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作者“有書有影”,通過維權騎士授權品牌館授權轉載。

在2017年的第一天,我讀完了一本小說,當時我發了個朋友圈,說今年的目標是讀100本書。(去年是80本)

到今天,這個小目標算是提前完成了,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這篇文章我會簡單分爲三個部分來寫,第一部分是自問自答,第二部分是心得分享,第三部分是好書推薦。

一、自問自答

Q:你一個上班族,哪來那麼多時間讀書的?

A:這個問題,我可以反問一句:“你一個上班族,哪來那麼多時間玩遊戲,看韓劇,刷手機的?”

事實上,普通上班族擁有的時間都差不多,只不過大家把時間花在了不同的事情上,僅此而已。

Q:這100本書,你每一本都一字不落地讀完了嗎?

A:顯然不是。讀一本書,並不需要從書本的第一個字一直讀到最後一個字。

有些書你讀的過程中覺得很爛,就沒必要再勉強自己了。還有一些書,你把核心內容或對自己有用的內容讀完就夠了。

書和書是不一樣的,認爲所有的書都需要一字不落地讀完,反而是在忽視書的差異性。

Q:你讀了100本書,現在還有多少能記得的?

A: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爲如果是讓我當下去回憶的話,能回憶出來的很有限。

但是,當我遇到一些問題,或討論一件事時,這些書裏我讀過的相關內容就會冒出來。

舉個例子,有一天我和我的公務員朋友聊起城市建設的時候,我表達了一些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的知識基礎就來源於書本《大國大城》。

二、心得分享

1、今年我的讀書量之所以能比去年多20本(保底),是因爲我從3月22日開始,每天都通過公衆號發佈一篇文章,至今已經堅持了200多天。

每天向外輸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它反而倒逼我不斷地去閱讀,去獲得新知,這種通過寫作來增加閱讀量的做法聽上去很不靠譜,但事實上卻是非常有效的。

2、讀書不是在雞蛋裏挑骨頭,在遇到一本好書的時候,不要總是抓着書本里的一些小錯誤或者和你不一樣的觀點來批判,這對你的成長毫無幫助。

3、不要把時間花在錯誤的書上,如果你讀一本書發現完全讀不懂,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棄它,因爲顯然這本書並不適合現階段的你。

硬着頭皮啃完一本讀不懂的書,會極大地削弱你對閱讀的興趣。

4、不要太在意書本的整潔,當你在讀書時冒出想法時,直接在空白位置寫下自己的觀點。

5、去向別人分享你的閱讀經驗,分享一本書帶給你的知識也好快樂也罷,都將幫助你更好地記憶這本書。

三、好書推薦

在推書之前,我必須強調一句:每個人對書本的口味與喜好是不一樣的,吾之蜜糖,彼之砒霜,我只能真誠地推薦自己喜歡的,但不保證你也能喜歡或者你也能從中獲益。

1、《瘋傳》【美】喬納·伯傑

這本書講的是如何製造流行,裏面涉及了社交貨幣、誘因、實用價值等幾個方面,系統地解釋了有些人、事、物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比如說《陰陽師》遊戲的流行,就和它的“遊戲機制”是分不開的。

《瘋傳》這本書認爲:設定一種遊戲機制,當人們從中獲取成就時,會自發宣傳自己的成就,等於幫品牌做了一次免費推廣。

有段時間,我在朋友圈經常看見有人分享在《陰陽師》中抽到的SSR,那張截圖上除了SSR之外,還有遊戲名稱和二維碼。

2、《你憑什麼做好互聯網》 曹政

曹政大神的書,這本書非常適合想要或正在從事互聯網行業的人,不管你是學生、職場人士還是創業者,曹政的經驗都能讓你受益匪淺。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文筆通俗平實,擁有理科生思維的互聯網老江湖,更重要的是,這個人還特別真誠。

3、《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日】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也是個非常坦誠的主,在這本書裏,他講述了自己是如何成爲一名小說家的。

