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的煩惱

資本市場已進入冬天,創業公司獲得融資的機會和金額都在大幅下滑,公司自我造血能力至關重要

劉以秦 | 文

11月21日上午10點,北京望京地區的一個路口處,幾名穿着每日優鮮制服的配送員坐在電動車上閒聊,背後是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倉內揀貨員在快速地分揀商品,按照訂單分裝好後,放在門口的貨架上,等待配送。

此時還不是訂單高峯期,爲了能夠提高效率,配送員會多等幾個訂單,一起送出。倉內的牆上掛着配送員的薪資說明,一天配送單量越高,拿到的提成也就越高。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時間接近中午,大家明顯繁忙起來。望京倉一天會送出1500單,擺放在不同溫度區的水果、蔬菜、魚蝦、零食和日用品,會被送到方圓3公里以內的寫字樓、居民區中。在北京,每日優鮮類似這樣的前置倉有300多個,在上海,已經超過400個,全國範圍內,前置倉數已經超過1500個。

生鮮零售行業的“獨角獸”每日優鮮成立於2014年,第三方數據機構Mob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生鮮電商領域每日優鮮的MAU(月活躍用戶)排名第一,爲270萬;永輝超市旗下的永輝生活排名第二,爲190萬;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排名第三,150萬。

每日優鮮迄今共獲得8輪融資,融資總金額近9億美元。目前業內普遍認爲每日優鮮的估值是30億美元,每日優鮮未向《財經》記者確認這個估值。

但靚麗的成績單並不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我們反覆計算,發現每日優鮮很難盈利。”一位曾經參與投資每日優鮮的投資人對《財經》記者說。

另一位曾經考察過每日優鮮的投資人對《財經》記者表示,每日優鮮覆蓋的人羣體量不大,只有一、二線城市的部分消費者,相形之下目前的估值偏高。

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FO王珺對《財經》記者回應稱,外界看到的還是半年或者一年前的每日優鮮,“但公司是在動態變化的,每日優鮮的算法和數據能力以及對供應鏈的管理能力,已經做到行業領先水平”。

生鮮零售是個大賽道,前瞻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生鮮市場規模已超過2萬億元。生鮮品的毛利也很高,如果零售商直接從一級批發商進貨,進貨和零售的價差可達到60%以上,經過多層損耗和成本後,行業平均毛利仍在20%左右,而A股上市零售企業的平均毛利率在15%左右。

每日優鮮尚未盈利,資本市場已經進入冬天,創業公司獲得融資的機會和金額都在大幅下滑,接下來,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至關重要。

技術能做到的和做不到的

每日優鮮望京前置倉的一個角落裏,堆放着等待被回收處理的蔬菜水果,其中一些是因爲各種問題被用戶退回,還有一些是工作人員在分揀時挑揀出的殘次品。

一天的營業時間結束後,未被買走且已不夠新鮮的生鮮品,會和這些殘次品一起,裝車、拉走,處理掉。

這部分就是生鮮行業的庫存損耗。相比其他商品,生鮮產品保質期短,容易破損,損耗率高。在傳統的生鮮門店裏,有經驗的店長會綜合各類因素,預判未來的銷量,決定進貨的品類和數量,在合適的時間段進行打折促銷。

前置倉也有店長,望京前置倉的劉店長此前在大型超市工作過,不過這裏不需要他來進行銷售預測和打折促銷,每日優鮮依靠的是算法和數據,來精準預測。

納入這一套數據體系中的,除了區域內用戶購買數據,還有天氣、節日,甚至包括當下的社會熱點等。機器會自動抓取這些有可能影響銷售走向的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王珺介紹稱,目前每日優鮮的庫存損耗率不到2%。

在傳統線下門店,需要平衡庫存損耗和貨品滿足率,少配貨能夠減少損耗,但也影響銷售額。王珺稱每日優鮮的貨品滿足率能達到93%,即營業結束時,有7%的商品缺貨。他同時提到,一些便利店的缺貨率高達40%。

93%的滿足率與不到2%的庫存損耗,加起來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數據。一位生鮮行業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普通的生鮮門店的庫存損耗是15%左右,大型超市,可以做到5%,行業平均水平是10%。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到,在一些中小型門店中,由於覆蓋的用戶範圍不大,厲害的店長也可以通過經驗,達到這樣的水平。

王珺認可經驗豐富的店長的能力,但作爲一家規模化的零售企業,培養1000個這樣的店長,要花費巨大的資金和時間成本。王珺研究過,一家生鮮門店,要配備6個工作人員,4個老手帶2個新手,9個月的時間可以把新人帶熟,然後分配到其他門店去當店長。

“這樣的複製速度慢了。”他說。

技術驅動的優勢是穩定、高效,可快速複製。王珺回憶,最早公司開始推行技術驅動時,很多人都不看好,“一開始缺貨率高達30%”,但很快,技術在實際的應用中,不斷優化,“以前總有同事想進行人工干預,後面大家就發現,算法更好”。

