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爲了支持贛江新區儒樂湖新城建設,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建考古隊對建設區域內的七星堆六朝墓羣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經過475天的田野發掘,共清理了73座古墓葬,出土遺物700餘件。其中六朝墓葬數量最多、形制最豐富、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特別是A發掘區的16座六朝墓葬,排列有序、佈局合理、規劃嚴謹,排水系統完備、發現大量墓園建築廢棄物。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A發掘區全景圖

七星堆六朝墓羣A發掘區是目前發現最重要的六朝時期高規格的家族墓地,是國內罕見的東吳周氏士族墓園。七星堆六朝墓羣填補了江西地區六朝考古研究的資料空白,是長江中下游六朝時期經濟繁榮、商貿活躍、船運發達的歷史見證,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期形成的縮影,是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材料,對研究六朝時期民族融合、東亞文化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M2:“豫章海昏中郎周遵字公先”

七星堆六朝墓羣的發現

2013年6月,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湖濱南路土方施工中挖掘出六朝時期網錢紋墓磚,其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7年1月改名爲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南昌市博物館在墓磚發現點周邊迅速展開考古調查與勘探,考古調查、勘探發現墓葬密集分佈區約5000平方米,其中形制較爲清楚的古墓26座,因取土破壞的殘損古墓19座,共計45座古墓,該墓羣是南昌近年來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六朝古墓羣。

2018年7月12日,爲了支持贛江新區儒樂湖新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國家文物局、江西省人民政府等相關規定,南昌儒樂湖新城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委託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該墓羣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2018年8月16日,在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建考古隊對該墓羣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七星堆六朝墓羣的發掘

江西省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位於江西省贛江新區儒樂湖以南、贛江以西,分爲A、B、C三個發掘區。A、B區位於南坊村東約750米,東距贛江約500米;C區位於贛江新區南坊村桃花埠自然村及其北側崗地,核心區域在A區東南約800米,東距贛江約200米。

發掘採用探方發掘法,探方規格爲10米×10米。A發掘區布方33個,共3300平方米;B發掘區布方17個,共1700平方米;C發掘區布方30個,共3000平方米,A、B、C三區總布方面積爲8000平方米。其中A、B區位於2013年考古調查、勘探的墓葬密集分佈區。

2018年8月至12月,基本完成A區發掘,發掘面積2600平方米,發現墓葬22座,其中東漢墓4座,六朝墓葬16座,明清墓2座。發現排水溝7條。出土了瓷器、陶器、金屬器、石器等遺物近200件。

2019年4月至8月,基本完成C區發掘,發掘面積約3000平方米,發現六朝墓葬51座,出土遺物500餘件。

目前正在全面勘探B區,已經勘探發現12座磚室墓,同時對A區最大的墓M5的排水溝進行發掘,發現在墓道前方約25米處臨近排水溝位置發現大量建築廢棄物,如筒瓦、瓦當、碎磚等,推測在墓道前方與排水溝之間應存在墓園建築,惜因近代取土,破壞嚴重。

爲科學、準確獲取考古信息,在七星堆六朝墓羣田野考古發掘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科技考古手段。利用RTK、無人機航拍技術、數碼相機、三維掃描技術等對墓羣所在區域的地理信息數據與影像數據進行採集,利用多圖像攝影建模技術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處理後生成的三維模型、正射影像、剖面正射圖等成果在考古線圖繪製、現場成果展示及考古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利用老舊航拍片的比對,對墓羣所在區域周邊環境的變遷研究、對各發掘區的相互關係研究有了新的理解。依託這些科技考古手段在田野考古發掘中的綜合運用,使得發掘過程更高效、成果輸出更快捷、成果展示更全面。

爲了最小限度地破壞墓葬,爭取考古發掘“不新拆一塊墓磚”,考古發掘過程中注重文物本體的保護,儘量沿用墓葬已經破壞的區域或盜洞作爲考古發掘的入墓口,使得墓羣保存了多處完整的封門牆,對墓葬的砌建工藝研究有重要意義。

遺蹟

A、C區發掘出的六朝時期墓葬均爲磚室墓,規模龐大、形制多樣,有橫前堂、券頂、穹窿頂等。在一處墓羣中同時發現多種墓葬形制且墓葬規模龐大,在江西省屬於首次發現,在全國同時期的墓羣中亦屬罕見。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M3:“周侯”

墓磚紋飾以網錢紋爲主,亦見有獸面紋,部分墓磚上有銘文,如2018QXDM5墓磚上發現的“王”、“十”,2018QXDM3封門磚上的“周侯”,2018QXDM2甬道和後室發現的“豫章海昏中郎周遵字公先”及“週中郎”,在2019THBM31內發現的“甘露元年”紀年銘文等。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M4:2獸面瓦當

