪之間的矛盾,其剛猛的性格,始終是劉禪繼位的潛在威脅,成爲動搖劉備集團的不安定因素,這纔是劉封之死的主因。

摘要:無論救不救關羽,劉封之死的真正原因被諸葛亮一語道破,即他與劉禪之間的矛盾,其剛猛的性格,始終是劉禪繼位的潛在威脅,成爲動搖劉備集團的不安定因素。

劉禪出生,養子劉封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

劉禪童年(劇照)

正文:

《三國志·曹彰傳》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棲於山頭,使劉封下挑戰。太祖罵曰:‘買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鬚來,令擊之。”

曹操羞辱劉備使假子出戰,而自己則有“黃鬚兒”曹彰,足可敵之。曹操口中的所謂“假子”即是劉備在荊州時收養的義子—劉封。

劉封后來被劉備賜死。關於劉封之死的原因,前人論述多停留在史書記載的傳統說法上,即劉備對其不救關羽的懲罰,而未曾進行過更加深入的探討。

一、古代子嗣問題

中國古代爲宗法社會,子嗣問題在當時社會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漢末羣雄割據,各路軍閥互爭雄長,在各自轄地內展開了涉及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競爭,以擴大自己的優勢,其中子嗣也是重要的一環。

在混戰的年代,君主要時常親自領兵在外征戰,而隨時有遭遇不測的危險,而此時如果君主遇害,而又無可靠的繼承者,那麼很可能造成集團的內亂與衰亡, 所以可靠的繼嗣便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穩定軍心的作用。

劉禪出生,養子劉封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

劉備摔阿斗

這一點在新莽末年也有例子可尋,王莽末年,羣雄割據,光武帝劉秀在一次戰鬥中,曾一度失蹤,由於劉秀的突然失蹤,導致軍中一度混亂,由此可見,戰爭年代,羣雄子嗣的存在對於穩定本集團人心的重要性。

劉備作爲東漢末年的軍閥之一,長期流亡於各地,在其進入荊州投靠劉表時,依然未有子嗣,而此時劉備已步入中年,待劉備集團在荊州初步穩定下來之後,這一問題便急需解決,而此時劉封出現了

二、劉封出身問題

劉備入荊州後,爲解決繼嗣問題收養劉封爲後,據《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

劉封的先祖曾被封爲羅侯。查考史籍,秦漢之世,明確記載被封爲羅侯的,只有二人,這二人全部都是東漢時人,一人爲鄧騭,一人爲竇瓌。按“竇”與“寇”二字,無論是在字音,還是在字形上,都十分相近,則《三國志》中所謂“羅侯寇氏”就是“羅侯竇氏”的傳抄之誤。

劉禪出生,養子劉封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

趙雲救主

竇氏一族在東漢時期,具有功臣與外戚的雙重身份,地位十分顯赫。竇融在王莽末年稱雄河西,後附光武,其曾孫竇憲曾領兵征討北匈奴,而竇瓌(guī,同“瑰”)即是竇憲之弟,因獲罪被徙封爲羅侯。劉封的父系當是竇瓌這一枝。

而劉封的生母則出自長沙劉氏,劉氏始祖是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光武也出自這一系,故而劉封的生母亦是漢室之後。

所以說就劉封本人的出身來說,並不卑微,可謂是名門之後。劉備當時雖無子嗣,但也不會隨意選擇自己的繼嗣,而劉封不平凡的出身則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三、劉封與劉禪的矛盾

《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劉封被劉備收養時還是個十歲出頭的少年,自劉備收養劉封起,到劉禪出生,劉封一直作爲劉備的唯一合法繼承人,這段時間是劉封一生當中在劉備集團地位最尊貴的時期。

建安十二年,甘夫人生下劉禪,從此,劉封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便不再像從前那樣穩固了,因爲劉禪尚在襁褓之中,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養子劉封還沒有被劉備放棄。