但損耗不止存在於庫存環節,只要在中間加一道工序,多一個小動作,更多的損耗難以避免。以每日優鮮爲代表的生鮮電商,就是在普通生鮮門店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動作,其中很多環節,目前的新技術也無法改善。

在業內,菜市場售賣的生鮮品被稱爲“原材料”,每日優鮮售賣的,是“商品化的菜”,表面來看,只增加了一個包裝成本——通常一份蔬菜和水果的包裝成本約0.3元到0.5元,但增加的隱形成本不止於此。

一份500克的櫻桃,被裝到一隻成本約0.3元的包裝盒中,還需要0.5元到0.8元的人工成本。另外,一盒櫻桃很難精確到500克,基於用戶體驗的考慮,只能多不能少,平均下來,還會增加5%左右的成本。不僅如此,包裝後的產品,由於體積變大,運輸效率更低。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計算損耗率時,除了包裝損耗,這些額外的成本都需要計算在內。

此外,相比線下門店,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即時配送”模式還增加了前端的履約成本。

望京倉佔地約400平方米,需要配備30名工作人員,其中20名配送員。相比線下門店,前置倉租金成本低,但需要付出流量成本。

王珺稱目前每日優鮮通過社交裂變,一個獲客成本是30元-40元。這是首次下單用戶的獲客成本。想要培養出一個有穩定復購率的用戶,至少需要連續下單6次。

一家生鮮企業創始人過去一年仔細研究了生鮮電商的商業模式,他發現,想要吸引用戶再下一次單,需要付出約13%的訂單成本。“如果你一段時間沒有下單,App會主動給你發一張優惠券,來吸引你復購。”他告訴《財經》記者,“算下來,獲取一個穩定的用戶,大約需要200元。”

這都是技術無法解決的難題。在新技術浪潮已經全面到來時,不少零售企業都在推動技術變革,通過銷量預測算法模型來進行智能補貨,已經成爲行業標配。

目前每日優鮮的團隊人數超過2000人,其中技術團隊人數超過700人,各個業務線也都已經確定了技術驅動的核心。每日優鮮還將推出第三代前置倉,利用機械臂實現分揀的無人化,進一步減少人力成本。

但技術並非萬能,就像一個再有經驗的店長,也無法預測到一個人明天會不會進店來買水果,再智能的算法,也無法覆蓋到零售的每一個環節。

今年“雙十一”當天,望京倉收到一個訂單,地址剛好在隔壁,劉店長拿起打包好的貨品,小跑送過去,從下單到收貨,僅花了5分鐘時間。

訂單高峯期時,他要去活鮮區兼職殺魚,還要留心各個員工之間是否會因爲訂單產生矛盾,以及處理用戶的投訴,這些,都是技術之外的角落。

未來兩年衝千億

去年,華東地區的生鮮市場開戰了。

2018年初,每日優鮮宣佈在華東市場投入10億元,快速搭建前置倉,同時用補貼來加快用戶獲取速度,競爭對手叮咚買菜的補貼力度更大,推出了“一根蔥包郵”業務。

叮咚買菜成立於2017年,成立之初就瞄準了華東市場,以上海爲出發點。叮咚買菜的融資速度幾乎前所未有,僅在2018年內就完成了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Tiger Global Management、高榕資本、達晨創投、紅星美凱龍等;2019年6月,又完成了一輪融資。叮咚買菜未透露過任何一輪的融資金額。

其中,Tiger Global Management也是每日優鮮的投資方。

北京一家投資機構的投資總監長期關注生鮮領域,他告訴《財經》記者,一個投資方,同時投資兩家同一賽道的競爭對手,說明“看好行業,但並不確定哪家公司能走到最後”。

華東地區的激烈戰爭到今年下半年開始熄火,叮咚買菜開始收取配送費,每日優鮮的補貼力度也逐步減弱。

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的激烈競爭,源自資本市場對生鮮賽道的熱情。前述投資人表示,生鮮的消費特點是高頻、剛需,沒有一個消費品的購買頻次比生鮮還高。

但生鮮電商要解決的問題是,“前置倉+即時配送”模式能覆蓋到多少用戶?

