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购房是一回事,一步到位是另一回事”,在高房价的今天,眼见着周围的工薪阶层也在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所以还是有门道可以探讨。

第一,看菜吃饭很重要。

消费者在购房前,要做一个反向思维,即“根据自己的实力锁定区间”而非“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凑钱”,这一点很重要,往往我们在大量案例的旁观中会发现:看起来的穷人还拼命挑剔,而又不能明示,以免换来“财富歧视”的大帽子;

1、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能承受的总价段

2、根据自己的月度收支,选择能承受的还贷额度

3、根据上述两个数据,圈定可以选择和比较的区域

4、附着自己的特殊需求,比如(孩子需要的)学区、比如(老人重视的)医院、比如(夫妇双方看中的)轨道交通

第二,了解相关知识和政策。

并非确定了购买力和意向区域,就要开始用步子丈量城市,第二步是充分利用远程的网络来做准备。

1、无所不能的互联网,给了我们所有人相对公平的知识获取机会,所有不管是买一手和二手房源,都需要对房地产的相关政策、知识、法律和操作常规做法有所了解,以免“活生生被骗”,就像当着你的面说英语而你浑然不知;

2、利用互联网可以了解到一些售楼处所隐晦表达的讯息,比如垃圾站的开建和迁移,比如重大市政规划调整等等,比如意向区域的未来规划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一不走冤枉路,第二不被信息不对称。

3、一手房如今执行限价政策,其实是给收入有限者一次平等机会,如果能买到限价房源,等于省下几十万,这信息也是需要事先在网上或关注相关项目、楼市、自媒体的讯息发布而来。

第三,脚下没笋盘,我们走出来。

经历了上述“对自己”和“用电脑”两大准备之后,就要开始进入面对面比较和选择的路径。

尽管今天的网络甚至已经发达到远程看到每一间社区商铺的业态和品牌,但实地遴选才是淘到好房源:

1、在第一步中所选定的区域,经过第二步网络对于其进行有利和不利因素的“政审”,省下的房源范畴已经缩小;

2、一个区域的房源,实地考察可以实现“看邻里、看人气、看比价”的透明接触,这是网上甚至电话里都无法做到的面对面;

3、一手房可以在现场看到哪些是热门房源和户型,也可以旁观“未成交客户”的吐槽,可能有另外收获;

4、二手房可以直接看房源,跟房东见面和砍价,甚至砍价要找理由,都是需要在现场实地找证据的

第四,懂得借力打力,获得迂回优势

1、跟中介交朋友,如今市场不好,中介重视的是成交,所以“看似标的不大的刚需购房”其实是中介眼里的优质客户;

2、加入意向项目的各种购房者群、第三方大V看房团等,从中获得快速信息,也间接获得吐槽出真相,以避免走弯路。

第五,购房的勤劳和懒惰,直接导致成本的十几乃至几十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很多购房者没有买成,是自己走着走着不高兴走了

2、很多购房者没有买好,是自己比着比着不高兴比了

3、既然收入有限,就要“有力出力”,经得起比较和辛苦,笋盘是要自己去“挖”出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