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參加過第一次元日戰爭的指揮官少貳經資率領龍造寺和島津家武士猛攻元軍,小小壹岐島無處不是劇烈搏殺,蒙古和高麗士兵密集防禦,金方慶等人指揮部隊鞏固陣地,前線的百戶張成也一如既往力戰不退。元軍東路軍和江南軍在鷹島合兵一處,軍勢達到10多萬人。

“國家雖亡,佛法尚在。”

一葉輕舟入大洋,從此故國成他鄉。

(崖山殉國,江蘇鹽城陸公祠塑像)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明州港口旁,即將登船遠赴日本的人們正相互致意道別。過去宋日商賈往來倒是多了,但如今頗爲不同,垂淚嘆息的聲音充耳可聞,依依不捨之情遍佈四周,直到船家再次催促。

“快上船!韃子巡隊說到就到,耽擱不得!”

五位南宋僧人也在出行之列。對他們來說,此時東渡日本並非本意。但眼睜睜看着國家淪亡,百姓慘死,自己卻無能爲力,世間悲哀恐怕莫過於此。如今,宋蒙戰局已接近尾聲。自襄樊失守以後,長江防線徹底瓦解,蒙古鐵騎全面侵入內地。雖然文天祥、李庭芝、姜才、李芾等前線將領拼死抵抗,然而局勢已非人力能爲,各地接連失陷。蒙古軍兵鋒所至,擄掠姦淫,殃及雞犬。

54歲的無學祖元(法名祖元,號無學)住持領着弟子們踏上甲板。即將遠離故土讓他們感概萬千,但修行者如何能輕易表露世俗情感。臨別之言全飽含在之前給衆人的一首詩裏:

世路艱危別故人,相看握手不知頻。

今朝宿露亭前客,明日扶桑國裏雲。

雖屬佛門中人,但祖元師傅儒釋兼修,深知家國一體的道理。3年前溫州陷落時那一幕,他至今無法忘卻。

(無學祖元師傅的木製造像,栩栩如生,鎌倉時期流傳至今)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當時,元軍攻陷浙江地區最後仍在抵抗的溫州城(瑞安府),四面縱兵掠奪。城東北的能仁寺坐落雁蕩山中,深幽靜謐,歷來爲文人墨客喜好。可古剎仍舊沒能逃過一劫,遭到搜山元軍包圍。

(今日溫州能仁寺,保存有部分宋代遺物)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蒙古軍兵們凶神惡煞衝入寺內,原指望擒拿抵抗軍民順帶搶奪寶貨,卻沒發現四處空蕩蕩沒個人影。原來僧侶們聽聞城破消息,急忙逃入山中避難。正當元軍火冒三丈之時,忽有兵卒報告僧堂中尚留一人。衆軍聞訊立即前往,只聽得甲冑佩刀摩擦嘩啦作響,走廊滿是急促雜亂腳步。他們吆三喝四闖進僧堂,只見一老僧端坐於前,並未逃竄。這便是祖元師傅。元軍將官也不廢話,上前四面圍定。一將唰的拔出佩刀直逼祖元脖頸,以漢語厲聲質問。

“禿賊!寺里人等藏於何處?金寶何在?”

帶着寒光的鋒刃恐怕血跡未乾,腥臊未退,不知裹挾着多少南宋軍民的冤魂。元軍將官原以爲威逼之下又是一次磕頭搗蒜,跪地求饒,但卻並未聽到回答。衆軍有些訝異,仔細看這老僧,神色自若,臉上既無恐怖驚慌之情,也無露骨忿怒之意。面對冷酷刀劍,兇暴軍兵,祖元平心靜氣開口道:

乾坤無地卓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

珍重大元三尺劍,電光影裏斬春風!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這首詩名爲“示虜”,又稱“臨劍頌”,乃是祖元師傅即興之作。所謂蒙元鐵騎橫行,天地之下已沒有一介僧侶容身之地。好在自己已經領悟一切皆是虛妄的道理。你元軍有利劍要斬就斬吧,殺我不過如同刀劈春風罷了。

元軍兵將面面相覷,他們中有不少北方漢人,多少聽得懂這淺顯道理。衆兵感慨竟然有人敢做出直面鋒刃說教講道的舉動,對祖元臨危不懼的情態大爲震撼。他們終究並非毫無人性的殺戮野獸,聞言不禁心生慚愧。不知是誰帶頭,對祖元師傅行個禮轉身徑直離去,其他人見狀也紛紛收起兵刃撤離了寺院。

祖元明白,無畏超脫救得了自己,救不了世人;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目睹中原淪陷,無數繁華城市化爲廢墟,衆多禪林寺院也遭譭棄,他毅然選擇接受日本幕府執權(幕府實際最高統治者)北條時宗的邀請遠赴日本宣揚佛法。正如他師父所言:“道無南北,弘之在人。”

船上每個人都十分清楚,就在3個月前,南方不遠處爆發過慘烈的崖山海戰,宋左丞相陸秀夫揹負年僅8歲的幼帝跳海殉國。楊太后等皇室、軍兵、平民跟隨赴死者多達10萬。

(今日廣東江門市新會區海邊巨型石刻,上書大字:“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於此”)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1279年,也就是“宋”這個國度徹底消失之時,祖元千里“迢迢出大唐”,踏上了東瀛的國土。很快,北條時宗親自帶領官員們隆重迎接。幕府執權北條時宗自幼修習禪宗,對來自南宋的高僧十分重視,視之爲“樹有其根、水有其源”。他立即拜祖元爲國師,希望他能在日本弘揚正統佛法。見到年僅30歲的年輕執權時,祖元察覺了時宗臉上坦誠敬仰和隱約憂慮。

