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第二十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現場。

本報記者 柴逸扉攝

“看,那個"海峽20"的造型是用花朵擺出來的,奼紫嫣紅,真是好看!”

“對啊,我們來照張相吧!”

……

兩位女士所說的“海峽20”造型,正是第十屆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第二十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簡稱“農博會·花博會”)上的一處標誌性展覽。11月18日,這場花團錦簇的活動在福建省漳州市東南花都開幕。

作爲全國第一個冠名“海峽兩岸”的農業經貿盛會,“海峽”二字絕不是說說而已,也不是在展會上用花卉擺造型那麼簡單。它的背後,有着數不清的海峽兩岸的交流故事,展現着割不斷的“漳臺情緣”。

臺企臺商參展忙

進入主大門,成片的一串紅“點燃”了入口廣場,巨型花籃裏繁花泛彩,芳香滿溢;邁入一號館,來自海峽兩岸20多個專業門類、2000多個品種的近7000盆(件)奇花異草爭先亮相,沁脾馨香撲面而來。“今年的花博會,美得格外驚豔,也格外溫情。”來自臺灣的花藝師張滋佳由衷感嘆。

不只是張滋佳,其他的臺商臺企也都忙碌着農博會·花博會的活動。他們有的在佈置攤位,有的在忙介紹,有的在補充物資,辛苦並快樂着。在漳浦臺灣農創園展區,臺灣鉅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精心維護着現場的蝴蝶蘭。錯落有致的造型,五顏六色的搭配,讓衆多觀衆紛紛停下腳步,用相機將眼前的美景定格。

爲了讓臺灣元素在農博會·花博會上充分展現,2號展館特設臺灣展區,佔地1500平方米,設有59個標準展位,展示了臺灣高山烏龍茶、牛樟芝、咖啡等200多種臺灣特色農副產品。

據悉,本屆農博會·花博會由農業農村部、國臺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貿促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來自美國、加拿大、韓國等20多個國家以及國內20多個省份和臺灣地區的1200多家企業參展。

三角梅牽起“漳臺緣”

“哇,那個孔雀開屏真好看,快來照相!”順着聲音,記者來到了入口廣場一側的“孔雀舞屏”大型花卉組景展區。在這裏,銀葉白、重瓣紅等萬餘盆各色精品三角梅次第鋪開,打造出兩隻孔雀王的“花羽盛裝”,十分驚豔。

“我種三角梅已經有40多年了,憑藉這個愛好,我和大陸、和漳州的很多人都成了好朋友。這次一說可以來花博會,我和島內不少三角梅種植者都很興奮。很快我們就聚集了20多人,組團來漳州參加活動。”採訪中,來自臺灣嘉義的林繼志告訴記者,到了花博會現場,他發現漳州的三角梅種植規模遠遠大過臺灣,同時大陸的市場潛力也很大。而臺灣的優勢在於種植三角梅的技術和經驗。“我們希望通過研討交流,把更多的種植技術、培育情況告訴漳州的同行,讓兩岸種植者一起合作,把三角梅種得更好,賣得更多。”

在本屆農博會·花博會上,三角梅是不可錯過的亮點。據統計,園區各處共有近百件三角梅花藝小品,一團團一簇簇迎風熱烈綻放,用芬芳花香喜迎八方賓朋。同時,圓山文化中心(博物館、藝術館、規劃展示館)前的中央廣場也同步舉行三角梅展。

據瞭解,漳州是我國三角梅主產區,在福建省三角梅產業中所佔比重超過八成。目前,漳州市三角梅種植面積已達2萬多畝,品種從單一傳統品種增加到近300種;從業人員從不到1000人增加到3萬多人,生產企業達1000多家。

20載花博創雙贏“這次展會我們重點是推銷自己的百香果,這種黃色的百香果是改良品種,適合直接食用。種子和技術就是從臺灣團隊引進的。”余天水是天野農夫果蔬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說,自己在家鄉和當地村民一起創業做水果種植,部分品種就是從在漳浦臺灣農創園的臺灣農業團隊手上獲得的。希望通過展會他們能拓寬銷售渠道,生意更紅火。

余天水的經歷,透露着漳臺兩地合作的緊密,透露着漳州花博會·農博會上豐富的臺灣元素。這樣的例子在漳州還有很多。

據統計,農博會·花博會秉承“花開兩岸、合作雙贏”的辦會宗旨,在過去的十九屆展會里共吸引了2300多家臺灣企業組團參展考察,9000多位臺灣嘉賓及客商參展參會進行經貿洽談和文化交流。

隨着花博會影響力不斷擴大,漳州先後設立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首個“海峽兩岸新型農民交流培訓基地”,成功吸引270多家臺資農業企業入駐投資興業,並累計培訓漳臺學員2199名。特別是設立在花博園裏的漳州蘭花(洋蘭)培育中心,聚集了世華蘭園、鎮宇生物科技、泰吉農業、富聖科技、鉅寶蘭園等10多家臺資花卉企業合作發展,建立起約20萬平方米的玻璃溫室。

目前,漳州已累計引進臺灣農業良種1800多種,其中大面積推廣的有100多種,推廣面積100多萬畝;引進臺灣各種先進農業加工設備8000多臺(套)、農業種養加工技術900多項。

(本報漳州11月19日電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