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什麼星爺的電影總是讓人能一看再看,因爲潛移默化中讓你接受了他只是個孩子的設定,他影片的魅力就是悄悄地告訴觀衆,現實中好多的無奈和困境,但是也有很多快樂和希望,具體是怎麼回事,其實我也不清楚,但是有時候我們不妨以一個孩子的赤子之心來看下這個世界。綜上,這就是我眼裏周星馳電影的魅力:以一個孩童式地赤子之心去面對這個世界,引人共鳴,畢竟孩子最容易打動人。

可能與周星馳早年在兒童節目界耳濡目染有關,仔細回味一下就不難發現,星爺表演的大量動作和表情都融入了動畫片的表達方式。周星馳電影中的招牌表情從得意的哈哈大笑,到雙手抓腮齜牙裂嘴表示驚恐等等就是照搬卡通表情,比如《唐伯虎點秋香》裏面唐伯虎帶着東揚西蕩一干人等雙手垂立胸前、踮腳細步做鬼鬼祟祟狀,這些都是美式動畫裏面十分深入人心的表達方式,而華夫人等一幫子人表示“暈”一下子後仰倒地,雙腳倒立於鏡頭的情境則是日系動漫常見的畫面。這些動畫片的因素周星馳相當堅持和充分地運用,《功夫》裏面包租婆和星爺的追逐奔跑中,雙方化推爲輪,包租婆最後撞牆滑落這就是典型的動畫片。

電影作爲一個成人童話,周星馳堅持地以一個未成年人的表達方式去表達,當然剛開始當然會被業界認爲這是風格不成熟不穩重,表演不深入不細膩。周星馳的所有影片幾乎你都可以當成一本具象化的動漫來看,所以他的片子更受年輕人追捧。但是從這些手法來看就可以看出星爺“思無邪”一個起點是他是以一個孩子的方式去表達電影,他的電影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一個孩子式的模仿和雜糅。

我們再分析星爺電影的結構,其實很簡單,走的是《灰姑娘》《醜小鴨》的路線:一個小人物首先很卑微,遭受強者的欺凌,然後一個偶然契機因爲自己的品質和堅持轉化爲奇蹟,最後大團圓結局。星爺早期很多屌絲逆襲的片子都是這結經典的童話套路。後來這套路複雜化了一點,就是主角先從高處跌落,再蛻變重生重新登上人生高峯。這就是《食神》《武狀元蘇乞兒》的套路。到星爺自導的片子,從《少林足球》到《長江七號》再到《美人魚》星爺孩童視角的痕跡更爲突顯。

周星馳電影掀起票房風暴後,香港很多其他的喜劇界人物,比如王晶、劉鎮偉、鄭中基都大量借鑑周星馳的手法,卻怎麼就喚不起觀衆的共鳴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呢?叫獸的《萬萬沒想到之西遊篇》從技巧到結構其實都非常的周星馳爲什麼就遭遇了那麼多的口水呢?因爲只以孩子的方式表達電影是遠遠不夠的,周星馳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他的電影同樣是以孩子的眼睛來看待這個世界、以孩子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世界,而這種精神氣質很難複製。

這個孩童式的赤子之心就是周星馳電影的獨特氣質精神,或者說精髓,或者說這就是題主所關心的魅力。一般的周星馳風格模仿電影往往只能得其形未能得其神。小孩子去模仿大人總是別開生面的,但是如果大人去模仿一個小孩子那就怎麼看怎麼彆扭。一般模仿者用星爺的風格去表達喜劇效果,觀衆眼裏他不會像一個小孩,反而更像一個傻子。這個尺度的拿捏似乎只有到了周星馳手裏才渾然天成。

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我就從形而上的角度說一點我心目中周星馳電影最與衆不同的精神特性,我認爲這就是一般模仿者沒有觸及到的周星馳的神。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電影也必然要反映現實。電影尤其是商業電影的敘事,就是首先要樹立一組矛盾然後主人公在這組困境中化解矛盾。電影開篇時如何設置一個能引人共鳴的矛盾,然後影片再如何進一步推進引人入勝地化解這個矛盾,這就是電影的魅力來源。周星馳電影的整體風格是從香港的商業動作片裏脫產而出的,所有動作片都會面對和回答一個現實問題——社會公正的主題。這樣你纔可以名正言順地大打出手,如果首先的情景設置不好引不起觀衆共鳴而莫名其妙亂打一氣,這電影是無論如何也立不起來的。可以說動作片就是以一個簡單直接的方式滿足人們追求公平正義幻想的成人童話。

