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家丨起底*ST秋林高管失聯懸案:一場被資本掮客“玩崩”的遊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ST秋林(600891.SH)多事之秋似乎看不到頭。

十多日前,*ST秋林發佈公告稱,其公司債“18秋林01”在高管失聯、業務停滯、存貨不實以及應收款無法回收的狀態下宣告違約,而早在7個月前,“16秋林01”及“16秋林02”兩期債券業已違約。這家“百年老店”陷入如今的尷尬境地,與其實控方捲入了大慶農商行的融資騙貸案有關。

21世紀經濟報道多獨家獲悉,*ST秋林的實控方通過一份天津濱海農商行(下稱濱海農商行)的“假保函”,在大慶農商行處騙取獲得了高達30億元的貸款,而正是該案的暴露,掀開了*ST秋林事件的冰山一角。

圍繞*ST秋林的東窗事發,更多資本故事正在同步上演:一些隱性關聯方正在浮出水面,一些大型資本集團的舊部亦閃現其間,而某些暗中操盤的食利者或已遠避境外。

東窗幕後

*ST秋林的案發於今年年初。

2月12日,作爲*ST秋林實控方的三家股東天津嘉頤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嘉頤實業)、頤和黃金製品有限公司(下稱頤和黃金)、黑龍江奔馬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奔馬投資)所持有的全部股份遭凍結。

交易所信息顯示,上述三家公司分別爲*ST秋林第一、二、四大股東,合計持有股份比例達50.02%。

與此同時,*ST秋林董事長李亞、副董事長李建新雙雙宣告失聯,至此*ST秋林開始陷入業務停滯、債券違約的境地。

*ST秋林實控方遭遇的股權凍結和高管失聯,均與其捲入大慶農商行的30億元騙貸案有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ST秋林實控方的三家公司,通過一份濱海農商行的“假保函”,從大慶農商行處獲得了高達30億元的貸款融資,而正是該案的事發,導致其高管悉數失聯。

“開始是天津方面發現了這個假保函的問題,覺得問題比較嚴重,但因爲是大慶農商行放的款,所以又轉到了大慶來辦。”一位接近濱海農商行人士表示,“但是濱海農商行不知道這個事情,所以就成了蘿蔔章事件。”

*ST秋林的股權凍結歷史作證了上述信息,公開信息顯示,起初凍結上述股份的部門是天津市有關部門,隨後數週內,大慶市有關部門也對該筆股權進行了凍結。

在該案爆發前,大慶農商行就已捲入反腐風波。2018年12月,該行原行長李明貴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而在1月11日,銀保監會大慶監管分局對大慶農商行違規辦理同業業務進行了處罰。

記者獨家獲悉,大慶農商行當時會接受濱海農商行的“假保函”並提供授信,與該案的一名關鍵“內鬼”即原濱海農商行副行長方堃的出力有關。

媒體報道顯示,這位出生於1966年的女行長方堃,已於今年1月19日被帶走接受調查。

“當時方堃帶着大慶方面見了‘行長’,但其實這個行長並不是真的‘行長’,但通過這種方式做成了同業之間的假擔保。”上述接近濱海農商行人士透露。

方堃並非與*ST秋林毫無關係,公開資料顯示,延吉市吉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吉葉農業)目前持有*ST秋林2.87%的股份,是第三大股東,而吉葉農業的實控人爲趙志頡。多位接近方堃人士透露,趙志頡與方堃二人曾爲情侶關係,目前趙志頡本人也被帶走調查。

工商資料顯示,今年2月28日,趙志頡直接或間接持有的業績農業吉葉農業100%股權也遭到了大凍結,而僅僅一天後,嘉頤實業等三家*ST秋林的實控方企業所持股份也遭凍結。

誰的*ST秋林

因實控方捲入刑事案件而導致業務停滯的*ST秋林,多年來在實控人的信披上就存在爭議。

據交易所登記的實控人信息,*ST秋林的實控人爲平貴傑,但副董事長李建新一直被市場指爲*ST秋林真正的“話事人”。

早在2015年-2016年,上交所對李建新是否爲*ST秋林實控人這一問題進行過多次問詢,但每一次都被*ST秋林否認。

直到李建新失聯後的今年3月12日,*ST秋林在一份對上交所的回函中,一反常態的罕見回覆稱,嘉頤實業等三家持股平臺均由李建新、李亞二人控制和負責,其本人並未參與經營管理,這無疑進一步坐實了此前市場有關李建新爲*ST秋林實控人的猜想。

一位接近嘉頤實業人士稱,大慶農商行所發放的30億元貸款,疑似爲李建新所獲取,而李建新如今已蹤跡難尋。對此記者多方聯繫嘉頤實業、頤和黃金和奔馬投資,對方始終未能接聽。