劉禪出生,養子劉封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

少年阿斗

劉禪出生後不久,曹操大軍即南下荊州,劉備開始了新的逃亡,在當陽長坂被曹軍圍困緊急時,年幼的劉禪及甘夫人曾被劉備拋棄,若非趙雲相救,恐怕要死於曹軍之手。

而此時,劉封已年近二十,應該已能騎得戰馬隨劉備周旋。然而,隨着赤壁戰罷,曹軍亡北,劉備在荊州逐漸站穩腳跟,環境開始變得相對安定,劉禪也開始逐漸長大,而劉封的地位則開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這在逐步成年、漸曉世事的劉封心裏一定留下了不小的陰影。

建安十七年,劉備攻劉璋,劉備軍進展順利,很快就逼近成都。劉備令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荊州軍配合主力部隊,而劉封就在這支西征軍中,這支部隊進展得十分順利,史稱“所在戰克”,相繼拿下了益州東部諸郡,很快就與劉備主力在成都城下會師。

建安十九年,劉璋出降,益州平定,劉封被封爲副軍中郎將,這次行軍使年少的劉封得到了鍛鍊,增長了軍事經驗。而年幼的劉禪也應當在平蜀之後不久來到了成都,劉備面臨着選擇劉封還是劉禪爲繼嗣的問題。

劉禪出生,養子劉封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

劉封劇照(左)

在蜀中休整了數年之後,劉備於建安二十三年,發兵攻打漢中。翌年,備軍斬殺夏侯淵,曹操親自領兵前來與劉備爭奪漢中,而劉封即參與了這場漢中爭奪戰。關於這次戰鬥的情況,劉封的出戰,鼓舞了劉備軍的士氣,惹得曹操大罵。

不久後,曹操退軍,劉備集團獲得了漢中,劉封顯然在這次戰役中是立有戰功的,而這次戰役是否會加重其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就不得而知了。

事實的情況是,劉備在取得漢中後不久,即遣劉封攻打上庸,將其調離漢中。而就在同年秋天,劉備在漢中稱王,劉禪被立爲王太子。以此爲標誌,繼嗣之爭終以親子劉禪的勝利而告終了。

四、劉封生命倒計時

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稱益州的東三郡,因其遠離中原繁華,自古以來,便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上庸平定後,劉封統領整個東三郡,孟達部亦受其節制。關於劉備派劉封進入上庸的原因,史書記載爲“先主對孟達不大放心”。但更爲重要的原因也許並不在此。

劉禪出生,養子劉封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

兵敗麥城

將劉封派往偏僻的東三郡,主要目的還是爲了藉機讓劉封遠離蜀漢的政治中心,避免與王太子劉禪發生正面衝突。劉備的這種安排在當時來看,不失爲一策,可以看做是劉備集團內部的一次“分家”,這樣一來,既避免了二子間的矛盾,又可以收到使劉封拱衛蜀漢本部的效果。

然而,歷史最終的走向是隨着關羽的覆滅,孟達迫於壓力降魏,劉封被逐出了東三郡。劉封喪失了劉備爲其準備的落腳點,逃回了成都,這也標誌着劉備“分家”構想的徹底破產,而劉封問題也到了需要最後解決的時刻。

關於劉封之死,傳統的說法是由於劉封不救關羽,惹得劉備大怒,因此被賜死,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當時,東三郡歸降劉備只不過是迫於軍事壓力,其尚處於觀望態度,並不真心爲劉備效力。

劉禪出生,養子劉封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

劉禪(劇照)

劉封、孟達實際能掌握的只有三郡中的房陵一郡,如果此時貿然出兵營救關羽,結果有可能是關羽未獲救,而三郡先失,故而劉封不救關羽也是無奈之舉,尚構不成他的死罪。既然不救關羽不足以構成劉封的死罪,那麼劉封被賜死的主要原因究竟何在呢?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所謂“因此除之”,就是藉機除之,因而無論救不救關羽,劉封之死的真正原因被諸葛亮一語道破,即他與劉禪之間的矛盾,其剛猛的性格,始終是劉禪繼位的潛在威脅,成爲動搖劉備集團的不安定因素,這纔是劉封之死的主因。

參考文獻:

《三國志·魏書》

《後漢書·光武帝紀》

《三國志·蜀書》

《後漢書·鄧騭傳》

《華陽國志·漢中志》,

《蜀史四題·劉封與孟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