(北條時宗在大河劇中形象,以及歷史上的真實畫像。一代雄主)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確實,北條時宗不止一次收到蒙古方面送來的降伏要求,島國更在1274年遭到蒙古軍第一次入侵。日本軍在經驗豐富的對手面前大敗虧輸,百道原陳屍遍野不說,博多港口也被焚燬,所幸退守太宰府以後蒙古軍意外撤退(副帥劉復亨中箭受傷),才避免了更多傷亡。而今祖元帶來南宋滅亡的消息,更預言蒙古第二次大規模入侵已經利箭上弦。

(日方1909年繪畫,描述第一次蒙古入侵時擄掠男女爲奴的情形。刺穿手掌是爲了方便集體押送)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是像高麗那樣做個元帝國的忠順奴僕,還是像南宋那樣奮戰而亡,考慮到第一次對抗蒙古軍的慘狀,北條時宗難免舉棋不定。

1281年,再次收到元帝國降伏勸告的北條時宗心如亂麻,前往拜謁被奉爲師父的祖元,希望能得到點撥。面對時宗的誠懇,祖元在紙上疾書三個大字——“莫煩惱。”時宗詫異,不解其含意,又行禮虛心詢問。祖元激勵他說:

莫煩惱,驀直去!

(宋代口語:年輕人,別擔心了,努力去做吧!)

聞言時宗如撥雲見日,再無糾結顧慮,立即下令全軍準備作戰。

“萬人齊仰處,一箭定天山”心懷故國的祖元不斷鼓勵時宗和衆多武士,讓日本幕府堅定了抵抗決心。灘頭防禦的長長石牆防線被修築加固,大批御家人(主家直屬武士)也帶着軍馬錢糧調往西部九州地區,隨時準備迎敵。

(2016年,日本圓覺寺紀念無學元祖師傅的“開山祭”。每四年一次會抬着木像巡堂)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進軍日本的巨大艦隊:

此時,遠在大都的忽必烈正籌劃着繼續擴大元帝國,僅僅征服一個南宋就花費了太多時間,這當然不是個讓他滿意的結果。考慮到自立爲帝以後,西方各蒙古汗國對自己異常敵視,忽必烈便把目光投向了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日本的桀驁不馴讓他十分惱怒,徹底征服將是唯一合理的解決之道。

恰逢鳳州經略使忻都(音xindu《高麗史》稱作忽敦)主動請纓再度出兵日本,忽必烈笑了笑,爽快把日本行省右丞的職位賞給了他。畢竟,未來日本需要一批充滿主動精神又忠誠可靠的管理者。

忻都對於第一次攻擊日本沒能全功而退頗爲遺憾,現在他再度掌握了實際指揮權,豈有不欣喜的道理。

(大河劇《北條時宗》裏的忻都形象)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1281年春,元帝國15萬大軍分兩路向日本進發。

總指揮:日本行省左丞相阿剌罕(出征途中病死),阿塔海繼任。

東路軍:都元帥忻都,都元帥洪茶丘,都元帥金方慶,左副都元帥阿剌帖木兒(王雍),萬戶樸球,萬戶金周鼎,萬戶也速䚟兒,萬戶王某(名不詳),千戶大塔失,千戶李行裏,百戶張成,郎將康彥,郎將康師子。

江南軍:日本行省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都元帥囊加歹,都元帥哈剌䚟,都元帥張禧,萬戶葛剌歹,萬戶厲德彪,副萬戶刑答剌忽臺,副萬戶吳安民,總管楚鼎,招討使王國佐,招討使忽都哈思(歸屬不詳),水手總管陸文政,總把馬馬。

東路軍戰鬥人員共4萬餘名,軍船900艘。包含蒙古、女真、契丹、北方漢軍等3萬多人、高麗軍9960人,高麗水手17029人。(《高麗史》記載數據)

江南軍戰鬥人員共10萬多人,軍船3500艘。包含南宋新近投降軍隊。(具體人數和水手數目現存資料不足)

(自制簡表,元軍大約15萬,日軍大約25萬)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相對於第一次入侵日本時的懲罰之舉,此次忽必烈和元帝國目的十分清晰。那就是讓日本列島徹底臣服,如同高麗舊例。高達4400艘元軍軍船組成的巨大艦隊可謂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面對雄壯軍勢,元朝官吏們紛紛拍手讚歎,一位名叫王惲的御史就稱:“自從隋唐以來,如此盛大雄壯的出師,從未曾見啊!”高麗僧人衝止也誇讚道:“時乎命我君,一千龍鵲舸、十萬虎貔軍,問罪扶桑野,鼓聲轟巨侵,旌旆拂長雲。”

1281年5月3日,一片溢美之詞裏,元軍的東路軍在高麗閱兵已畢,乘900艘軍船從合浦(今韓國馬山市)率先出發。他們計劃採用第一次進攻日本的原有路線,並且於6月15日在日本壹岐島與江南軍匯合,然後一舉攻下太宰府和九州地區。

(元日戰爭期間,元軍和日軍的基本裝備形象)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對馬、壹岐先期作戰:

一切進行的有條不紊,元東路軍沿着7年前幾乎同樣的線路從高麗航向日本。這條海路距離僅有200多公里,順風不多日便可抵達日本本土,況且沿路還有對馬、壹岐等島嶼可供停靠。

(自制略圖,元東路軍初期從高麗出發的前進路線)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忻都矗立船頭回望舟師雄壯,不禁躊躇滿志。上次不過是因爲缺乏準備,副帥劉復亨又突然受傷,才至於倉促回軍,此番定然不會了!而且,似乎根本沒必要等待那些江南新附軍,自己手下的蒙古武士們就足夠解決全部日倭守軍了。他身後的洪茶丘似乎和主帥感同身受,喜色面露。

