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位高人雅士, 是非常傑出的軍事家, 政治家, 爲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這一個角度看到了諸葛亮的偉大, 並據此成爲儒家的典型形象代表。

1 智慧之化身

一說起《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 第一反應就是多智近妖, 如果深入去看, 這種“智”更有神仙化的傾向, 比如第三十八回, 就有點明“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所以諸葛亮形象中的智不得不提。首先, 諸葛亮更重視戰略大局, 而略小節。這從隆中對就能夠明顯看出諸葛亮在戰略佈局上的造詣, 並隨《三國演義》劇情的發展, 也證明隆中對成爲劉備集團最佳的發展戰略, 而此時的諸葛亮僅27歲。《三國演義》中寫到“孔明未出茅廬, 已知三分天下。”其次, 在戰略上蔑視敵人, 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可謂用兵如神。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 這實際從一定程度上是諸葛亮選擇了劉備, “臥龍, 鳳雛, 得一可安天下”, 諸葛亮 (臥龍) 本質上並非布衣, 而是世家子弟, 並且擁有龐大的人際關係網, 這種資源可以說在任何一個勢力都能夠得到重用, 但是唯獨劉備這裏最需要諸葛亮。從而在劉備通過其考驗後加入劉備陣營, 並且一出山就更是將自己的名號廣而告之, 即曹軍十萬進攻劉備, 諸葛亮令在營地周邊豫山林中設伏, 並明確要求關羽領軍一千埋伏且放過曹軍部隊, 待南面起火出擊燒曹軍後勤, 張飛另領軍一千在另一處設伏, 出擊信號同樣是南面起火, 同時命關平、劉封於博望坡放火。在諸葛亮眼中火可成百萬雄兵。可見諸葛亮的用兵能力。第三, 料敵先機, 多智近妖。比如孟達造反情節中, 諸葛亮便早已聊到孟達造反必然失敗, 因爲其對司馬孟達的計謀、性格等了如指掌, 從現代的角度來說, 諸葛亮還是一個行爲心理學大師, 通過掌握對手的詳細信息來判斷對手的動向。實際在三國演義當中很非常多這樣的例子, 如夏口設伏曹操敗軍, 再如諸葛亮入川之初便佈下八卦陣, 後來阻了陸遜大軍的乘勝追擊。更是有空城計將諸葛亮的智謀提高到神仙的程度。當然八卦陣這種帶有玄幻性質, 有畫蛇添足之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諸葛亮的多智, 過分的理想化了。第四, 諸葛亮在軍事裝備上同樣非常有造詣, 是非常偉大的發明家, 像木牛流馬、連弩、孔明燈 (孔明燈出自北伐時期司馬懿圍困諸葛亮時) 等等, 其中孔明燈更是後來熱氣球的起源。

2 治世之能臣

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塑造成爲了“經綸濟世之士”, 在全書中是核心人物。在清代毛宗崗父子的評改《三國志演義》中更是將諸葛亮美化得無以復加, 如古往今來賢相第一人。他是治世能臣, 其強調爲官者應不謀私利, 廉潔奉公。“得其財帛不自寶, 得起子女不自使”是諸葛亮對領軍將領的要求, 在《自表後主》中更是將諸葛亮的這種爲官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作爲蜀漢國主之下第一人由此情操非常可貴, 更加可貴的是執行嚴厲的措施治理政治腐敗。爲此以儒家爲主體, 結合法家, 兼收道家思想, 對於當時來說在治國理念上是非常先進的。並且最終爲蜀漢獻出生命, 自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 劉備的勢力就開始逐步壯大, 並在建安二十六年在成都幫助劉備成立蜀漢政權, 諸葛亮成爲丞相, 主理朝政。當劉備病危, 託孤時告訴諸葛亮“可自取”, 雖然劉禪被稱爲扶不起的阿斗, 但諸葛亮並未自取, 而是盡心盡力輔助劉禪, 並最終病逝與五丈原, 逝世時尚處於軍中, 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 儒家形象之代表

諸葛亮本是世家子弟, 處於統治階層, 但有雅士之風“我本是臥龍崗閒散人”。在劉備三顧茅廬中, 第一次上臥龍崗, 則聽有人吟詩, 第二次上臥龍崗再一次聽到吟詩 (第三十七回) , 此處可表現諸葛亮的雅士形象1。說明其是文人, 而讀書一般都是世家子弟的特權, 隨後種種諸葛亮的種種表現使其成爲儒家的形象代表。儒家有一種很重要的思想,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國治理而後天下平。這是大學粒的一段, 歸納爲內聖外王, 用現代的眼光來說, 可解釋爲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恆心。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人, 他是雅士,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理想匡世濟民;有道德不謀私利, 廉潔奉公, 體恤百姓, 嚴於律己;有恆心, 哪怕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核心人物, 其形象可以算作是一類社會階層的理想化表達, 同時也代表了儒家, 這有其歷史原因。當然對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並不需要過度的解讀, 一般對諸葛亮的認識就是多智近妖, 治世之能臣, 上文對此進行了分析, 可能有所不足, 但希望能夠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進一步闡明諸葛亮的形象, 並正確認識諸葛亮這個人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