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平國立圖書館,民國。北平城外駱駝隊,民國。

1934年初,寒風陣陣,北平街頭一如往常。

行走在這輝煌的都城,別人眼中的名勝古蹟,在作者看來,卻是另一番景象。

這些80多年前的文字,似乎有穿透時空的魔力,讓我們也遊走了一番那個時代的北平。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北平》

呵,北平這古城!

自從帝國主義把它的巨關深禁搗毀了之後,這古城就日甚一日的走上沒落的路了。偶爾熱鬧了一會,可是不久又沉寂下去,真像一個打盹的老頭子,好容易把他吵醒了,然而立刻就合上眼昏昏的睡去了。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北平城牆,1924年

就是這麼樣的一座古城,一提起它的名字,詩人口裏都有一首詩,畫家手裏便有一幅畫,嗜古的人們對那些“國寶”發出來讚美的聲音,還有好些學者們想把它改成一座永遠的“文化城”,好像這古城,不惟有光榮的過去,亦有着光榮的未來一樣。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長城,1927年

然而時間是無窮的,歷史的洪流將把他們的幻夢一掃無餘。他們何曾不知道萬里長城絕不能擋住敵人的侵略,這古城已經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中。然而他們像雙足踏入泥沼一般,動彈不得,於是就做出一些聊以自慰的囈語來罷了。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北海公園之白塔,民國

現在已是初冬,氣候跟往年一樣寒冷。假如你登上北海公園的白塔,站在那裏,全城在望,還可以聽到諗熟的市聲,知道在這古城裏,還有幾百萬人爲着生活而擾攘忙碌着。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紫禁城,民國

木葉都脫了,巍峨的皇宮盡在眼底,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還耀眼得很。再望過去,似乎可以看到那座凝目的灰色的圍牆,佈滿了成千上萬的炮眼,耀武揚威的外國守兵,在門前來往的踱着。錯錯落落地分散在各處的那些洋建築,就是一些銀行和大公司,可是渺小得很。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金鰲玉蝀橋,1922年

近處在白塔的左邊下面,那彎彎的成三十度角的“金鰲玉蝀橋”上,年少的、老弱的、茁壯的洋車伕在掙扎着拉上去,這樣你又可以看見遠處一些小規模的工廠。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工業培訓中的孩童,民國

有一處煙囪冒着煙的那是火柴廠,一閉目就可以想見五六百個,由七八歲到十五六歲的小孩子,面色黃瘦、神情疲憊的在那惡濁的空氣下,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

雖然天氣一如往年,亦許跟乾隆皇帝在時差不多,可是這光景就不同往年了,這就是北平的縮影,也是全中國的縮影吧?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紫禁城全景,1927年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頤和園西全景,1927年

一提起北平,很少有人不聯想到故宮,中海、南海、北海以至頤和園和圓明園一類的勝蹟來吧,也許這些是被認爲北平唯一的點綴的。你想讓我寫一下皇宮如何巍峨,御苑如何富麗,古物如何珍奇的話嗎?

關於這些,說的人已經很多了,又有電影和圖書,那些是更爲具體的。我附帶告訴你,這些名宮巨苑差不多日趨荒廢,北海公園一些高殿,倒塌的倒塌了,剩下來的亦不會有多久的壽命。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天安門,民國

行進天安門時,午門雖然高矗,然而光澤早已剝落,頂上長了蔓草,又作了蝙蝠和烏鴉的巢。兩根華表雖然完整,左邊一根的頂上亦已經劈裂。尤其是在黃昏時候,金黃的殘照撫摸着這高城巨殿,頂上有千萬成羣的烏鴉迴旋着,叫出一種令人感喟的鳴聲,這時候,你若幻想到當日森嚴的宮禁時,就會感到這一切正在沒落着、沒落着。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北平街道,民國

北平的市民似乎是生長在帝都的,大家都有一種特殊的風度,保有北方人民的各種特點。他們大多是豪俠,誠實而且和善的,不過因爲接觸了這緊張的近代生活,自然不免稍有改變。

在南方時常看見有人在街上打架(不消說這是所謂下流者),廣州、汕頭、廈門和上海都如此,在北平卻基本沒有見到過。就是兩人相罵,鼻點着鼻,你一句我一句,巴不得有人來調停,友人調解後就各走各的路。可是有了深仇宿怨,卻時常有殺人害命的事。

有幾次我看見一些坐在囚車上,押往刑場的犯人,他們多是沿途高歌,閒適自若,這在別的地方倒是很少見的。據說他們多帶東北口音,這原因我想是不用說了。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古北口要塞——南天門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古北口血戰之英雄關麟徵