(洪茶丘其父原爲高麗軍官,投降蒙古後被處死。因此他十分仇視高麗,背叛祖國後改蒙古姓名,爲元軍盡心效力,深得忽必烈信任。他在高麗鎮壓三別抄反抗軍,徵收高賦稅,陷害金方慶等人)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稍遠處,老將金方慶面無表情,刻意和忻都、洪茶丘保持着距離。作爲高麗貴族,他不僅厭惡忻都這個蒙古人在國王面前作威作福,也記恨其誣陷逮捕自己,而且第一次對日作戰要是依照自己的意見一鼓作氣,恐怕早已大獲全勝,哪裏還用得着再次勞民傷財?至於洪茶丘那種毫無節操之奸佞,根本就是高麗皮蒙古心,金方慶看也不想看他一眼,此次出征,自己只是爲國爲君盡力而已,畢竟高麗向來和日本齟齬不斷,能破敵揚威固然是好事一樁。

(金方慶爲高麗三朝老臣,初期曾抵抗蒙古軍。高麗內亂後與元軍開始合作,但始終維護高麗皇帝權益。爲人嚴厲有原則,兩次被人誣告。第二次出征日本時已70高齡。因兩次侵日期間暴行較多,因此評價出現兩極分化)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1281年5月21日,東路軍抵達了對馬島。此時原定總指揮阿剌罕身體狀況不佳滯留內地,他對情況也並不熟悉,因此實際調度大多仰賴有過侵日經驗的忻都等人

看到行進效率不盡人意,忻都開始有些焦躁,他立刻下令開始登陸。於是,元軍士兵在對馬島世界村大明浦(今對馬島佐賀村附近,浦指河川的入海口)外從大艦轉乘輕舟拔都魯(一種快艇,意爲勇猛),快速破浪衝上海灘。數百艘拔都魯上的大批蒙古和高麗士兵縱身跳下戰船,很快開始一羣羣各自集結,其勢猛如驚濤拍岸。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可沒等他們從容站穩腳跟,按部就班向島內推進,就遭到駐守日軍強烈抵抗。高麗萬戶金周鼎身先士卒,率先衝入日軍陣中搏鬥。艦隊其他將領見狀大受激勵,也接連率兵下船參戰。

(乘坐快船拔都魯前進的元軍,一般用於快速部署和登陸。出自《蒙古襲來繪詞》)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海灘一帶,大批蒙古高麗士兵投入進攻,但日軍竟然毫不退讓,雙方一開始就爆發激戰。旗艦之上,觀戰的忻都暗暗喫驚。他分明記得7年前不是這般模樣,那時不到100名日本守軍被蒙古軍像演習做戲一般輕鬆擊滅。當眼前對馬島的頑抗日軍被全部清除以後,元軍方面付出了相當代價。

(據推測,元軍登陸地點可能爲今日淺茅灣一帶。圖爲俯瞰海灣照片)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報~~~主帥!我軍已勝!倭人全滅,我軍郎將康彥、康師子戰沒。”聽到探報消息,忻都神情未變。儘管對方抵抗出乎意料,但無論如何,東征日本踏出了重要一步,對馬島在手就有了方便跳板,可進可退。不,應該說更能一舉攻入日本本島。

5月26日,元軍稍事休整向南航向壹岐島。眼看到九州的距離越來越近,可天氣卻忽然起了變化。暴風雨突如其來刮過元軍船隊,船隻顛簸中,113名士兵和36名水手落海失蹤。雖然主要大型戰艦未受多大損害,忻都心中卻平添了些許陰影,不禁回憶起上次回師途中被風暴吞噬1萬餘人的慘劇。

“天候不定,我軍宜早日登岸爲上策。舍舟船方可大展我蒙古弓馬之利。”洪茶丘不失時機的爲忻都分憂。

他又上前道:“先前我軍於對馬抓獲島人供稱,倭人太宰府以西40裏原有駐軍,現已調派出戰。我軍可乘虛直取太宰府,必獲大勝。”

忻都聞言甚喜,心思立刻活絡起來。與其在外海小島白白等待尚不知身在何處的江南軍,不如抓住戰機速戰速決,皇帝陛下要的只是征服日本,至於具體如何取勝自然是各自權衡了。並且如果自己搶先攻入,豈不獨成大功一件?

元東路軍的臨時軍事會議很快定下基調,直接向太宰府以西海域進發,隨時準備登陸作戰!

(現代復原的蒙古戰士形象)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觸不可及的九州——鏖兵志賀島:

6月初,已奪取對馬島、壹岐島的蒙古艦隊抵達博多灣,遠遠望去風帆如密林,艨艟似干城,聲威之盛大讓人驚訝。忻都和衆將立於船樓之上,想起自己從剿滅三別抄成爲高麗人的太上皇,到現在又將成爲日本人的太上皇,忻都實在忍不住要笑出聲來。他摸着鬍鬚,開始饒有興趣地打量眼前漫長的日本海岸線。

“嗯?似乎和7年前不太一樣。”映入眼簾的,不是防備鬆懈的繁華街市,而只有海岸上一道長長礙眼石牆。猶如微縮長城的石牆左右延伸,幾乎保護着博多灣沿岸所有重要地段(約20公里長)。

忻都大驚,幾乎不相信親眼所見。艦隊繼續靠近以後,元軍將領們發現日軍構築的石牆陣地(元寇防壘)並非粗製濫造,大約有2-3米高,外側全部由堅硬岩石構成(岩石側面爲厚達2米以上的夯土)。石牆上人影晃動,石牆後,衆多色彩圖案各異的旗號交相攢動,呼喊號令聲此起彼伏,無疑大批不同日軍部隊駐守在此。

(自制略圖,元軍抵達博多灣,日軍已經在幾乎所有適宜登陸地區修建了石牆,即元寇防壘)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日軍石牆陣地構造圖)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可惡!”發現情報有誤,忻都以拳怒砸欄杆。“不想倭人竟有如此準備......”洪茶丘在旁自言自語。忻都緊皺眉頭,快速考慮了各種可能性。在場所有將官都非常明白,如果在此強攻,投石機難以短時間打垮日軍陣地,部隊一旦登陸就會馬上面對牆上牆後各處日軍遠程火力的密集壓制。不動用大量雲梯或者其他攻城器械,士兵們只有採用原始的“蟻附”戰術爬牆,傷亡恐怕會難以接受。衆將領正交口商議,只聽見水手大喊:“前方有暗樁!停船!快停船!”元軍仔細觀察,發現淺海各處已被埋設了大量木樁阻礙(日方稱河口杭、亂杭)。高高低低的尖木樁在海波下時隱時現,大小船隻很可能無法靠近陸地,強行衝灘難度過高。