即時配送的成本不低,除了配送成本,還包括揀貨成本。一家生鮮創業公司創始人告訴《財經》記者,揀貨加配送成本,一單大約需要8元錢,王珺也提到,一單的配送成本是4元錢左右。

目前每日優鮮並不向用戶收取配送費用。王珺認爲,即使不收配送費,當客單價達到80元時,也能實現盈利。目前生鮮行業的毛利是20%左右,除去10%的履約成本,確實有盈利空間。根據王珺提供的數據,目前每日優鮮的平均客單價已經超過80元,未來有可能達到100元。

這在生鮮零售領域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線下生鮮零售門店的平均客單價只有30元左右。一些業內人士認爲,每日優鮮80元的客單價包含了優惠券的金額。

對此王珺表示,目前北京、上海的券後平均客單價能超過80元,其他城市券後平均客單價大約爲75元。

前述投資人表示,這樣的客單價說明每日優鮮的目標用戶羣非常明確,就是一二線城市中有生鮮購買習慣且對價格不敏感、需要配送上門的人羣。他經過長期調研,認爲這部分羣體佔生鮮用戶的20%-30%。

王珺也認爲,前置倉模式確實更適合於一二線城市,因此在三線及以下的區域,每日優鮮孵化了社交電商“每日一淘”,不做前置倉,送貨也通過與本地的生鮮供應鏈合作。

每日優鮮顯然不滿足於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每日優鮮以果品起家,最初僅有500個SKU,目前已經擴充到3000個,其中生鮮類約1000個,其他SKU包括酒水飲料、零售、日用品等。在部分區域內,每日優鮮還增設了熱食和咖啡配送,且如果訂單中包含咖啡,配送時間要求在半小時內。

近期,每日優鮮又增設了“優鮮超市”,隔日送達,服務長尾需求。王珺稱這部分的品類會逐漸擴充至3萬個。連鎖便利店龍頭711平均一家門店的SKU約爲3000個,大型超市的SKU超過3萬。這說明每日優鮮試圖變成一個線上便利店,甚至是線上超市、線上大賣場。

王珺表示,未來三年,每日優鮮要發力基於智慧營銷、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的智慧零售系統,在全國TOP 30城市將前置倉模式做深做透,並在2021年成長爲規模達千億的生鮮零售企業。今年,每日優鮮的GMV(商品交易總額)預計可達到200億元。

永輝超市(601933.SH)目前的市值爲700億元人民幣左右,2018年收入爲705億元,今年前三個季度總收入爲635.4億元。

市場廣闊,競爭慘烈

過去幾年,生鮮作爲高頻、剛需、市場規模大的行業,被資本高度關注,催生了一批生鮮類創業公司,但行業固有的高門檻又讓不少創業者退出賽道。

2014年成立的水果電商平臺“許鮮”已經倒閉,曾在一年內鋪出10萬個無人生鮮貨架的“果小美”也難以爲繼,最新消息是,成立於2015年的生鮮電商平臺“呆蘿蔔”資金鍊斷裂。

五六年下來,還在市場上的創業者都具有相當實力,盒馬背後有阿里的資金和技術,永輝是超市龍頭,生鮮供應鏈是其傳統強項,美團這樣的平臺類公司流量優勢明顯。

每日優鮮要面對的競爭對手還不止這些大玩家們,遍佈城市各個角落的菜市場、生鮮門店都在爭奪用戶。隨着每日優鮮SKU的增加,接入外賣平臺的便利店也被納入競爭圈,每日優鮮新上線的優鮮精選業務,與天貓和京東的部分業務重合。

目前每日優鮮將盒馬當做最直接的競爭對手。生鮮行業想要做大,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在這個維度上,盒馬背靠大樹好乘涼。每日優鮮儘管也有包括騰訊在內的多家明星投資方,但投資人們似乎不願意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騰訊在生鮮領域的投資佈局力度非常大,除每日優鮮外,也投資了永輝超市、生鮮零售企業天天果園,以及有生鮮業務的拼多多和京東。今年3月,騰訊領投了生鮮連鎖品牌誼品生鮮。

社區團購是新崛起的勢力。社區團購通過微信羣運營,獲取一個小區的用戶,用戶提前在微信羣預訂,根據預訂的數量配貨,到貨後,用戶去小區門口的取貨點領取。

這一模式的劣勢是很難規模化,優勢則是免去了前端履約成本,庫存損耗幾乎爲零,流量獲取成本也低,因此利潤空間更大。

部分業內人士認爲,最適合生鮮的商業模式還是線下門店。

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消費者的購買心理。以榴蓮爲例,在線下水果店購買一顆榴蓮,回家發現並未熟透,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人會選擇放兩天再喫;而如果在生鮮電商上遇到同樣情況,則有更大可能選擇退貨和投訴。

此外線下門店的想象空間或許也更大。以盒馬爲例,服務對象也是相對高淨值人羣,但因爲有門店這個業態,可以通過對貨架的科學擺放,做高價商品的“組合拳”銷售來提高毛利率,以及提供配套的店內服務來增加用戶黏性。

也有一些投資人認爲,每日優鮮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想象空間同樣廣闊,因爲過去幾年互聯網公司表現出高度的靈活性,經常會有想象不到的新模式冒出來。

無論投資端或企業端的評價如何,每日優鮮這樣的新零售業態已經改變了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消費者用更低的價格,享受到了更快捷的服務、更好的品質,這背後是資本和技術的力量。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還在繼續,消費者還將看到更多的新事物。

作者爲《財經》記者,《財經》記者吳瓊對此文亦有貢獻,原載2019年12月9日《財經》雜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