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因何踩下投資“急剎車”,之後又將駛向何方?

(文丨本報記者 蘇南)

國家電網公司近日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嚴格控制電網投資的通知》(國家電網辦【2019】826號文)(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嚴禁擅自擴大投資界面和超標準建設;嚴禁超過覈價投資規模和範圍安排投資;嚴禁過度追求高可靠性的“錦上添花”項目;不得在投資計劃外安排輸變電資產租賃;不得以投資、租賃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開展電網側化學儲能設施建設;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開工項目;虧損單位不再新增投資。這一被業內稱爲“三嚴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資建設思路一經發布,立即引發行業熱議。

“《通知》改變了國網過去投資的盲目性和無效性”“圍繞電網的饕餮盛宴終於要結束了”“國網版去基建開始了”“國網開始轉型自救”……各種聲音議論紛紛。

今年投資將現大幅下滑

從宏觀層面看,在經濟結構調整和電力行業去產能的雙重作用下,從2015年開始到2018年,全國電力投資規模已連續四年呈現下降趨勢,年均降速爲3.8%;而與之相反的是,電網投資基本持平,2018年,電網投資5340億元,已連續四年保持在5000億元以上的水平,連續5年高於電源投資。

2018年電網投資的一個特徵是,電網投資的線路工程單位造價出現小幅上漲。國網能源研究院數據顯示,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徵地難度上升,以及政策因素和市場供需因素,各電壓等級的線路工程單位造價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000、±800、750、500、330、220、110kV線路工程單位造價同比增加6.35%、5.00%、6.32%、6.32%、6.50%、6.79%、4.63%。

中電聯近日發佈的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今年的前三季度,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2953億元,同比下降12.5%。

記者梳理發現,從2012年到2018年,電網投資均未低於3600億元。而今年電網投資金額很可能是近7年來的最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電網投資降幅減少,與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電網升級基本完成,大投入、低收益的電網基建項目投資越來越少不無關係。

一位知情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度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對降低電價還存在普遍預期,繼續依靠電量高速增長支撐大規模投資的電網發展方式將難以爲繼。“經過幾年的改革,電網總算感受到壓力了,原有的投資驅動模式無法再持續。也就不難理解國網爲什麼提出‘以產出定投入,嚴控電網投資規模’了。”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在大量分佈式能源技術應用的情況下,不需要電網再提供高比列供電可靠性。因爲電網可靠性每增加哪怕是0.01個百分點,對企業來說也意味着指數型的成本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卻沒有市場化的價格作爲回收。這也是國網嚴格禁止過度追求高可靠性的“錦上添花”項目的原因。

近兩年政策性虧損嚴重

另一個宏觀層面的壓力是,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持續走低,今年1-9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5%。尤其是電網企業落實國家降價減費政策,持續降低社會用能成本、多輪下調輸配電價,直接導致電網業務收益率大幅下降,國網各級企業虧損面積持續擴大。“我們2019年可能虧損20億元,主要是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的政策性虧損。”一位國網二級公司高層告訴記者。

知情人士表示,如今電網企業面臨的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與電網供電能力不足的矛盾”轉換爲“電網企業的建設運營成本與社會降低電價預期之間的矛盾”。

新矛盾在去年已開始顯現。2018年電網降價幅度最大,落實國家降價、清費、減稅等減負措施,合計減負915億元,其中一般工商業減負792億元,降幅12.4%,超額完成“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的目標。

連續兩輪一般工商業電價大幅下降,導致峯谷價差套利空間進一步縮小。今年一季度,國網售電量、收入增速分別同比下降4.9個和11.5個百分點,省級電網企業虧損面呈擴大趨勢。

中電聯也指出,持續的政策性降電價、售電量增速下滑、電價交叉補貼等因素,導致電網企業利潤明顯下滑、中西部省級電網大面積虧損。

上述人士表示,在政策性降價和監管性降價的雙重降價壓力下,電網利潤更爲透明,倒逼電網企業減少傳統電網投資,提出“急剎車”叫停低效無效投資。

轉型方向將是“賣服務”

國網一位不願具名人士向記者直言,《通知》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即今後國網投資不再是投資帶動增長,而是消費服務拉動企業利潤增長,這與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高度契合。“電網轉型方向將是‘賣服務’。”

記者獲悉,國網計劃通過三年攻堅,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即把沒有連接的設備、客戶連接起來,沒有貫通的業務貫通起來,沒有共享的數據及時共享出來,形成跨專業數據共享共用的生態。

“對內實現‘數據一個源、電網一張圖、業務一條線’‘一網通辦、全程透明’,對外廣泛連接內外部、上下游資源和需求,打造能源互聯網生態圈。”國網內部人士表示,爲避免電網被“管道化”的風險,需要利用公司電網基礎設施和數據等獨特優勢資源,培育發展新興業務,在新的更高層次形成核心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