(戰後十餘年所繪的蒙古襲來繪詞,此部分描繪了竹崎季長巡視石牆工事的情形。可見石牆上大量守備士兵)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船艙內,忻都臉色鐵青,其他元軍將領也懊惱不已,臨時軍議便在尷尬不快的氣氛下進行。既然無法直取太宰府,那就先搶佔立足點再尋找機會。

6月6日,元東路軍在博多灣北部的志賀島登陸。這裏雖然地勢狹窄,不過暫且用來停泊艦隊倒是合適。

已在船上呆了整整一個月的元軍士兵們憋悶不已,他們非常希望能立刻衝進內陸,和日本武士放手較量一番,可眼下只能擠在這小小島上。看到不少同僚仍舊需要留在顛簸戰船裏,登島駐紮的元軍士兵頗感欣慰,畢竟那種日復一日的眩暈嘔吐想想都讓人胃裏反酸。簡單紮營後,篝火升起,疲憊不堪滿身痠軟的元軍們等不及要進入夢鄉。

誰人知道,這裏曾是一千年前東漢光武皇帝劉秀冊封的“漢倭奴國”所在。時光轉變,如今倒即將成爲戰場。讓元軍意外的是,戰鬥卻不是由自軍打響。

夜襲!有敵軍!”隨着哨兵警覺高叫,忻都等大小將領從睡夢中驚醒。時值夜半,暮色中不知多少日軍來襲,隱約可見一羣羣輕舟暗影急速靠近泊地。弓矢破風之聲呼嘯鳴叫,緊接着轟隆碰撞悶響又起,日軍兵船強行衝入元軍停泊艦隊,企圖展開跳幫作戰。身處外圍的是元軍百戶張成等人(張成爲上百戶,統兵70人)。張成臨危不亂,他於戰船上號令部下,掌燈探明日軍攻擊方向,繼而以強弓長槍據守船隻。日軍小船四面聚集,圍攻元軍大艦。張成和部下們奮力抵禦,居高臨下打擊日本水軍。海面火光映照,揚起斑斕波濤,雙方兵將撲通落水之音接連不斷,吶喊聲更嚷作一片。

(《蒙古襲來繪詞》中的志賀島之戰,日軍關東御史合田遠駿率筑後、筑前、肥後等地的御家人出擊)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激戰持續到拂曉,日軍夜襲船隊方纔退去。忻都等將帥很快下令各軍無論日夜均需嚴加守備,以防日軍再度偷營。元軍士兵本計劃稍稍休養一番卻遇上這般事情,懊恨之情溢於言表。

6月8日上午10點,志賀島連接陸地那條狹長通路上,一大片密密匝匝的旗幟接連出現。同時,南方海面上也浮現出大批日軍戰船。

倭人水路來襲!諸軍就位!”元軍聞訊,迅速進入戰鬥狀態。忻都命洪茶丘、金方慶、金鼎周、樸球等將領率兵出陣。前日表現不凡的百戶張成也和部下們拿上弓弩跳下大艦,投入陸上作戰。成片日軍由陸路喊叫着衝殺而來,張成自己和弩兵們快速佔領了險要地勢,瞄準人羣連續發射。日軍隊伍遭到弩箭覆蓋,那些缺乏陣盾防護的武士和步兵不斷栽倒,不少人滾入海中。

不過,日軍並未後退。金方慶發現那些倭人士兵和武將們踩過友軍屍體,咆哮着繼續衝鋒,居然闖過箭雨一頭撞進陣來。蒙古和高麗士兵組成的步兵陣列受到極大考驗,他們嚴密防守,先後射擊斬殺了300多日軍。但對方依舊呼喊衝陣,彷彿受到某種刺激一般,連老將金方慶也深爲驚異。

(現代繪畫,日軍反衝擊元軍登陸部隊)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元軍尚且不知,南宋祖元禪師不斷教導北條時宗和諸多武士們,以慈愛親切的“老婆心”爲指引,以毫不退縮的“勇猛心”參禪修業,絕無旁騖驀直前進。方有今日場面。

很快,日軍前仆後繼的狂熱衝鋒打垮了元軍一部分防禦。洪茶丘所部抵擋不住,初期還且戰且退,後來便陷入混亂,士兵們開始失去秩序逐漸潰退。洪茶丘原本騎着高頭大馬在陣後監督,他見前排士兵亂糟糟往後擁擠撤退,知道事情不妙。他手腳麻利,趕緊翻身丟了馬匹混入諸多士兵中一起逃跑。日軍哪肯收手,接着緊追元軍潰兵不放。元軍整體局勢並不難堪,大多將領仍守住陣地。一位王姓萬戶見日軍前鋒過於前突,立即率兵從側翼攔腰一擊,連殺日軍50多人,總算擊退了日軍攻擊勢頭。洪茶丘等人正披頭散髮盲目奔逃,失魂落魄之際,聽得大軍已穩住陣腳,方纔喘息着迴歸本陣。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陸上兩軍纏鬥之時,海上交戰也如火如荼。元軍用艦載投石機和弩弓不斷射擊,日軍快船則以盾牌木板防護在前極力靠近。鎌倉幕府直屬的武士(御家人)表現同樣突出。第一次元日戰爭時那位窮武士竹崎季長依舊矇頭蒙腦衝在前面,來自肥前的福田兼重、福田兼光兩父子也十分勇猛。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四國伊予(今愛媛縣)的水軍武士河野通有。他和伯父各自乘船攻向元軍艦隊。箭矢雨下中,伯父很快中箭身死,河野通有也被石弓(弩)擊中受傷,但他依然帶傷向前。大批日軍小船衝散元軍艦隊後,雙方開始跳幫格鬥。只見河野通有手持太刀,縱身猛地躍上落單元軍戰船。他揮刀左劈右砍,斬殺元軍士兵水手多人,一時無人能當。連元軍下級軍官竟然也被河野通有抓獲。