“如果不是實控人的失聯,導致公司賬目不清、業務停滯,*ST秋林可能也不會發生如今的違約局面。”上海一位投行人士坦言。

公開資料顯示,李建新爲天津當地知名的民營企業家,曾在天津創辦天津領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領先控股)並擔任董事長,並涉足醫藥、黃金、航空、金融等多個領域。。

但另一方面,李建新也曾在資本市場上有過“前科”,其與領先集團在2011年曾因內幕交易中潤科技一案遭到證監會處罰。

從公開信息來看,趙志頡與李建新也存在潛在關聯,例如兩人的主要商業佈局均在天津地區。

不僅如此,工商資料顯示,2011年成立的一隻名爲天津凱德壹選股權投資基金的合夥基金中中,趙志頡控制的天津壹選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李建新及領先集團旗下的頤和黃金同在其中持有份額。

一位接近領先控股人士分析認爲,趙志頡有可能牽線,促使方堃爲李建新的領先集團獲取貸款提供便利。

“李建新、趙志頡和方堃都是存在關係的,而事後李建新失聯了,方堃、趙志頡同時被帶走調查了。”上述接近領先控股人士透露。

遠走他鄉的幕後操盤手

火焰往往燃起於看不見的地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在*ST秋林案發後的一地雞毛中,還有一名被忽視的神祕人物,在大慶農商行融資案中扮演“關鍵人物”。

2014年,一家名爲深圳前海南方增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前海南方資產)的私募機構管理人完成了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登記。

三年後的*ST秋林中報顯示,這家註冊地與之相隔數千公里的私募機構旗下的基金產品——深圳前海南方增長鴻運穩健證券投資基金(下稱鴻運穩健),成爲了*ST秋林的前十大股東。

在此之後,鴻運穩健一度對*ST秋林進行增持,截至去年底,鴻運穩健的持股比例已達到1.11%。

這家前海南方資產的實控人劉靖,正是此案中的另一“關鍵人物”。

劉靖在公開信息相對低調,從工商資料可知,劉靖在9家公司擔任股東,並在15家公司擔任高管,但其始終通過控股北京錦程萇青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下稱錦程萇青),持有前海南方資產50%的股份。

從公開信息來看,劉靖與李建新、趙志頡也存在諸多交集。

2016年,李建新旗下的天津領先藥業連鎖集團有限公司認繳2000萬元獲取黑龍江林甸農商行10%的股份,而劉靖則在該行長期擔任董事職務;2015年,劉靖旗下的錦程萇青與天津蕾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蕾吉文化)聯合成立深圳前海惠譽天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而蕾吉文化的實控人正是趙志頡。

一位接近劉靖人士透露,劉靖本人與某知名資本集團前高管劉丹爲夫妻關係,劉丹在該資本集團主要負責金融業務,曾在東北地區某城商行擔任董事長職務,而捲入*ST秋林案的濱海農商行背後,也有該資本集團的持股。

“劉丹、劉靖兩人利用在資本市場和銀行等機構的資源扮演‘資本掮客’的角色,資源主要是劉丹的,主要就是幫企業找錢融資、提供併購貸款等,並在該過程中收取返費。”上述接近濱海農商行人士透露,“融資的過程中,不乏存在同業間的假保函融資問題,目前不止大慶農商行一家,類似的問題還涉及到多家境內機構,總規模可能達到百億,目前這些機構已經內部發現問題了,有些涉及表見代理,處理起來也比較複雜。”

記者從上述接近劉靖人士處獲悉,在*ST秋林事發當刻,劉靖便隨即“失聯”。巧合的是,在*ST秋林事件發生後的2019年2月,劉靖突然辭去了前海南方資產的職務,同時鴻運穩健之後也消失在*ST秋林前十大股東之列。

截至發稿前,記者尚未能與劉靖、劉丹兩人取得聯繫,記者曾撥打劉靖電話對方始終未能接聽,同時記者撥打前海南方資產電話,對方則始終處於忙線狀態。

在業內人士看來,“資本掮客”現象出現的原因仍然和金融行業的代理危機有關,而針對該現象的治理也有可能成爲下一步強化金融監管的重要方向。

“實質上還是代理危機,職業經理人動用供職機構的資金開展業務所代表的很有可能不是單位,而是個人,進而有可能爲了自身利益而開展非常規的金融活動。”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國有大行資深人士表示,“前些年的債券市場代持、丙類戶都是這種行爲的表徵。”

“持牌機構的資金具有公衆性和外部性,但近年來一些金融機構在風控管理上存在失控問題,加之民營資本進入金融行業,進而衍生了‘資本掮客’現象。”上述國有大行人士稱,“一些民營企業出資後進行關聯方融資,變相出逃資本金,甚至一些分別供職於不同機構的從業人員自發結成小團隊、小團體,裏應外合、相互配合開展利益輸送等違規活動,視正當的合規風控爲無物,這種現象未來應當被監管部門所重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