A發掘區16座六朝墓分佈規則,墓與墓之間未見打破跡象;墓羣呈東西向一字排開,墓道朝向一致;排水溝規劃有序,與墓葬相互銜接,溝與溝間有明顯的打破連接跡象,構成複雜的地下排水系統;推測該區應是一處家族墓地。結合該區M3封門磚上發現的“周侯”銘文和M2甬道墓磚上的“豫章海昏中郎周遵字公先”銘文,參考該墓地的墓葬形制,該墓地應是六朝時期周氏家族墓地。從墓葬的形制、規格及在墓地中的排列分析,M2應不是該墓地的第一代墓主,第一代墓主應是M5,且M2明確官職爲“中郎”,M5從墓葬形制等因素分析,其規格應不低,該墓地應是六朝時期江州世族或地方豪強周氏家族墓地。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M5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排水溝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遠景圖

因年代久遠、紅土壤、墓葬保存條件較差及盜墓等原因,墓內棺槨和人骨均已腐朽,無法提取標本。

遺物

七星堆六朝墓羣目前出土了700餘件遺物,按質地可分爲瓷器、陶器、金屬器、石器等,按照用途可以分爲模型明器、日用器、陪葬俑、武器等。從數量上看,瓷器佔絕大多數,陶器次之,金屬器再次,石器最少。瓷器有盤口壺、鉢、罐、盞、穀倉、竈、水井、畜禽模型、塢堡等。多爲洪州窯產品,亦見有湘陰窯、越窯的產品;陶器有壺、罐、燻爐、竈、擂鉢、燈臺等,還發現有與墓葬墓園建築相關的板瓦、筒瓦、獸面紋瓦當等;金屬器有盆、鐎鬥、熨斗、銅鏡、釵、鐲、戒指、弩機等;石器有黛板、石臼等。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案及案上器物

遺物中湖南湘陰窯的產品主要是模型明器,如塢堡、胡人俑、畜禽模型等,再現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浙江越窯的產品主要是小件日用器,胎釉結合好,製作精緻。江西洪州窯的產品主要以日用器爲主,亦見有模型明器。在七星堆六朝墓羣中同時出現三個窯口的產品並且產品功能清晰,充分證明了六朝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商貿活躍、手工業分工精細、船運發達,爲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鉢與勺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倉井竈的組合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雙系罐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塢堡模型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鸚鵡杯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越窯瓷器

七星堆六朝墓羣的價值與意義

爲了更加準確深入的瞭解七星堆六朝墓羣發掘的價值與意義,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18年11月15日和2019年9月8日、9月27日召開了三次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對該墓羣的發掘給予了高度評價。七星堆六朝墓羣發掘的價值與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五點。

七星堆六朝墓羣是目前國內罕見的保存較好的大型六朝墓羣,是中國六朝考古的重大發現。

南京、杭州、馬鞍山、南昌、九江等地均多次發現六朝時期的墓羣,但是目前保存下來的大型六朝墓羣並不多,主要以安徽馬鞍山東吳朱然家族墓地爲代表。

朱然家族墓地共4座墓,其中朱然墓最大,長8.7米,寬3.54米。在七星堆六朝墓羣A發掘區16座六朝墓中,長9~11米、寬約3米的六朝墓葬有8座,其中第一代墓主墓M5墓室主體長13.8米、寬5.25-8.7米,墓道和排水溝殘長24米,墓葬規制很高。

七星堆六朝墓羣與國內保存的其他六朝墓羣比較而言,其規模、規格均是空前的。墓羣出土的器物從數量、特色看,也是國內罕見的。

七星堆六朝墓羣A發掘區爲江西地區首次完整揭露的六朝家族墓地,是國內罕見的東吳周氏世族墓園。爲江西地方史研究提供了珍貴材料,填補了江西地區六朝考古研究的資料空白,對江西六朝史研究有重要價值。

七星堆六朝墓羣A區爲江西地區首次完整揭露的六朝周氏家族墓地,是國內罕見的東吳周氏世族墓園,墓葬佈局和形制證實了因戰亂而大批南遷的北人和本地土著居民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對研究早期客家民系、研究南昌乃至江西地區的地方史志均具有重要意義,也爲尋找六朝豫章郡(今南昌、贛江新區)提供了重要線索。江西六朝史研究一直處於若昧若明的狀態,該墓羣的發掘爲江西六朝史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填補了江西地區六朝考古研究的資料空白,對江西六朝史研究有重要價值。

七星堆六朝墓羣既是六朝移民“北人南遷”的歷史見證,又是古豫章郡政治、經濟、戰略地位顯著提高的歷史見證。

六朝時期北方地區戰亂頻繁,長江以南相對安定,包括各種工匠在內的大批“北人”開始“南遷”,爲江南地區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技術,七星堆六朝墓羣是“北人南遷”的歷史見證。