(《蒙古襲來繪詞》中的河野通有,左側着紅衣年輕者)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雙方惡戰數個小時,日軍攻勢才稍微退卻。下午三3、4點鐘,守住陣地的元軍又迎來日軍的攻擊,等到擊退對方,元軍上下已經心力疲敝。

翌日(6月9日),更多日軍再次聚集,當他們實施總攻擊之時,元軍簡直已經麻木不仁,只能各自防禦。面對不知疲倦的大批日軍,百戶張成奮起精神,帶隊直衝日軍陣地。金方慶等大將也鼓勵士兵不畏艱辛,戮力對敵。元日兩軍在狹窄島嶼上瘋狂肉搏,雙方傷亡均十分嚴重。這一天,元軍儘管又一回打退日軍,不過部分陣地多次易手,軍兵傷亡大大超過預期。蒙古高麗將兵們發現日軍不僅數量衆多,士氣高昂,而且弓箭之類武器也教七年前大爲進步,自軍原有優勢不復存在


姍姍來遲的江南軍:

先前意氣風發的忻都不能不直面現實,如果部隊繼續呆在志賀島,很可能被日軍日復一日的進攻給消耗殆盡。他只能選擇讓艦隊退回稍遠的壹岐島,更讓自己焦慮的,是東路軍原定和江南軍匯合的6月15日就要到了。自己獨攬大功的機會即將煙消雲散。

(自制略圖,東路軍在志賀島受到連續攻擊後,退回壹岐島)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6月15日已過,海面一片平靜,江南軍的影子並未出現。天氣倒是逐漸炎熱,元軍停留在壹岐島周邊,因爲傷病及水土不服,士兵中間疫病流行,3000餘人因此先後死亡。高麗官員詠詩嘆曰:

“炎氣瘴霧燻著人,滿海浮屍冤氣結。”

誠然,看到扔進海里的病死戰友,誰人能有好心情呢。元兵們越來越煩躁不安,甚至熟人朋友患病也不相關心,生怕自己染上疫病。金鼎周等人還算識得大體,大力召集醫官照顧部屬,總算沒讓士氣崩潰。忻都一干指揮官看在眼裏,再不有所舉動,怕到時候衆心解體,自己想平安回高麗也難了。

(日本歷史專家復原的蒙古軍戰船,海上自持力較強,採用水密艙結構,但使用內河適航的平底。尚不十分確定來自繳獲或者新造,東路軍和江南軍使用船隻不同)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東路軍軍事會議因此召開,沒等忻都明說,洪茶丘率先發言道:

“吾皇陛下的命令很清楚,讓東路軍和江南軍務必於6月15日在壹岐島匯合。諸位看看,現在江南軍在哪兒?我軍倒是先期抵達,還和倭人連續數次交戰。現在大家恐怕比我清楚,船隻久泡水中腐壞朽爛,糧食供給也快耗盡。事情到了這種地步,諸位說怎麼辦?”

衆將聽罷都不開口,忻都瞟了眼一旁的金方慶,他也沉默不語。整個會議安靜的怕人。雖然忻都明白洪茶丘之言就是自己心意,卻擔心擅自退兵大罪臨頭,只能稱:“再議,再議......”悻悻散會。

決議未定,元東路軍將士不得不接着滯留該地10多天。忻都看不是辦法,無奈再度召集衆將商討是戰是退。洪茶丘又說了一遍江南軍未到,補給不足的現實問題。衆將依然閉口不言。

忻都思量權衡半晌,正準備就此結論,不想金方慶忽然站了出來。這位高麗老將慷概道:

“我等奉聖旨攜帶三個月軍糧出戰,如今尚且還有糧食足夠堅持一月。等到江南軍來匯合後兩軍合力齊攻,定能滅掉日本!”諸將聽他也以聖旨爲題,沒人敢反駁。忻都和洪茶丘交換眼神,他們還記得7年前也是好不容易纔壓服金方慶撤軍,如今又來礙事,真是深深憎惡這個一直作對的頑固傢伙。

(日本非寫實漫畫《元寇合戰記》中的金方慶形象,因歷史上金方慶擄掠日本200多平民獻給高麗國王,以及其他殺伐行爲,一直被日本視爲負面人物)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那麼江南軍爲何遲遲不到?

自從東路軍走後,總指揮阿剌罕本打算和南宋降將范文虎、原金國人李庭等一同出發。可他的病勢逐漸沉重。把指揮權交給阿塔海(蒙古開國將領塔海之孫)後不久便去世。折騰一番已是6月中旬,江南軍開始準備從寧波、定海出航。

阿塔海皇親貴胄,顯然不能再親冒失石,於是江南軍實際指揮官便是職位最高的范文虎了。說起此人,宋蒙襄樊戰役裏便有出場。當時蒙古軍圍攻襄樊甚急,南宋以呂文德女婿范文虎統帥禁軍前往救援。此戰可以說關係到南宋生死存亡,襄樊若失則長江無法拒守,半壁江山也難支撐了。然而范文虎一朝兵權在手就“蓄異志”,整日“軍中爲樂,日與妓妾擊鞠宴飲,不進攻”。前線牛富、範天順等愛國將士拋頭顱灑熱血,援軍范文虎卻懷抱美人飲酒作樂,真是好一番冰火兩重天。直到朝廷嚴令催促,他才勉強向前。結果卻出工不出力,“直到比戰,又爲不力,兵屢敗,所喪舟械甚多。”襄樊陷落後,丞相陳宜中上奏殺范文虎,卻被賈似道庇護,可見此公鑽營有道。貶職安慶知府後,他很快舉州投降元軍,當上了“兩浙大都督”,盡力擒拿各地反抗民衆。

