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教育部的規定來看,雖然繁體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常見,但是對於正在學習中華文化的中小學生而來,知道簡體字的演變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體系。從學校瞭解到,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設了硬筆軟筆寫作課,這對於學生認識繁體字有了巨大作用,比較常見的繁體字比如“龍”“藝”“書”等,小學生都可以認識,有的甚至可以寫會。

  12月6日,針對《關於中小學生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給出答覆。

  衆所周知,現在的簡體字就是由繁體字演變而來,在生活中,繁體字在發展文字藝術和兩岸海外華文區溝通交流中有重要作用,教育部稱,中國文化不能丟。

  

中小學生該不該學習繁體字?教育部給出答案,中國文化不能丟

  據瞭解,現在中小學生的課本中,基本沒有繁體字的影子,在教育部規定的課本中,白話文居多。但是在本次提案中,要求要積極推行中小學經典閱讀工程,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資料書籍,會接觸繁體字。

  

中小學生該不該學習繁體字?教育部給出答案,中國文化不能丟

  而且在中小學的很多寫字課中,也寫的簡體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規定,毛筆的臨帖要以經典碑帖爲範本,而古代的碑帖大多爲繁體字。

  從教育部的規定來看,雖然繁體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常見,但是對於正在學習中華文化的中小學生而來,知道簡體字的演變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體系。

  

中小學生該不該學習繁體字?教育部給出答案,中國文化不能丟

  其實中國的漢字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金文中,漢字就有簡體形式,後來南北朝多用楷書草書行書,但這其中,也有簡體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知道古代人利用象形文字演變的這一智慧。

  此外,有專家稱,文字是傳播文化的工具,在翻譯古代鉅著或者在閱讀古代小說時,如果不認識繁體字,很可能會喫虧。所以作爲國人,要學會認識繁體字,這對簡化字的鉅著也會更深一步的瞭解。

  

中小學生該不該學習繁體字?教育部給出答案,中國文化不能丟

  有老師指出,在高中的語文課本中,有較多的文言文課文,其中難免會有涉及繁體字,老師也會延伸講解,正確讓學生理解繁體字的由來,以及通假字等等,都會做出相應的解釋。

  教育部門稱,根據“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顯示,“閱讀繁體字困難”的比例在41.31%,所集中在西部省份,這說明大多數人可以認識繁體字。

  

中小學生該不該學習繁體字?教育部給出答案,中國文化不能丟

  從學校瞭解到,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設了硬筆軟筆寫作課,這對於學生認識繁體字有了巨大作用,比較常見的繁體字比如“龍”“藝”“書”等,小學生都可以認識,有的甚至可以寫會。

  

中小學生該不該學習繁體字?教育部給出答案,中國文化不能丟

  但是隨着教育改革的加快步伐,繁體字已經遠離了人們的生活,對此有網友說,繁體字都是那些專家應該學習的,和學生無關,對此,引起了很大爭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