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汗水,伴着银翼飞翔

    烈日、高温、台风……这段时间,南京开启了“蒸煮模式”。
  与气温一同攀升的,还有人们出行的热情。7月以来,南京禄口机场进出港航班单日最多达682架次,日均客流量持续保持8万多人次的高位。
  为保障万千旅客平安出行,有这样一群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通讯员 杨文彦 李晗旭 房天翔 潘东城 本报记者 董洁

  9时/机务工程师蒋健

  早上9时,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MF8073航班平稳降落。
  负责该架飞机放行检查的机务工程师蒋健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此时,无遮无挡的机坪已如一个大蒸笼,地表温度高达60℃。
  蒋健沿着飞机检查单规定的线路,不时地弯腰、蹲下、站起,仔细查看发动机是否有渗油、机身蒙皮是否有损伤、起落架轮胎是否有磨损……
  很快,豆大的汗珠就挂在他的脸上,后背也湿透。“虽然飞机发动机已经停转,但尾喷的温度依然高达300℃。”蒋健说。他手里的维修工作单有好几张,大大小小加起来有近百项。“每个细节都要检查到位,不能有半点含糊。”
  一架飞机检查下来,需要20分钟。
  暑运期间,每位机务工程师每天放行9-10架飞机,经常要两三个小时连续作业。
  “干机务这行,就是要能吃苦!”蒋健擦了擦头上的汗珠,笑着说。

  10时20分/装卸工张行才

  头顶烈日,耳边是螺旋桨发出的轰鸣声,脚下是滚烫的机坪,双手在不停地搬运行李……
  当旅客在机舱享受清凉时,机场的装卸工们却在紧张忙碌着。
  10时20分,正值禄口机场进出港航班高峰。机坪上,3名装卸工分工合作,将飞机腹舱的货物送上行李车。他们要在狭小、闷热的腹舱内,猫着腰,不停地将货物搬上输送带。
  张行才1999年进机场工作,从事地服装卸工作,一干就是19年。
  他告诉记者,中午是航班进出比较密集的时段,常常是刚坐下来扒两口饭,指令一来,立马撂筷子往外奔,有时候一顿午饭分好几次才能吃完。

  11时/监护员沈旻

  机坪上,伴着浓浓的机油味,沈旻身着黑色短袖制服、反光背心、长裤、厚底皮靴,正在负责一架飞机在机坪停留期间的监护。
  虽然满脸是汗,但他一直以标准姿势站立。
  作为禄口机场安检监护科的一名监护员,沈旻的职责是对飞机进行安全监护,防止无证、无牌人员和未经安全检查的行李物品登上飞机。
  这是维护飞机地面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
  正常情况下,监护一架飞机的时间在1-2小时左右,一个班上下来,要在烈日下站9-10个小时。
  烈日下,阳光无情地烧灼着他们身体裸露的皮肤,耳畔不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
  有人说,“不就是看看飞机,谁都能干!”可是,一名合格的监护员需要具备很多知识——远看飞机轮廓,就能分辨飞机型号;听听发动机尾部传来的轰鸣声,就能区分出是空客还是波音;从简单的外语会话到世界各国礼仪,都要学习。
  “身为机场安全的重要一环,看着一架架飞机平安起降,很自豪。”沈旻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