便是這樣一位精於官場拙於戰陣之人,成了指揮10萬大軍的統帥。我們可以想象苦盼增援的東路軍若是有知,心中該是何等感受。

(范文虎墓1956年被發現於安徽安慶市棋盤山,其中隨葬金銀器物精美,可見生前豪奢一斑。圖爲范文虎自用青玉虎紐押印,採用和闐玉製成)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當然,領軍打仗這般苦差事不能讓范文虎大人親自操勞,他命副萬戶吳安民率先鋒部隊在前,自己和大軍安全於後。拖拖拉拉到6月末,江南軍終於出發。可他們又改變了先前計劃,打算在九州以西的平戶島登陸。原因在於元軍聽海難漂流來的日本船工聲稱,平戶島並未設防,並且四面環水利於停泊大型船隊,又靠近太宰府易於進攻。江南軍便打算先登陸平戶島,再招呼壹岐島的東路軍前來匯合。

所幸沿路風勢順利,僅僅花了7天時間,江南軍多達3500艘的巨大船隊就抵達平戶

(平戶島是過去日本遣唐使出發之地,後世的鄭成功也出生於此)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范文虎見如此迅捷,乾脆率主力艦隻前往至更靠近博多灣的鷹島。江南軍諸將各自下錨,衆多艦隻隨意停靠在鷹島周圍,滿目樓船戰艦煞是威風。唯有留在平戶島的都元帥張禧爲人謹慎。他登岸後,馬上讓部下約束戰船,每艘相距50步距離停靠,以避免風浪。自己率4000部下在島上修築工事陣地,準備防禦日軍偷襲。


大軍匯合之後——遙不可及的登陸計劃:

6月29日,遠處壹岐島的忻都等人千盼萬盼沒有盼來援軍,卻迎來了日軍新的攻擊。鎌倉幕府聚集薩摩、肥前、彼杵、高木、龍造寺、松浦黨等數萬兵衆向元東路軍實施總攻擊。日軍小型戰船蜂擁而來,和元軍數百艘的艦隊混戰成一團。經歷過去幾年的改進,日軍水上戰術頗有進步,加上御家人船員三郎等表現勇猛。元軍非常喫力纔將其擊退。

7月2日,日軍突破元軍艦隊外圍防禦,大量部隊浪濤般湧上壹岐島東北的瀨戶浦海灘,來自各地的武士爭先恐後撲向元軍陣地,彷彿他們纔是進攻者一般。參加過第一次元日戰爭的指揮官少貳經資率領龍造寺和島津家武士猛攻元軍,小小壹岐島無處不是劇烈搏殺,蒙古和高麗士兵密集防禦,金方慶等人指揮部隊鞏固陣地,前線的百戶張成也一如既往力戰不退。日軍冒着矢石徑直衝鋒,很快靠近實施白刃戰。龍造寺季時等將被元軍陣前斬殺,蒙古高麗士兵也死傷不少。

(《蒙古來襲繪辭》鎮西奉行少貳經資,薩摩守護島津久經等人乘船攻擊)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面對日軍巨大壓力,忻都心煩意亂。好在他終於接到江南軍發來的聯絡書信,決意馬上放棄壹岐向平戶島轉移。元東路軍剛開始移動,日本武士又緊追不放。邊戰邊走的元軍將突前的日方前鎮西奉行少貳資能打成重傷(不久傷重身死)。船隊啓航後,日本水軍繼續前來纏鬥,日軍總帥的長子少貳資時也在交戰中被殺。日軍近似魯莽的狂攻導致不少武士戰死,但蒙古軍大受震撼,誰人進攻誰人防守簡直難以分辨。並且元軍作戰計劃被打亂,讓他們無法輕易發動登陸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7月中旬,遲到的會師總算來臨。元軍東路軍和江南軍在鷹島合兵一處,軍勢達到10多萬人。

(自制略圖,元江南軍終於抵達,和東路軍在鷹島匯合)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諸將齊聚一堂,原本忻都還憂心忡忡,見范文虎等人高談闊論口若懸河,他多少受到氣氛感染,慢慢恢復了進取心。簡單商議後,忻都和范文虎決定只留都元帥張禧鎮守平戶島,其餘部隊全部集中到鷹島附近大面積海域。此處距離海岸僅數十里,若實施登陸可快速切入九州內地。晴空下,4000多艘元軍戰船毗鄰相接、遮天蔽日,大有一吞扶桑的氣勢。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7月27日,忻都和范文虎都望見海平面上出現同樣一幕,數不清的日軍戰船從正面破浪衝來,鷹島之戰開始。面對元帝國龐大艦隊,日軍似乎根本完全沒有坐待對方登陸的打算,各地武士帶領步兵乘坐小型戰船從四面攻向元軍錨地。忻都搖搖頭,最近他對日軍的狂熱已經無可奈何,只能趕緊安排迎戰。范文虎則顯得不那麼安穩,在他眼中,這些無知蠻夷竟然敢於大元帝國兵威面前毫不動搖。

(日軍戰術明確,集中小船圍攻元軍大艦)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戰鬥持續時間驚人的長。元日兩軍艦隊從中午開始打倒太陽落山。入夜後雙方又繼續燃燈夜戰,直到翌日太陽東昇,日軍艦隊才撤離戰場。非常遺憾,元日兩方都沒能留下此次大海戰的具體記述,我們只能從結果來大致判斷。元軍不僅招討使忽都哈斯於此役戰死,戰鬥之後整體戰略也一改先前大氣,日漸趨於保守

(明治時期繪製的元日海戰)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原計劃會師後直取太宰府的計劃被擱置,向九州本土登陸的行動也變得躊躇不定。東路軍蒙古高麗軍們累經戰鬥,疲敝不堪。范文虎等坐擁大兵亦不知如何應對。