江西當時屬江州,南昌、贛江新區當時屬豫章郡,六朝時期江州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除了沿江屯兵、對抗北方政權的軍事力量外,它還在南方政權內部的荊揚之爭中處於制衡地位。江州既“雄踞一方”,又“拱衛建康(今南京)”,豫章郡(今南昌、贛江新區)作爲其曾經的治所,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該墓羣的發掘也是古豫章郡政治、經濟、戰略地位顯著提高的歷史見證。

七星堆六朝墓羣是長江中下游六朝時期經濟繁榮、商貿活躍、船運發達的歷史見證,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期形成的縮影,是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材料。

孫吳時期正處在絲綢之路從陸地轉向海洋的承前啓後與最終形成的關鍵階段,孫吳之後的南方政權一直與北方政權對峙,更加促進了航海技術的發展以及航海經驗的積累,六朝時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展期。

七星堆六朝墓羣主要提供了海上絲綢之路東海航線的重要材料,墓羣中出土遺物豐富,陶瓷器來源多元,窯口涉及湖南湘陰窯、江西洪州窯、浙江越窯等,充分展示了孫吳時期海上絲綢之路、海上貿易的繁榮,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期形成的縮影。

同時,七星堆六朝墓羣所處的江州位於長江中下游的居中位置,扼守着進入嶺南地區的門戶,從嶺南經驛道到廣州出南海又是連接海上絲綢之路南海航線的交通要道。

作爲水路與陸路交通之樞紐,七星堆六朝墓羣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七星堆六朝墓羣對研究六朝時期東亞文化交流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六朝時期中國文化向海東各國流傳,當時朝鮮半島北部的高句麗、東南部的新羅和南部的百濟三國都曾遣使與六朝通貢交往。三世紀時,日本羣島以今奈良爲中心形成大和政權,進入古墳時代,古墳文化上承彌生文化,下啓飛鳥文化,時間跨度從三世紀中期到七世紀,是日本古代文化史中的第一個文化繁榮期,正和中國的六朝時期相重合。這一時期日本經由其盟國百濟接納中國文化,《日本書紀》記載:倭王武時期,從百濟引進了“陶部”、“鞍部”、“畫部”、“錦部”等各種工匠,銅鏡和制鏡技術則是直接從中國輸入。日本爲學習中國的“衣冠之治”,還直接向南朝要求傳藝,據《日本書紀》記載,日本曾多次向南朝求得織工和縫衣工,這些工匠的東渡使得日本服裝出現較大變化。

朝鮮半島和日本的文明進程在六朝時期中國的影響下有着質的飛躍,七星堆六朝墓羣作爲這一時期的重要發現,也將以其豐富而詳實的實物資料推動六朝時期東亞文化一體化的研究進程。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銅鐎鬥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銅弩機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銅盆

七星堆六朝墓羣的保護

考古現場保護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現場做了完備的安防設施。考古現場外圍安裝了鐵圍欄進行隔離保護,周邊設置了球形無死角實時監控器,並安排安保人員24小時巡查,以確保墓羣安全,爲順利開展考古發掘做好保障工作。

爲了防止墓壁坍塌,工作人員在易坍塌部位提前做了木構件支護,並整體降土方1米,消解土方對墓壁的壓力。

爲了防止雨水對墓葬、墓壁等遺蹟的沖刷影響,目前工地已經啓動保護大棚的建設。

文物保護

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隊設立專門的文物庫房保存出土的700餘件遺物。文物庫房安防設施、消防設施完備,並安排專門的庫房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對新出土的文物,及時進行清洗、修復,在文物提取和清洗前均按照文物保護的規則進行文物信息提取,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息,確保文物安全。所有文物根據文物出土地點進行編號、登記、裝袋、貼標、上架,對文物進行系統歸類管理,並做好日常維護工作。

保護規劃

全面合理、有效地開展七星堆六朝墓羣的保護,需要制定長遠系統的保護規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贛江新區政府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對墓羣保護已經達成一致意見,贛江新區政府已經明確實施原址保護並準備建設“六朝藝術博物館”,並指定部門、專人負責。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鎮墓獸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羣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鎮墓獸(長舌傭)

七星堆六朝墓羣的發現與發掘,揭開了江西六朝考古嶄新的一頁,也譜寫了中國六朝考古的新篇章。七星堆六朝墓羣中的東吳周氏家族墓地以其規模、規格以及嚴謹的設計、豐富的遺物再現了東吳時期周氏世族的輝煌,冥界中的周氏世族亦如“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文珺供圖)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