九一八事變之後,似乎在古井中扔下一粒小石子,北平起了一陣小的波浪。可是隨後就平靜了。熱河與古北口之役亦是如此。現在飛機早已不來,到處依然是昇平景象。街頭還可以看見,許多人那這長的旱菸管,託着鳥籠,紆徐地踱着方步。

遇着一些熟友,也許是從城外吊嗓回來的,便一齊到茶館裏品茶,那裏坐客們雖曾以日本與飛機作爲話題,可是態度亦是淡漠的,現在也許連這也不提了。他們不是沒有血性,那塞北特有的悍獷的氣概,浸在這所謂文化與教養之中,自然會消失殆盡的。

假如一個初來北平的生客,在街上看見北平的人出殯與嫁娶的行列時,也許有點驚異。他還不知道在這古城裏,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禮”之類,不惟不曾死去,反而維繫社會上一部分的人心。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出殯的隊伍,民國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紙人

尤其是出殯,那行列有時就有一里路那麼長,滿街盡是些戴紅纓帽、穿綠號衣(這樣子是幾十年、幾百年以前的花樣)的人,分排在馬路兩旁,前導的撐個旗幡、錦傘、木刀、紙人、紙馬一類的東西,成對成對緩緩地走着,隨後是穿素衣的孝子,兩旁有人扶他,頭兒低着,裝出不勝哀惻的樣子,再後就是棺木,最後就是婦人坐的送殯的馬車。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出殯,民國

抬棺材的伕役有時候多達六十人或八十人,就是一百二十人的大排場亦見過好幾次,自然這些只是闊人們的行徑。試想這古色古香的行列,襯托着這洋式的建築,近代的交通(電車之類常要跟在行列的屁股後面走的),這是多“幽默”的事。據說這是國粹,亦是我國數千年來文化的結晶。

隨着近代的文明,無疑的又染了幾分洋氣。這裏有霓虹燈,有近代的銀行同它一類的立體建築,有巨大的飯店,有舞場,而且到處是花柳病院。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東交民巷,1935年

東交民巷(按當時的使館區)裏,一切都偉大而且莊嚴肅穆,連樹葉小草亦青翠得多。巡捕可以毆打偶爾把車騎向右邊的大學士(庶民就更不用說了)。走不了幾步就是兵營,全是新式建築,裏頭屯着最新式的殺人利器。用來鎮壓“野蠻的”中國人的“反叛”。廣場上平日有人在跑馬、玩球、打高爾夫,那種氣概是不消說得了。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街上時常有些載重汽車,滿載着兵到城外練習射擊,那種車的速度大都異乎尋常,報上時常看見它壓死路人的消息。在早上,尤其是在這遼闊的冬的清晨,睡夢裏就可以聽到那“卜卜……”的聲音,這就是將來以“野蠻人”作靶的準備,這是一種示威,也就是一種啓示!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王府井大街,民國

東交民巷北面是王府井大街,拉車的人大半知道的Morrison Street,就是指這裏。這是北平大洋行、大公司叢集的地方。裏面出入的不是高貴的外國紳士與太太,就是高貴的本國紳士與太太,夜裏真是頗爲熱鬧的。還可以看見爛醉的水兵哼着流行的小調,用皮靴蹬着洋車伕的後背。現在是初冬的天氣,還是“車如流水馬如龍”,一切都不減平時。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北平鐘樓,民國

也許你沒有見過北平的大什院吧?老實說,那並不是人住的地方。只要踏進門,一股黴爛的東西同人、豬、狗、雞等排泄物的氣味就衝過來。一間間僅容膝的小房子並列着,在那裏就容納了他們一家人,男女老少擠在一起,晚上大家就在同一個大炕上睡覺。孩子們一整天在街上玩,或者到垃圾堆(北平極多)裏撿廢紙、爛物和剩下的煤球。

冬天到了就用這些煤球生火,微弱的綠色火焰在爐口閃動着。爲着怕尖刀樣的風,房裏用廢紙糊得沒有半點裂縫。於是煤氣就要叫人昏厥。時常一家幾命,因爲煤氣中毒就同歸於盡,這在冬天是時常聽到的。

住在這裏的人,都是一些被壓迫與被剝奪者,所有的人都有一種強暴的性情。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北平東四牌樓,民國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北平街頭,1935年

這裏好多人是拉洋車的,據說北平幹這個營生的人就有五萬多,靠這喫飯的怕要三四倍這數目。他們在街頭出賣廉價的勞動力,拉一里路的代價是五個大銅板(約三分錢)到十個大銅板。車租卻是一角半到兩角錢一天。