“賊兵勢大,不可輕敵。”“鞏固陣勢,以待良時。”“宜持重爲上,尋機再戰。”此種論調成了元軍將領們大體共識。軍事會議後,登上鷹島的部隊開始修築土城,防禦日軍突襲,做起持久打算。至於宏大規模的艦隊,倒是學起了崖山海戰時宋人策略,將大船相互連鎖成寨,擺出水城的模樣,並讓池州總把馬馬專職負責守備。

對日入侵從一開始氣勢如虹竟然打成這副情形,彷彿是元軍遭到日軍威逼。在日軍接連不斷的攻擊面前,元軍舉步維艱。不知是不是范文虎這等造成的“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鎌倉幕府方面,北條時宗不僅派出六波羅探題(類似京都守護的職位)宇都宮貞綱率6萬軍往北九州增援,希望不斷鞏固局勢。接着安排軍糧徵收事宜,還進一步勒緊褲帶實施戰時特殊體制,決心長期作戰。


神風來臨,大軍毀滅:

1281年7月30日半夜,整個平戶外海顫動起來,從天而降的夏夜大雨乘着暴風開始肆虐,風借雨勢,雨加風力。電閃雷鳴劃亮暗夜時,颱風以極其具體的面目呈現於元軍艦隊面前。震耳欲聾的風聲壓過了一切呼喊,如山海浪狂暴的將大小船隻拋上浪尖又摔打於水中,或隨意擲於礁石之上。龐大船體被自然之力輕易撕裂,翻騰波濤中滿是碎塊和人體。如倭人日記《勘仲記》所寫:“入夜暴風大雨如沃如叩,終夜不休。”南宋遺民鄭思肖在《元韃攻日本敗北歌》中也稱:“大風雨作,雹大如拳,船爲大浪掀播沉壞,韃軍半沒於海。”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元軍將領中,東路軍高麗國王的兒子阿剌帖木兒(王雍)溺死於風浪之中,其他將領大多逃得性命。比如范文虎的豪華坐船被風浪打壞,他摔落海中,抱着爛木板在風雨裏浪蕩一晝夜,喝了許多苦水才被友軍營救。剛一上船,此公就立即要求非最堅固最保險的大艦不坐。范文虎的副手李庭所部艦船也大部沉沒,他同樣抱着一塊破船板掙扎許久後游到岸邊。總管楚鼎落水後,也緊緊夾住一木板浮在海面,漂流整整三晝夜後被范文虎屬下救起。其餘各將等到風浪稍稍停歇後搶救落水官兵,金鼎周便救起400多人。與此對比,留守平戶島的張禧因間隔停船,錨系穩固,未受多大損傷。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總體來說,元軍東路軍因採用高麗遠洋船型損失較小,江南軍被害很大是由於大量直接使用繳獲的南宋內河戰船,或者南宋民衆對新造戰艦並不盡力,且上峯催促趕工嚴重。(近年考古發現,鷹島海底存在大量元軍遺物。以江南地區製造居多,高麗造很少)

(20世紀前期發現於鷹島海底的元軍兩刃刀劍)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颱風過後,海面滿布碎片浮屍,晨風帶來陣陣腥氣,鷗鳥聲聲啼叫。陸地上元軍士兵人人失魂落魄,將領們也驚魂未定。元軍失去大半船隻同時也喪失數萬軍兵,不過鷹島上仍有10萬左右兵力

(日軍在臺風過後乘勢攻擊元軍殘餘)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軍事會議召開時,人人臉上都見不到精氣神。忻都等人直接低頭不語。在他們看來,好不容易等來援軍,結果不僅不能成功登陸,還被打得龜縮防禦,現在又遭遇突降天災,仗根本沒法打了。范文虎也考慮攻打日本蕞爾小國不過找個軟柿子捏罷了,結果落得如此局面,只好專心談論撤兵一事。議回師時,都元帥張禧大膽提出建議:

“各位大人,我軍士卒確實溺亡一半。但生還之人皆可謂壯士。不如趁現在船隻不足,抓住大家沒有回顧之心時主動出戰,奮勇前進,因糧於敵,或可以致勝。”

不等張禧講完,范文虎便哂笑搖頭,譏誚他天方夜談。還說:

“張公勇猛,我輩不如,還請把船隻讓與我等好還朝。一旦陛下問罪,我們承擔,不會連累到你。”

衆將紛紛附和范文虎。見大家歸意已定,張禧只好把所部艦船分了許多給諸軍。他屬下4000人現在卻沒有足夠船隻返回。“大家隨我遠征,安忍棄之!”言罷,張禧將船中70匹戰馬留在島上,騰出空間把士兵們全都運載回國。

東路軍忻都等人艦船尚且勉強夠用,他們顧自匆匆向北回航高麗,約莫七成將兵得以生還。

8月5日,范文虎等將領拿到船隻,沒有安排士兵們上船,卻各自挑選其中堅固者乘坐,和親隨們直接揚帆而去。大約10萬江南軍被遺棄在了鷹島。


劫後殘軍——官與兵:

范文虎們揚長離開當天,目睹一切的日軍對撤退元軍艦船進行追擊。倔脾氣的竹崎季長哪裏肯放過立功機會,他和地頭(地方負責徵收糧食年貢的下級官吏)香西度景等人乘快船趕上元軍大艦(共3艘,其中一艘爲大艦)。近距離搏鬥中,竹崎季長砍下了元軍首級。香西度景的弟弟和一名元軍士兵墜入海中同歸於盡。

少量行動稍慢的元軍船隻就此覆滅,日軍武士斬獲雖然不多,但鷹島上江南殘軍士兵撤離的變得機會越來越小。荒涼石灘上,南宋降兵們推舉出一位張姓百戶爲首領,這便是他們能找到最大的將領了。江南殘軍們把這位百戶叫做“張總管”,都聽他命令。張百戶臨危受命,立刻讓士兵們就近砍伐樹木,以圖自制舟船歸還。在江南殘軍自救時,日軍步步進逼,將鷹島四面圍困。