從快到30歲前才進入文壇,到如今產量頗豐,村上春樹的韌勁已經超越了很多作家。

他的作息非常規律,除非特殊情況否則每天都要跑步,村上在本質上就是一位勤奮的天才小說家。

4、《決鬥寫真論》【日】中平卓馬/筱山紀信

今年看了不少本日本攝影師寫的書,和我的先天偏見不同,這些攝影師不管是在文筆還是思想性上,都要秒殺一衆寫文學的作家。

這本書是筱山紀信拍的照片,搭配中平卓馬寫的文章。

中平是個傳奇性的人,有時候我想,他之所以這麼深刻,恐怕是因爲他同時在用眼睛、鏡頭和靈魂與這個世界進行對視。

5、《社會性動物》【美】埃里奧特·阿倫森

這是我2017年讀到的最好的一本書,它的牛逼之處在於能夠讓普通人輕鬆讀懂心理學。

我個人認爲每個人都需要讀一讀這本書,因爲它不僅能讓你更瞭解別人,更重要的是能讓你更瞭解你自己。

6、《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華杉/華楠

封面非常值得吐槽,但內容基本全是乾貨,適合做營銷寫文案的人去讀,去反覆地讀。

7、《大國大城》陸銘

這本書關心的是中國這個大國的現狀,你能在這本書裏瞭解關於城市化的一切。

書中的觀點都有數據和調查作爲基礎,讀完這本書,你就能理解爲什麼北京不應該像今年這樣搞出那麼多行動。

不要因爲大城市有各種弊端,就去否定城市化,因爲沒有任何一種發展模式是毫無弊端的,重要的是如何平衡利益。

8、《芳華》【美】嚴歌苓

馮小剛的電影我還沒看,但嚴歌苓的這本小說我還是挺喜歡的。

《芳華》中的故事並不複雜,它的可貴之處在於,不管是角色還是故事,其實都是那個瘋狂時代的一個縮影。

那是一個極端的年代,一面是瘋狂的崇拜與表彰,另一面則是同樣瘋狂的批判與打壓。

9、《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冀連梅

這本書是今天讀完的。不管是書名還是封面都很值得吐槽,但是內容對於普通人來說真的非常實用。

準確來說,這本書應該命名爲《中國的孕產婦和寶寶應該這樣用藥》,因爲書中有很大的篇幅都是在講母嬰羣體應該怎樣科學用藥。

如果你有孕婦朋友,建議送這本書,她以後會感謝你的。

書裏面有一些很實用的內容,比如在藥店買藥要蹲下來在藥架的低層找,因爲藥店是追逐利潤的,最顯眼的位置擺放的一定是利潤最高的藥。很多藥物的成分是一樣的,只是名稱和包裝不同,沒有必要花冤枉錢。

10、《“錯誤”的行爲》【美】理查德·泰勒

這是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泰勒的作品,泰勒是討論行爲經濟學的,這一派以經濟學爲基礎,融合了行爲學和心理學,作品內容相對傳統經濟學來說更好讀也更實用。

泰勒在書中提到了一個“心理賬戶”的概念,這個概念很好地解釋了人在很多時候是非理性的。

比如有AB兩件事,A是你今天手機壞了修手機花了500塊,而你在回來的路上撿到了100塊;B是你今天手機壞了修手機花了400塊。

對普通人而言,雖然金錢都是一樣的,但是A事件會讓更多人感覺愉快,這正是因爲人有兩個不同的心理賬戶,一個是管收益的,一個是管損失的。損失500塊與400塊對我們來說差不多,但撿了100塊對我們而言簡直賺翻了。

以上這十本書,有興趣的可以先找找電子版來閱讀,覺得不錯的話建議入手實體書哦。

本文原作者“有書有影”,通過維權騎士授權品牌館授權轉載。微信公衆號:徐三石(ID:xusanshidianxi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