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着“追宗索源、崇祖報德、團結交流、興我中華”的宗旨,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爲指針,在全世界範圍內,全面系統地挖掘、搶救、保護、繼承、收集、整理傳統文化遺產和有關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古代、近代和現代人文資料,使之變成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和傳家至寶,凝聚全球華人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建樹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爲振興中華民族的完整和統一服務,建造出一座偉大的精神寶庫和文化交流的平臺。家族文化,是炎黃子孫的根之所繫,是天涯遊子的親情紐帶,是你我人生的軌跡記錄,體味祖先奮鬥的歷程,領略宗族文化的傳奇,感悟自己肩負的神聖職責,特別在當今社會競爭激烈,有些人理想扭曲,親情疏淡的背景下,強化家國理念、本土教育,增強愛國愛家和崇祖報德、承前啓後、繼往開來、振興中華的責任意識,爲挖掘中華傳統文化遺產,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興家安國的人本理念出發,積極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按:這篇文章是李正老師2006年所寫,被百家姓氏廣爲轉載,有些已載入家譜和典籍。現該文仍具正面積極引導意義,特再轉發,以饗宗親!

(李 正)

人,與生俱來,不可不知其祖,不可不知其名。尋根問祖,追根索源,崇祖報德乃中華傳統美德!那我們爲什麼要尋根問祖呢?尋根問祖又是爲了什麼?尋祖問祖真地能更好的促使我們熱愛祖國嗎?

實際上最熟知的東西,最容易被忽視。最基礎的問題往往不易被發現。解決上面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祖國這個最爲熟知名詞的概念。什麼是祖國?簡言之祖國就是從祖先一直代代居住生活或自己也出生在這一國家。亦或移居海外的人們以前所居住生活的國家。如果還需進—步闡釋的話,我們要從愛國主義的對象是“國”,國的含義有兩種:一是祖國,二是國家。祖國和國家既有區別,又有聯繫。那麼,愛國究竟是愛祖國,還是愛國家呢?爲了弄清愛祖國和愛國家的區別和聯繫,就要首先了解祖國和國家。祖國就是一定的民族及其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祖國的內容是豐富而廣泛的,概括起來包括三大部分。第一,一定的民族。一定的民族包括民族的構成、民族的歷史、民族的語言文字、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傳統等等。祖國是一些人的祖國,構成祖國的首要內容是一定的民族。沒有一定的民族,就無所謂誰的祖國。所以,一定的民族是祖國的最主要的內容。中國是中華民族的祖國,中華民族包括56個民族。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有着自己的語言文字、璀璨的文化和優秀的傳統。第二,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國土疆域、河流湖泊、山川平原、礦藏資源、生態氣候等等。自然環境是一定的民族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沒有一定的自然環境,人們就無法生存和發展,也就沒有祖國的存在。所以,自然環境是祖國的重要內容。第三,社會條件。社會條件包括一定民族的社會制度、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祖國重在他的傳承。國家則是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機器。國家包括:政府機構、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等。所以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筆者認爲只要是中國血統,不管他身居何職或何地,更或何種國籍,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那麼中國也就是他的祖國!

弄清上面問題,就必須認識到尋根認祖的意義。追根尋源最好的方法是從姓氏源流開始。中華古老的姓氏,是中華民族發展史的活化石,是所有龍的傳人血脈相連的感情紐帶。可以說數以千計的家族歷史就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縮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國家。大約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爲世襲。據統計,自古到今,中華民族的姓氏總數已經超過12000多個,這些姓氏源遠流長,豐富多采,個個都有一番意味深長的來歷,有着一段生動有趣的故事。正因爲如此,以其爲內核的中華姓氏文化才理所當然成爲一種超越時空、貫通古今的文化現象,才成爲上下五千年中華燦爛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姓氏文化具有歷史悠久、穩定性強、內涵豐富的特徵,充分反映出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等歷史狀況,與郡望堂號、家乘譜牒、家法族規、字輩派系乃至宗祠楹聯、取名特徵、軼聞趣事、文化遺蹟、族羣活動等方方面面都有緊密聯繫。尋根問祖是人的天性。木有本,水有源,人有宗,族有祖。自古今來,對於中華姓氏文化之研究一直是史不絕書!尋根認祖的捷徑是從家譜找起。盛世修譜乃中華民族之文化傳承,是中華文明之體現。國史、方誌、家譜乃中華文化之支柱,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成其爲中華歷史,人爲的斷裂,只能造成民族文化的缺失。歷史證明,中華民族永固不折的脊樑和萬古血脈相連的紐帶,締造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綿迭的生機和力量是來自傳統文化的魅力。

豐厚的家族文化底蘊造就了無數華夏棟樑之才,發展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改革開放後海外華人尋根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多少海外遊子實現了葉落歸根的夢想,爲中華的富強統—起到無與倫比的作用。因而豐富家族文化,是弘揚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家族文化,是炎黃子孫的根之所繫,是天涯遊子的親情紐帶,是你我人生的軌跡記錄,體味祖先奮鬥的歷程,領略宗族文化的傳奇,感悟自己肩負的神聖職責,特別在當今社會競爭激烈,有些人理想扭曲,親情疏淡的背景下,強化家國理念、本土教育,增強愛國愛家和崇祖報德、承前啓後、繼往開來、振興中華的責任意識,爲挖掘中華傳統文化遺產,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興家安國的人本理念出發,積極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形成一股親幫親、鄰幫鄰的和諧互動的,傳統與現實的人際關係和合力,共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沒的大家庭,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們正處在多元文化交流的環境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和現代文化的衍生,既來源於傳統文化,又衝撞着傳統文化,傳承華夏文明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國家和民族軟實力的提升,需要形式,也需要內容。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集中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團結民衆、推動發展的精神支撐。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國脈傳承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以及各種複雜環境屹立不倒、歷經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源泉。”因此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文明,是我們永遠高揚的號角;研究傳統文化,凝聚全球炎黃子孫之力共興中華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本着“追宗索源、崇祖報德、團結交流、興我中華”的宗旨,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爲指針,在全世界範圍內,全面系統地挖掘、搶救、保護、繼承、收集、整理傳統文化遺產和有關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古代、近代和現代人文資料,使之變成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和傳家至寶,凝聚全球華人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建樹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爲振興中華民族的完整和統一服務,建造出一座偉大的精神寶庫和文化交流的平臺。使尋根問祖成爲一種傳承,—種寄託,—種紐帶,一種崇敬,—種美德,一種精神,真正在每一個華夏兒女心中樹起—座崇祖報國的心碑,自覺投身到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洪流之中,爲祖國的繁榮富強增磚添瓦,貢獻自己應有的一份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