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嚴查收受金融“土特產”!紀檢部門開列17類清單,都看清楚,這些東西不能收)

金融業錢權密集,利益大、誘惑多。

從紀念幣、紀念鈔,到高端信用卡、授課費、理財和保險產品,乃至可獲利內部信息和機會,都可能成爲打開權錢交易閘門的“糖衣炮彈”。

今年以來,金融領域反腐力度不斷加大。對於金融監管者,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時刻警惕被“圍獵”。一場針對監管系統內部的嚴查已經啓動。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2月10日信息顯示,駐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進一步整治領導幹部和監管幹部收受監管或服務對象紀念幣(鈔)、優惠辦理銀行卡等金融“土特產”問題,且已於近期研究出臺了銀保監會系統名貴特產特殊資源清單和會管單位名貴特產特殊資源清單。


碰不得的有形“特產”和無形“資源”

兩份清單共開列名貴特產特殊資源17類,着重體現“行業特殊性”。

既包括有形的“特產”,比如:

高端信用卡

紀念幣(鈔)

金融機構宣傳品

授課費

薪酬獎勵

金融機構非公開定向發行(發放)的存貸款

信託

理財和保險產品

又包括無形的“資源”,比如:

金融監管或經營服務相關的審批權決定權

可獲利內部信息和機會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披露,2018年10月,駐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對會管單位某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姚某某(正局級)涉嫌嚴重違紀問題立案審查。經查,姚某某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廉潔紀律,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財物,其中包括收受多枚紀念金、銀幣。

同年11月,駐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對某銀保監局副局級幹部張某涉嫌違紀問題立案審查。經查,張某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廉潔紀律,於2016年春節前在接受被監管對象宴請時,收受航天紀念鈔2萬元。

駐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結合行業特點,就銀保監會系統和會管單位名貴特產特殊資源情況進行了調研,同時結合日常監督執紀和案件查辦,特別結合了一批典型案例,經探討研究,最終確定了名貴特產特殊資源清單內容。

典型案例包括:廣西銀保監局趙汝林、某銀保監局副局級幹部利用監管資源;華融子公司原高管秦嶺、汪平華、白天輝、郭金童等利用融資貸款審批權;公職人員在網貸清理、打擊非法集資案件查辦中利用職務之便搞“特權挽損”等。

打鐵還需自身硬

打造廉潔監管“鐵軍”

下一步,駐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將繼續加大督促整治和查覈力度,嚴肅查辦系統黨員幹部以名貴特產特殊資源作爲媒介和資本,靠山喫山、假公濟私、以權謀私、利益輸送等案件。同時,結合工作實踐,進一步完善清單內容,督促制度落實。

11月1日,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主持召開黨委會議。會議指出,要提升金融監管能力,完善改進監管方法和手段,發揚自我革命精神,敢於刮骨療毒、壯士斷腕,持續加大執紀反腐力度,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監管幹部隊伍。

“打鐵必須自身硬。金融領域利益大、誘惑多,作爲監管者,時刻存在被圍獵的風險。”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此前表示,在監管處罰時難免會有人說情打招呼。監管幹的就是得罪人的活兒,要敢於碰硬,不當稻草人。

周亮表示,要加大金融反腐敗力度,“管住人、看住錢,扎牢制度防火牆”,堅決清除搞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的害羣之馬。要按照“忠、專、實”的要求,加強監管隊伍自身能力和素質建設。樹立大局意識,弘揚專業精神,提高駕馭嚴峻複雜局面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敢於監管、善於監管、廉潔監管的“鐵軍”。

金融反腐力度持續增強

金融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外溢效應明顯,“牽一髮而動全身”。專家人士認爲,金融領域的腐敗,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引發市場亂象,抬高市場主體的金融服務成本,嚴重危害金融穩定。

當前,針對金融業的反腐力度不斷加大。據中國紀檢監察報消息,今年以來,銀行系統被查處幹部涉及從農商行、城商行到大型國有銀行、政策性銀行等衆多單位。金融監管部門、證券、保險及其他大型金融機構也有幹部接受審查調查。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今年以來,已有超過50位金融幹部受到查處。

上個月,在短短四天內,就有4家銀行的高管被查處——中信銀行哈爾濱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於成信,吉林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寶祥,中國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謝明,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顧國明。

被“圍獵”的還有金融監管者。11月17日,內蒙古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劉金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劉金明是自銀保監會機構改革以來,第三位落馬的省級監管局領導。前兩位分別是廣西銀保監局黨委原副書記趙汝林、福建銀保監局局長亓新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