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現在家庭寬帶上網速度,每年都有新升級。去年將家裏寬帶升級到100M光釺後,今年運營商直接免費提速至500M,上網速度真的是飛一般的暢快。

小編今年初也瞭解到了部分手機廠商,均提供有個人雲服務,比如手中的iPhone和小米手機雲服務,對應的分別是蘋果iCloud和小米雲服務。

一開始使用時沒注意到這兩家免費雲空間只有5G,沒到一週,兩款手機均提示雲空間儲存已使用90%,容量告急。

登陸雲端一看,一週拍攝的照片和視頻幾乎佔了80%左右儲存空間。由於是初次體驗雲服務,直接從小米雲端刪除了不必儲存在雲端的照片和視頻後、結果手機端照片也跟着一併刪除了。

簡直沒有一點點防備......還好小米雲服務還有個回收站功能,可以一鍵恢復數據,這點好評。

我手上這臺小米手機儲存空間爲256GB,但如果開啓自動雲備份,本地存儲的有些大容量照片、視頻自動同步到雲端,雲端空間又不夠用,再手動刪除,整個過程中將會耗費大量時間,此刻不禁要問一句:我要這雲服務有何用?

蘋果iCloud免費雲端空間和小米一樣,也爲5GB。但是iCould服務讓人覺得有些水土不服,雖然蘋果在中國建立了雲上貴州,可小編在500M家用光釺環境下,使用iCould下載/上傳雲端數據時,速度表現真的很感人。網頁版登陸經常還翻車,這體驗一點都不蘋果。

小米雲服務對比蘋果iCloud,反而能保證3MB/s下載速度,這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上傳速度一般保持在1-2MB/s左右。雲服務雖然速度慢,但一鍵同步照片、視頻、文檔等各種大文件的體驗,還是相當方便的。

仔細想想各大手機廠商提供的5GB免費個人雲空間容量,就感覺像是丟出的一劑誘餌,讓用戶享受到雲端可以備份本地數據的便利性,當習慣被養成後,如果想要將本地端數據且在沒什麼顧慮情況下,全部上傳至雲端。花錢購買雲空間是唯一選擇。

但是,小米、蘋果iCloud雲空間資費並不便宜。

小編手上這臺小米手機,儲存空間爲256GB,當看到最佳匹配它的小米200G雲端空間年費要128元,內心其實是拒絕的。因爲花128元租用一年雲空間,雖然價格跟開通某某VIP年費會員差不多,可就是保存數據在雲端,本地其實也能存儲這些數據,還得每年花錢再存儲一次,實在多此一舉。

綜合以上原因,瞬間感覺雲服務不香了。而且小米1T雲端空間年費需要400元,這次內心是窮拒的。

蘋果iCloud費用更是不用說了,200GB一年需要252元,2TB則需要816元一年。816元購買一年雲端服務?Are you ok?

我花個7、800元整臺4TB移動硬盤不也能滿足數據儲存需要麼,對比2TB容量不僅翻一倍、而且一次購買,終身可用,最重要的是,雲服務的隱私、安全係數永遠不可能用戶說了算,真的能做到數據萬無一失且絕無泄漏,這種概率誰能說得準。

使用移動硬盤,既能保證數據私密性由用戶自己把控,傳輸速度也能實現百兆每秒傳輸速度。

唯一缺點是,無法實現像雲端那樣,實時同步。還真是應驗了那句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可現在還是有產品,將本地海量數據儲存和數據上傳下載共享等方面的用戶體驗,做到了極致。在京東單品好評率過萬的聯想個人云存儲4T版,就是一臺優秀的家庭私有云設備。

這也是在最近一次跟朋友的聊天中,無意間吐槽蘋果iCloud雲服務時,他提供的一個解決方案。上京東看到聯想個人云存儲4T版有效評價數10萬+時,說明它還是挺受用戶歡迎的,正好也給自己雙十二不知道購買什麼,提供了一個合理的理(jie)由(kou)。

於是,小編以低於市場價1799元的雙十二折扣價,入手了聯想個人云存儲 4T版。

收到貨後,拿回家後立刻開機嚐鮮,聯想個人云存儲主機大小如同高端路由器,機身四周設計靈感來源於古希臘帕特農神的多立克柱式。

頂部爲淡金色,結合櫻花白機身,機身正下方有一個指示燈,打造出極高顏值。

主機背部有1個復位鍵、兩個USB 3.0接口、一個網線接口及一個電源接口。USB接口可以在未來提供更大的容量擴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