尤其是在冬天降雪的日子,因爲城廂四處的農民同無業者,要多掙幾個錢,好還債過年關,於是拉車的人多,車資就分外低廉了。試想把這五萬人的勞力用得適當,這十年的時光正不知能夠完成多少偉大的事業。然而社會只許他當交通的牛馬,把他們大好的精力浪費了。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乞丐家庭

農村的破產,北平亦不能倖免。如北平最有名的白菜,一早推了百十斤的菜,跑了幾十里路到城裏來,價好的時候可以買到三小枚一斤,這價錢是賤到不能賤的地步。破產的破產了,殘廢的殘廢了,因此市上的乞丐特別多,有些離死只有幾步路,有的還很年輕。

他們是連一個可以啃上窩窩頭的機會也找不到。據北平市長的意見,乞丐與狗是北平三害之二,可見狗與窮人實在相差無幾,而且不可避免的要被淪於同一命運的。

這裏我們談一點關於學生的事。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燕京大學學生

北平的商業好些是全靠學生來維持的。公私立的大學就有十二所,人數亦有幾萬多,中學生更多,大概有四五十校左右。街上充斥着大中學生,有油頭粉面,西裝嶄新的;有亂髮蓬鬆,衣衫襤褸的;就是帶着大學的徽章,在小攤上喫一二十銅板一頓的不少。而不論男女大小,騎自行車上學的很多。

書攤上中文新書以及英文、日文、俄文書果然有,就是《封神榜》、《薛仁貴徵東》一類的書亦好像爲一些人所需要。雜誌攤上就是今日中國整個出版界的縮影。四面圍攏着一些顧客,無力購買的人亦無妨在此飽讀一頓。從前有翻版書幾元一本的只消五六角錢就可以買到。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北平國立圖書館,民國

圖書館成天擁擠着。有人埋頭在線裝書裏,有人卻在別的著作上發現他的世界。近來讀外國文的風氣很盛,外文的補習學校很多。稍微勤學的大學生都想懂得兩種以上的外文。日文書籍同雜誌的銷路非常流暢,要買單份的《真理報》亦能夠買到。這是北平特有的現象吧。

但這幾時來學生南下的特別多,也原因是不滿意北平的沉寂。在民七八至十五六年間(按指五四運動等),北平的年輕人都很蓬勃,曾經幹過好些轟烈的事來,現在時過境遷,大學生亦沒有從前那樣活波與勇敢了,至少這是表面的現象。

我想這原因並不在於一般前進的大學生身上的,他們何曾願意打盹過日?可是北平是死寂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衚衕,民國

北平的衚衕差不多全是土路,平日腳踏的是比香爐裏的香灰還要深的灰塵,落雨融雪的時候自然也就遍地泥濘了。颳風的日子,全城就在霧中,看不清幾步外的人物,假如再有一輛汽車駛過,那真是要叫人窒息過去。你讀過魯迅先生《野草》裏的《灰土》麼?就是這樣的一個四面全是灰土的世界啊!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北平城外駱駝隊,民國

街頭時常有駱駝隊走過,他們的眼睛給塞外的風景與灰土弄失明瞭。揹負着那麼重的東西,踏着那麼紆徐的步子,這象徵着什麼呢?我想這就是這古城的典型!

啊,北平......1934年的北京,你看到什麼?

北平城外駱駝隊,民國

每當它出現在颳着大風,四面塵土飛揚的時節,看見這碩大無朋的動物,我便會想到蒙古的怒號,亞洲的風雪,這駱駝就如這古城,在這緊迫的時代上走着,一步一步的。當後腳提起的時候,前足印就給灰土填上了,這又象徵着什麼呢?這就是歷史!

一九三四年一月廿日。

本文由“終南山故事”獨家整理發佈


推薦閱讀:

1934年太白山歷險記

秦嶺古道歷險記:1934年

1934年自漢中至成都

1934年,林散之先生在西安訪古遇狐患

1934年,他孤身一人走進終南山,後來成爲一代宗師

1934年,關中西部訪古之旅

民國西安人怎麼過元宵節

民國的西安人怎樣過年

大唐長安城外,一場尷尬的盛宴

1933年從潼關到西安,城外的古蹟與城內的秦腔

西安龍脈,那些圍繞古城的原

100年前的興教寺,玄奘舍利塔放光

興教寺村稀世珍寶,當作水槽盆景用了15年

唐長安城郊區鄉名的傳奇故事

法門寺地宮開啓瞬間,考古學家看到了什麼?

法門寺地宮佛祖真身舍利發現全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