(今日鷹島俯瞰圖,10萬江南殘軍的最後之地)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1281年8月7日,第一次元日戰爭時射中劉復亨的功臣少貳景資率領大隊日軍開始了最後進攻。他命都甲惟親等人從鷹島東側海灘登陸,當即和守禦的江南殘軍戰成一處。江南殘軍們缺乏將領指揮,又身處異鄉退路斷絕,士氣無法抵禦連續登岸的衆多日軍。海面上,最後剩下的少量元軍艦船也被日軍福田兼重等部隊縱火燒燬。10萬左右江南殘軍糧食已盡,武器殘破,可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能絕望中節節抵抗。

(少貳景資參與了兩次元日戰爭,圖爲留存畫像)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這場戰鬥在鷹島上留下了衆多奇特地名,比如首除、首崎、血崎、血浦、刀の元、胴代、死浦、地獄谷、遠矢の原、前生死巖、後生死巖、供養の元、伊野利(祈り)の浜等等。一個個冷酷的名字足以反映出當年搏殺的血腥慘狀。10萬殘兵除2—3萬人被俘外,其餘皆死難。高麗詩人郭預嘆道:

“哀哉十萬江南人,攀依絕嶼赤身立。如今恨骨與山高,永夜羈魂向天泣。”

《元史》官方記載十分乾脆,“十萬之衆,得還三人。”這是指於閶、莫青、吳萬五三位逃回元帝國的原南宋降兵。正是他們報告了徵日大軍覆沒的詳細慘狀。不過他們回去的實在太晚,歷史上只留下輕飄飄一句話,

“及歸,文虎奏:遇風壞舟,將士沉溺。世祖不之罪也。”

10萬人性命,便如此一筆勾銷。范文虎繼續官運亨通,直到元成宗時期,倖存士兵的控訴才被提起,范文虎果斷把責任全賴在部下身上。於是,厲德彪、王國佐、陸文政三人全家被處以極刑。至於范文虎本人,依舊官居從一品高位,1301年才壽終正寢。

真實的歷史無情之餘又留下了空白。

《高麗史》裏記錄下了其他士兵生還的事蹟,乃是江南軍把總沈聰等11人坐船逃到高麗的情形。雖然也是異國他鄉,但比起數萬不明不白喪命的戰友,他們可能也是足夠幸運了吧。

(根據各方資料,元軍兵力總損失約8萬4千到14萬之間,被俘2到3萬人。日軍損失不詳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波瀾未平:

日本獲得了勝利,祖元師傅也被奉爲神明一般的佛光國師。對於戰爭中衆多逝去生命,北條時宗修建起圓覺寺,祖元師傅親自爲雙方死難者超度。

“前歲及往古,此軍與他軍,戰死與溺水,萬衆無歸魂,唯願速救拔,皆將超苦海。法界了無差,怨親悉平等。”

佛門不言仇釁。但對於祖元師傅心中純樸家國之念來說,大仇已報,故國不再。如同他《思鄉詩》中吟誦:

“故園望斷碧天長,那更衰齡近夕陽。補報大朝心已畢,送歸太白了殘生。”

從此,南宋禪宗思想開始在日本社會立足,打下了後世武士道的精神基石

(圓覺寺今景,以紅葉和鎌倉時期建築聞名)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此時,忽必烈個人的憤怒依舊熊熊燃燒。他將第三次入侵日本的計劃提上日程。於是,華夏大地整個南方,官吏們大肆徵發民夫,蒐羅糧食物資,原本就屢遭洗劫的民衆完全破產,連一日兩餐湯水都無法保證。

1283年,廣東、福建、江浙等地民衆不堪壓迫,先後舉旗反元。建寧路總管黃華也率領部下和10萬民衆攻打縣城,義軍繼續沿用南宋祥興年號,宋字大旗再次飄揚在華夏大地上。元帝國統治者們震怒萬分,不得不趕緊將預備入侵日本的22000人部隊緊急調往鎮壓。

儘管起義歸於失敗,但元帝國在南中國的統治可以說風雨飄搖,沸騰民怨面前,忽必烈只能暫停造船計劃,而後暫停了“日本行省”的稱謂。不過,隨着統治者心情變換,此後入侵日本計劃又幾度被再次重啓。

1286年之後,對越南的第三次入侵迫在眉睫,緊接着高麗也發生叛亂,元帝國各處分兵,已是自顧不暇。

1294年正月,忽必烈去世,對日本和其他亞洲各國的侵略在此宣告徹底終止

劍指扶桑——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實錄

元帝國建立於戰火之中,也在戰火中迷失方向,帝國剩下的幾十年壽命需要經歷不間斷的混亂與血腥。日本鎌倉幕府來不及享受戰勝榮耀,戰火與長期準備戰爭帶來的巨大經濟負擔掏空了國家,神威顯赫的北條氏距離家破人亡也只剩下52年。

(謝謝觀賞長文,圖片來自網絡,侵刪。歡迎關注以便查看系列文章!)

參考文獻:

  • 元史
  • 新元史
  • 高麗史
  • 鎌倉年代記
  • 蒙古襲來繪詞
  • 元寇の新研究
  • 蒙古襲來 --その軍事史的研究--
  • 汎海小録の弘安の役記事について
  • 佛光國師語錄
  • 赴日宋僧無學祖元研究
  • 南宋禪宗如何影響日本文化
  • 元敦武校尉管軍上百戸張成墓碑銘,元故贈長葛県君張氏墓誌銘,金周鼎墓誌銘,金方慶墓誌銘

擴展閱讀:

敲開歐洲的大門——蒙古大軍西征東歐之戰(波蘭篇)

敲開歐洲的大門——蒙古大軍西征東歐之戰(匈牙利篇)

神風之外,蒙古對日本第一次入侵實錄(1)

跨過蒙古帝國的屍骸——俄羅斯崛起之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