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Jim Henson創造的《芝麻街》布偶角色影響了不止一代美國人,還有世界各地從《芝麻街》中學到善良和正義的人們。1969年,兒童教育節目《芝麻街》一經推出便風靡世界, Jim Henson所創作的經典布偶形象功不可沒。

芝麻街布偶之父誕辰80週年,謝謝你讓世界變得更美

2016年是世界公認的布偶大師吉姆·亨森(Jim Henson)誕辰80週年(September 24, 1936 – May 16, 1990)。1969年,兒童教育節目《芝麻街》一經推出便風靡世界, Jim Henson所創作的經典布偶形象功不可沒。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處於社會動盪時期:越南戰爭、反戰運動、民權運動、嬉皮士運動等衝擊着美國當時的社會制度和價值體系。當時的兒童教育節目領域可謂一片荒漠,屈指可數的受兒童喜愛的動畫片中也存在着色情和暴力元素,那個時期具有教育意義的兒童節目幾乎是空白的。《芝麻街》便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下誕生了。

芝麻街布偶之父誕辰80週年,謝謝你讓世界變得更美

《芝麻街》最爲人所熟悉的部份就是節目中的布偶(Muppet)主角們,而創造這些角色的正是Jim Henson和他的團隊。

1969年,由Jim Henson團隊出品的布偶質量和創造力給當時的兒童電視製作人Joan Ganz Cooney女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些由Jim Henson創造的造型生動可愛、個性多樣有趣的布偶們生活在“芝麻街”上,它們包括Grover、Oscar、Bert、Ernie、Cookie Monster、Elmo和Big Bird等等,Jim Henson則親自扮演Ernie。

Jim Henson的布偶設計理念體現着美國兒童教育的基本理念:“每個人都有着討人喜歡和不討人喜歡的性格,不必追求人人完美,重要的是尊重和平等對待每個獨特的人。” 所以這些布偶們,沒有誰擁有完美無缺的性格。Oscar脾氣較壞但爲人善良,Cookie Monster熱愛美食但又衝動行事,Abby熱衷於魔法卻經常出差錯。它們有着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

令Jim Henson沒有想到的是,芝麻街布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990年,美國公共廣播電臺PBS(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更是稱Jim Henson爲“點燃我們廣播事業的火花。”

芝麻街布偶之父誕辰80週年,謝謝你讓世界變得更美

除了創作和布偶扮演,Jim Henson還參與各種節目和動畫製作過程。

在芝麻街的前兩季,Jim Henson創作了“從1數到10”的系列小電影,這些小電影總是以由他親自配音的麪包師摔下樓梯作爲結束。第二季和第七季,Henson致力於爲數字2到12製作出不同風格的短片,包括小電影、定格動畫、剪紙動畫以及電腦動畫,他還指導了原創動畫C Is For Cookie。

Jim Henson於1990年永遠離開了由他親手打造的布偶們。

在Jim Henson的有生之年,他打造出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帝國。他在世界各地也有着很高的名氣,在日本,他的知名程度完全不亞於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一位老朋友曾這樣評價他:“他是真正的表演藝術家,他像機器一樣工作,他意識到自己正在變老,但他總是說我們應該感謝上帝對我們是如此的好。”

Jim Henson的女兒Cheryl透露,她的父親曾在人生最後階段寫道:“我一直以一個積極的態度對待世界,我希望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它能比我來時稍微變好了一些。” 很顯然,他做到了。

Jim Henson創造的《芝麻街》布偶角色影響了不止一代美國人,還有世界各地從《芝麻街》中學到善良和正義的人們。

看着《芝麻街》長大的人,被稱爲“芝麻街一代”。自1969年《芝麻街》首播以來,它已經陪伴全球150多個國家超過1億兒童健康成長。《芝麻街》也因此被譽爲全世界最長的街道。

芝麻街布偶之父誕辰80週年,謝謝你讓世界變得更美

2007年,以色列版的《芝麻街》播出。節目通過兩隻分別代表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布偶,教育以色列兒童用包容的心態對待猶太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倡導不同民族和平相處、互相尊重文化差異的觀念。

Jim Henson於1936年出生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如今在那裏,仍有一座爲紀念他而存在的博物館。

這間博物館裏面佈滿了芝麻街的布偶,它們始終陪伴着它們的“爸爸”。

Jim Henson生前最大的心願是:“這些布偶們能在他離世後,繼續鮮活的生活着。”

謝謝你創作了這些布偶,讓世界變得美好!

多項研究表明,收看《芝麻街》的學齡前兒童在字母表、數字、形狀等方面的瞭解較其他孩子有優勢,最突出的是字母認讀,而這恰恰是《芝麻街》裏最強調的部分。孟加拉觀看本地版《芝麻街》的4歲兒童其識字能力比那些沒有看的高出67%。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研究表明,那些觀看《芝麻街》的兒童對社會交往的適應程度比那些沒有看的高出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