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聯歡晚會自從1983年開始已經經歷了36個年頭,已然成爲老百姓心中過年必不可少的風俗,屹立世界文化之巔,儼然成爲民族文化一道“靚麗風景線”。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網絡時代的衝擊,不可否認對其喜愛有所下降,但不妨礙大衆對春晚關注的熱情!

說到春晚就不得不提呼聲最高的小品啦,小二今天就帶大家重溫下春晚舞臺上讓觀衆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

首先就是沈騰和馬麗的成名之作《扶不扶》,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社會上有些人利用被人愛心碰瓷衝擊道德底線,此小品也受到大衆的廣泛熱議,一時間郝建也變得家喻戶曉。

另外就是趙本山老師捧徒弟小瀋陽的《不差錢》,一首“我叫小瀋陽呀,藝名也叫小瀋陽,沈是瀋陽的沈啊,陽是瀋陽的陽”讓其成爲當年最紅的明星。

其次就是黃宏、鞏漢林、林永健2005年演的小品《裝修》;諷刺裝修公司偷工減料,拿錢不辦好事的社會現象。

1996年鞏漢林和趙麗蓉老師的《打工奇遇》:“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這酒怎麼樣,聽我給你吹,一杯你開胃,二杯你腎不虧,三杯五杯下了肚,保證的小臉呀,白裏透着紅......”這經典臺詞回憶起來都能朗朗上口。

然後就是從1999年趙本山老師和宋丹丹老師自《昨天今天明天》的白雲黑土系列:“我是白雲,他是黑土,我屬雞,她屬虎,我七十一,他七十五,他是我老公,我是他老母.....”可惜由於壓力太大後面宋丹丹老師退出春晚舞臺,不然將會呈現更多的佳作。

最後陳佩斯和朱時茂在1984年春晚表演的《喫麪條》和1991年表演的《警察與小偷》其詼諧幽默、惟妙惟俏的表現形式至今看來都讓人忍俊不禁。陳佩斯老師更是憑藉以此被全國觀衆熟知,不是後來遭遇封殺,估計後面都沒本山老師啥事。

隨着馮鞏、潘長江、蔡明等老一輩藝術家慢慢隱退,湧現瞭如沈騰、賈玲、岳雲鵬等新一代優秀的相聲小品演員,如今也加入不少觀衆喜愛的元素如正能量藝人、時代人物、熱點話題等,創新的同時讓這種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傳承。

一起來說說對於你心中春晚記憶深刻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