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香港信报消息称,支付宝中标香港地铁二维码收费系统。正式成为香港地铁移动支付官配。据了解,参与此次港铁二维码收费系统招标项目的有visa、微信、支付宝、八达通等多家移动支付。

这多家支付机构最具竞争力的无疑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但最终微信支付铩羽。昨晚,腾讯刚刚公布了2018年Q3季的财报显示,微信游戏方面首次出现下跌。移动支付和云计算是增长亮点,但未到24小时就收到支付业务拓展失利的消息,这对高喊产业互联网的腾讯来讲,无疑是个打击。

港铁这个合作伙伴很特殊,港铁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铁运营公司,运营着10多个国家的地铁线路,这个合作可能会影响深远。

其实,腾讯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发展海外市场,包括主力业务游戏和社交工具QQ、微信。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微信支付正式落地12个国家,支付宝共接入31个国家,支付宝海外扩展的早,目前是微信支付的近三倍。二者在综合竞争力上,微信支付还有不足。

同时,受去年脸书数据门一案波及,马化腾连夜叫停欧洲的QQ业务,据一国际组织研究数据表明,所有的社交软件中,腾讯的QQ、微信的个人隐私安全系数为零。依托于微信的支付功能就显得很牵强。毕竟,在国际上,更看重的是个人隐私保护。 不比国内宽松的成长环境。这也是为什么腾讯的每一次走出国门都举步为艰。

进入2018年后,腾讯的日子不好过。算上Q3财报,腾讯已经连续3个季度的下滑。且腾讯游戏首次出现负增长4%,意味着游戏暴利的时代已经结束。

今年年初开始,国内游戏监管越发收紧。两会期间,多名两会代表呼吁对游戏行业加强监管,减少青少年因玩网游造成的家庭悲剧。

各大央媒、社会各界舆论纷纷对网络游戏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质疑和呼吁。今年9月教育部、广电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严控游戏版号审批制度。同时,文化部相续出拳监管游戏。

据了解,目前为止,广电总局已经不在审批游戏版号。之前还被腾讯游戏给予希望的"绿色通道" 据知情人士称,已不再通过绿色通道颁发许可。游戏监管长期化,短期失效的可能性不大。不仅是腾讯游戏,这对于游戏行业而言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导致腾讯下狠注的几款吃鸡游戏打了水漂,变现无期。

在本季财报中,腾讯的"其他业务"收入率的同比增长69%及环比增长16%中,主要来自支付相关服务及云服务的贡献。虽然,腾讯的云计算和支付收入呈增长趋势,但整体增速大幅下滑,导致营销成本也不断增加。难以支撑腾讯新的增长点。且腾讯金融多次违规行为引起金融监管风险加大,也是阻碍腾讯增长的因素之一。

虽然,整体网络广告业务同比增长47%、环比增长15%,至162.47亿元,占总营收的20.16%。相比腾讯的体量而言,腾讯网络广告的挖掘力度并不理想。

内容生态方面,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国家网信办等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从10月20日启动的专项行动,已依法依规全网处置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

10月26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就微信公众号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络小说问题约谈了腾讯公司。腾讯财报前一天,腾讯被网信办约谈,对公众号自媒体主体责任缺失,疏于管理,放任野蛮生长,造成种种乱象,提出严重警告。这说明除了游戏、金融外,腾讯的内容流量也将受到监管的制约,监管风险增加。

腾讯除了要面对各方不断增加的监管风险,还要对抗来自同行挑战。今年年初,今日头条与腾讯开撕,头条内容不能在自由分享在微信朋友圈里,紧接着,马化腾与张一鸣在朋友圈开始互怼。两位大佬毫不避嫌,意味着流量之挣不可避免。当然,腾讯除了严防头条,抖音、快手等独角兽也是腾讯严防死守的对象。守住流量端口,似乎成为腾讯最后的一块阵地。

综上看来,腾讯TO C业务受着越来越重的监管风险。改变成为腾讯必然之路,前不久,网上传来腾讯改组,建立6大事业群。调整发展方向有意避开监管风险,开始to B能力猛补。

但社交起家的腾讯更擅长toC,toB 能力不足,也让腾讯痛失港铁这一大单,这给产业互联网才起步的腾讯当头一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