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從1975年提出軍隊"消腫"到1985年實施百萬裁軍這十年裏,他提出裁減軍隊、提高戰鬥力的思想。這些思想不僅在當時成爲黨中央、中央軍委做出重大決策的指導思想,就是對今天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改革仍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鄧小平百萬裁軍:“我來得罪吧 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

1975年,鄧小平主張整頓軍隊"腫、散、驕、奢、惰"

實際上,鄧小平的全面整頓是從軍隊最先開始的,主要思想就是要"消腫"。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1號文件,任命鄧小平爲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他在這年出席各種關於軍隊工作的彙報以後的講話中,都反覆指出了部隊機構很龐大,機構重疊問題很嚴重。

鄧小平還和軍隊有關負責人算了一筆賬:在部隊縮減之後,除現在超編40多萬人之外,可能會有100萬人的處理問題。每年要正常處理5萬人。要減少150萬人,100萬兵,50萬幹部。這樣可以減少開支10個億,這10個億用來搞裝備,軍費開支不要減。軍隊要整頓,軍隊總人數要減少,編外幹部太多要處理,優良傳統要恢復。他用手指着大家說:"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的責任更大,三個總部本身首先要整頓。"

這樣艱鉅的任務何時完成?鄧小平當時比較樂觀,他粗算了一下:整編任務從1975年算起,1977年完成,實際是三個年頭、兩個徵兵年。1975年7月14日,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扳着手指概括了軍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五個字:"腫、散、驕、奢、惰"。他說:"這次會議研究精簡整編,就是解決腫的問題。同時還要注意散、驕、奢、惰,要聯繫起來解決。"

鄧小平百萬裁軍:“我來得罪吧 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

1984年,鄧小平指出"爭取解決我們高層領導的老化問題"

1984年11月1日,在北京寬敞明亮的會議室裏,解放軍高級將領正在參加中央軍委座談會。神態從容的鄧小平以"裁減軍隊,提高軍隊素質"爲主旨,也從這年國慶閱兵講起,闡明瞭自己的觀點。他說:這次閱兵國際國內反映都很好。但我說有個缺陷,就是80歲的人來檢閱部隊,本身就是個缺陷。這表明我們軍隊高層領導老化,這種狀態不改變不行。就是要在我當軍委主席期間,爭取解決我們高層領導的老化問題。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我來得罪吧,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我希望在座的同志也不要把矛盾留給後來人。

鄧小平百萬裁軍:“我來得罪吧 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

關於軍隊"消腫",鄧小平說:這個話講了快十年了。"消腫"一直是我們軍隊一個很大的問題。這裏涉及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即使戰爭要爆發,我們也要"消腫"。"腫",就是表現在我們指導戰爭的能力不高。如果真正打起仗來,像我們現在這種臃腫狀態的高層領導機構,根本不可能搞好指揮。

那麼,我們軍隊"腫"在哪裏?鄧小平一語中的:主要不是"腫"在作戰部隊,主要是"腫"在各級領導機構,第一是三總部。國防科工委現在那麼大的機構,這還不叫"腫"啊?再就是我們的大軍區,每個都是"麻雀雖小,肝膽俱全",人多得不得了。所以說,"消腫"主要是總部、軍兵種和大軍區。減100萬人,恐怕大多數人要從這裏減。而減了以後這些機構的效率肯定會提高。那時候,我們軍隊蓬蓬勃勃的興旺氣象就會真正出現。

鄧小平百萬裁軍:“我來得罪吧 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

通過這幾天座談,與會者都很贊成減到300萬人這個方案。會後僅僅半年,全軍就制定了裁減100萬人的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

1985年,鄧小平果敢堅毅地領導百萬裁軍

1984年11月,鄧小平進一步指出:怎麼減法,請大家出主意,"我只講三總部帶頭"。

鄧小平百萬裁軍:“我來得罪吧 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

據當時主管改革、精簡工作的軍隊負責人回憶:1982年精簡整編,我們擬定了一個三總部機關人員精簡18.2%的方案,報送黨中央和軍委審批。鄧小平閱後批示批評道:這個方案不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方案。但可作爲第一步進行,以後再進一步研究。

總參謀部有關首長還記得鄧小平的當面批評:總部機關那麼多人,如果不精簡,將來打起仗來跑也跑不贏。總部機關要那麼大幹什麼,機關大了部門多了,扯皮的事情增多,工作效率就低。三總部搞那麼多副職幹什麼?好多事情依靠部門來做嘛。副職多了,就官僚主義氾濫。這些指示強調,總部機關要帶頭"消腫"。深刻認識精簡總部機關作用,不僅是總部機關自身建設的需要,而且是爲全軍"消腫"打開一個主要"突破口"。

據此,總參謀部在擬製1985年整編方案時,強調三總部要帶頭,把精簡三總部機關作爲首要原則列出。結果,這次整編中機關處以上機構減少了將近六分之一,人員在原有基礎上平均精簡了一半,從而使總部機關較之過去精幹了。

鄧小平百萬裁軍:“我來得罪吧 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

1985年體制改革、精簡整編中,經鄧小平批准,把陸軍和其他特種兵部隊統一整編爲陸軍集團軍。在海軍、空軍中,也加強了諸兵種的合成,初步提高了我軍諸兵種合成的整體作戰能力。這是我軍在建設合成軍隊道路上邁出的新的一步,也是我軍減少數量、提高質量、全面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必經途徑。

從1975年提出軍隊"消腫",到1985年領導百萬裁軍,鄧小平十年磨劍,實現了重大戰略決策的勝利。

--摘自《黨史文苑》2014年9月[上]

1984年11月1日,在北京寬敞明亮的會議室裏,解放軍高級將領正在參加中央軍委座談會。神態從容的鄧小平以"裁減軍隊,提高軍隊素質"爲主旨,也從這年國慶閱兵講起,闡明瞭自己的觀點。他說:這次閱兵國際國內反映都很好。但我說有個缺陷,就是80歲的人來檢閱部隊,本身就是個缺陷。這表明我們軍隊高層領導老化,這種狀態不改變不行。就是要在我當軍委主席期間,爭取解決我們高層領導的老化問題。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我來得罪吧,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我希望在座的同志也不要把矛盾留給後來人。

鄧小平百萬裁軍:“我來得罪吧 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

關於軍隊"消腫",鄧小平說:這個話講了快十年了。"消腫"一直是我們軍隊一個很大的問題。這裏涉及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即使戰爭要爆發,我們也要"消腫"。"腫",就是表現在我們指導戰爭的能力不高。如果真正打起仗來,像我們現在這種臃腫狀態的高層領導機構,根本不可能搞好指揮。

那麼,我們軍隊"腫"在哪裏?鄧小平一語中的:主要不是"腫"在作戰部隊,主要是"腫"在各級領導機構,第一是三總部。國防科工委現在那麼大的機構,這還不叫"腫"啊?再就是我們的大軍區,每個都是"麻雀雖小,肝膽俱全",人多得不得了。所以說,"消腫"主要是總部、軍兵種和大軍區。減100萬人,恐怕大多數人要從這裏減。而減了以後這些機構的效率肯定會提高。那時候,我們軍隊蓬蓬勃勃的興旺氣象就會真正出現。

鄧小平百萬裁軍:“我來得罪吧 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

通過這幾天座談,與會者都很贊成減到300萬人這個方案。會後僅僅半年,全軍就制定了裁減100萬人的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