面對不公正的境地傳統電影表達路徑似乎只有兩條可走,就是主人公壓抑自我,最後無法忍受,爆發。或者主人公忍氣吞聲,最後接受現實,出人頭地,重新獲得對手的認可和自己的尊嚴(光明點的就是感化對手,陰暗點的就是自己黑化)。而星爺的電影在面對這個問題是,有他獨到的應對方式。面對不公和欺凌,我們該當如何?從這個出發點開始,星爺的電影從開始就表現得很奇妙,他的影片大多塑造着欺凌的情境,把現實中強權的強悍放肆和社會的不公淋淋盡致地予以放大,讓主人公在被強者無情的欺凌中喚起觀衆對現實中不公的無奈,把情緒帶入電影。但是星爺影片主角對這種被無情摧殘的弱勢境地的反應卻鮮有憤怒,而往往只停留在一個點上:不解。他沒有表達出憤怒和反抗的情緒,也沒有表達出退縮恐懼的消極,而是以一個孩童時的赤子之心迷茫而無助地看着這個世界,傳達出一個潛臺詞就是:“這是爲什麼”?這一點微妙的區別卻不知不覺間深深地撩動了很多觀衆內心的琴絃。所有的電影裏,只有星爺的電影用這個態度去破這個題。

從這一點出發他很多電影的後續結構就可以得到自己獨特而有力地支撐。所以周星馳電影主人公最後小宇宙爆發使出洪荒之力時,他本身其實也是迷茫而目的性不強的,所以到最後打到大反派或抱頭鼠竄、或灰飛煙滅或幡然悔悟都顯得很自然。再說句題外話,作爲李小龍的鐵粉,星爺解決了李小龍式英雄的困境,而他繼承了李小龍是電影的一個精髓,就是節奏感。個人覺得李小龍電影一個顯著魅力,就是他對電影中各個人物的出場和烘托渲染十分出彩的,對劇情的推進節奏比好萊塢式電影要慢,但是步步爲營,顯得沉穩而厚重。而且從周星馳的很多電影,尤其是他導演的片子《少林足球》《西遊降魔》就可以看到星爺對這個節奏感把握還是有獨到的領悟的,電影人物的出場及其音樂渲染都深得李小龍電影的精髓,這種節奏也與他比較簡單的電影結構相契合。

星爺解決了傳統動作片的困境,他的影片不塑造英雄,他所有成功塑造的形象本質上都只是一個孩子,而且大多是個小孩子。(在我印象裏《大話西遊》裏的至尊寶算是星爺電影主人公里面心理年齡的最大值了,接近了青春期邊緣,都開始觸及青春叛逆和懵懂的愛情了)。他們對善惡沒有大是大非的認識昇華,弱則帶着孩子式的自私怯懦和狡黠,強則帶着孩子式顯擺賣弄和放肆,這種孩子式的人物性格又承載了小市民的市井形象加以包裝,進而深得人心。從星爺的影片裏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落魄時的無奈、風光時的幻想,也可以看到孩子式的自由,而一個孩子一般的小缺點觀衆都是可以接受包容的,這些小瑕疵反而可以裝載更多市井化的喜劇娛樂效果。

這樣一來星爺對喜劇的料可以隨着性子來,給抖包袱創造了巨大空間,對待孩子我們總是寬容的,如果你能魔法般催眠觀衆讓他們像看待孩子一樣看待這個主角和這部電影,那麼你怎麼放肆和狡黠都是可愛的,電影怎麼有缺憾都是成功的。星爺內心深處的孩子似乎是個自尊心受挫的熊孩子,總是模仿這外部世界的強者想當一個壞壞的孩子王。面對異性他首先充滿着排斥,時常以最壞的惡意去醜化異性,最後異性展現出巨大的善意和付出後形象終於光彩照人讓人眼前一亮,最後王子和公主終於在一起了,他們收穫的是愛情嗎?不,反正給我的感覺就是“我們現在可以一起玩了”。星爺電影裏時常開黃腔,但是你卻感覺到不到多麼,反而是小孩子生硬模仿成人世界的逗趣。有一些電影的開篇宏大而壯闊,但是堅持不了幾分鐘星爺就兜不住了用小孩子戳穿皇帝的新裝的方式一樣來擊碎那種硬闆闆的高大上。

綜上,這就是我眼裏周星馳電影的魅力:以一個孩童式地赤子之心去面對這個世界,引人共鳴,畢竟孩子最容易打動人。然後用一個孩子式的言行去對待世界,無論是戲謔還是嘲諷、是融入還是重塑這個現實中充滿無奈和不公的世界,都能調動觀衆最大的善意去包容和理解。

當然,用孩童式的模仿和雜糅去解析和解構現代社會的困境,面對現實問題他給不出任何答案,但對觀衆來說這已經足夠,因爲他引人共鳴和回味。周星馳電影,簡單卻獨特,誇張卻真誠。爲什麼星爺的電影總是讓人能一看再看,因爲潛移默化中讓你接受了他只是個孩子的設定,他影片的魅力就是悄悄地告訴觀衆,現實中好多的無奈和困境,但是也有很多快樂和希望,具體是怎麼回事,其實我也不清楚,但是有時候我們不妨以一個孩子的赤子之心來看下這個世界。一言以蔽之,周星馳電影的魅力最奇妙之處在於,從星仔到星爺周星馳內心深處似乎總是個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