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拉松從未如此喧囂過。

11月18日蘇州太湖馬拉松,女子組冠軍之爭充滿火藥味。全力衝刺的過程中,中國選手何引麗與非洲選手交錯領先。

此時,何引麗遭遇志願者兩遞國旗。第一個志願者未能將國旗遞到何引麗手中,在後面開啓了追逐模式。迎面而來的第二個志願者將國旗塞到了何引麗手中。不過,隨後國旗從何引麗手中滑落到賽道上。經此變故,何引麗被非洲選手甩開,最終獲得了亞軍。

比賽的視頻被曝光後,在社交媒體上掀起滔天巨浪。志願者的行爲,以及國旗從何引麗手中脫落,都引起了不少質疑。

何引麗解釋了自己的行爲,表示因爲胳膊僵硬,擺臂時不小心將國旗甩了出去。關於何引麗的行爲,我不想展開討論。首先,她的行爲是被動的;其次,強行將之與愛國論捆綁在一起,並不符合我的價值觀。

我反而想探討的是,這一細節背後所隱匿的一大亂象。中國體育產業想要擁有光明的未來,陰影背面的東西值得我們深思。

志願者不應該成爲背鍋俠

在馬拉松賽事中,甚至一些其他賽事中,爲運動員遞國旗並不鮮見。有時候是志願者遞國旗,有些時候運動員甚至從觀衆手中接過國旗。

這一幕發生的前提是不對比賽進程造成干擾。絕大多數情況都是運動員勝券在握的情況下,主動傳遞出相關信號。

今年的北京馬拉松,中國選手李子成在衝刺前幾百米就從觀衆區拿到了國旗。他身披國旗衝過了終點。細心的網友也發現,一個月前的長沙馬拉松,何引麗就是舉着國旗衝過了終點線。

這一次志願者的行爲之所以被詬病,在於他們的行爲干擾了比賽進程,甚至可能影響了最終結果。志願者的行爲違規了,而且不合時宜。

但將據此將全部責任都推給志願者,顯然是有失公允的。志願者是這一行爲的始作俑者,但絕非罪魁禍首。

志願者不會無緣無故爲參賽選手遞國旗。在投遞的過程中,兩名志願者前赴後繼、鍥而不捨,表明這並不是臨時突發情況。

微博網友@王星WX(知名媒體人)透露:“奔跑中國系列賽的國內選手第一名(不管總名次第幾)在衝刺時都會被塞上國旗,以便更好的直播效果和氣氛。”賽事主辦方也回應稱,馬拉松前三名中國選手身披國旗衝線,是“奔跑中國”系列賽事的具體要求。

新浪體育還在網絡上發現了一份疑似“奔跑中國”賽事競賽規程的文檔,上面寫着:馬拉松衝刺前約200米,準備4號國旗兩面,設立專人等候中國籍領跑選手,將國旗遞給選手,請選手身披國旗或雙手高舉國旗衝過終點線。”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志願者的行爲遵守的是賽事主辦方的競賽規程。他們的行爲存在不妥之處,但不應該成爲背鍋俠。

賽事不應該賦予過多意義

“奔跑中國”賽事成爲了中國馬拉松產業中的一個大IP。每個週末,我們都能在央視體育頻道上看到“奔跑中國”系列賽事在全國各地上演。

爲了直播“奔跑中國”馬拉松賽事,央視體育頻道週末甚至不惜延播NBA賽事。馬拉松賽事究竟有多少受衆,我不敢妄言。不過,以11月18日爲例,作爲金標賽事,上海馬拉松同期舉行。但央視體育頻道選擇是蘇州太湖馬拉松,而非上海馬拉松。

“感謝@孤獨跑者CTA 等朋友提醒,蘇州太湖馬拉松衝刺時被塞國旗一事,其實是’奔跑中國’系列的標配,如果你想讓某臺直播馬拉松,除了交幾百萬,還要加入其’奔跑中國’。”這也是微博網友@王星WX披露的內情,真僞性待求證。

不過,馬拉松業內人士多次向我透露,不成爲“奔跑中國”系列賽事就無法登陸央視體育頻道。這個我們可以從央視體育頻道直播中找到佐證。

“奔跑中國”這個IP,與政治進行了聯姻,主打“改革開放”、”一帶一路“等主題。中國選手身披國旗衝過終點,確實與賽事IP宏大的主題相輝映,更好地烘托其主題。

一個IP的打造並不容易,運營方往往絞盡腦汁爲IP塗抹上一層又一層光環。“奔跑中國”這個IP選擇緊扣時代主題,也算得上獨闢蹊徑,加速了IP的成熟。

不過,從我個人觀點來看,體育賽事還是應該回歸其本質,不要對其進行道德綁架或者利益捆綁。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馬拉松賽事本質上就是競技與商業的綜合體。運動員參加比賽是爲了競技成績,獲取獎金;商家贊助比賽則是爲了更高的曝光率;馬拉松愛好者參與其中是爲了強身健體、參與社交等。

強行將一場馬拉松比賽賦予愛國意義,不僅牽強,而且發揮不了預期的效果。一名運動員身披國旗衝過終點,就一定能夠起到愛國的意義,一定是愛國的表現嗎?周星馳的經典喜劇《九品芝麻官》中,包龍星說他對於太后“當然不放在眼裏,尊重一個人要放在心中。”說的是同樣的道理。

當然,願意將馬拉松賽事與愛國聯繫在一起,是賽事主辦方的權利。我未必認同,但必須尊重IP運營方的選擇。

只不過,如果將愛國變成了一樁生意,甚至以此作爲打擊競爭對手的手段,則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爲外界所不齒。這與愛國主義精神本身也是背道而馳的。

此次國旗事件,掀開了馬拉松賽事領域的一個蓋子,讓我們看到了平時不暴露在陽光中的一面。馬拉松產業蘊含着商機,競爭比較激烈,從業者越是應該以更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避免將行業帶入歧途。

換個角度來看待這次爆炸性事件,我們能發現其中積極的一面,如果從業者都能從中有所警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共同促進馬拉松行業的發展,則善莫大焉。

PS:本文中引用了@王星WX的言論。他是媒體前輩,也是我關注多年的微博網友,我引述他的觀點,並不代表百分之百認同其觀點及描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