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文豪特約記者董振剛王曉盼)近日,在甘肅省委黨校,教職工們結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後,卻並未着急回家,而是默契地前往自己的 " 責任田 ",撿拾綠化帶中的垃圾,擦拭小廣場上的座椅 …… 一派繁忙的景象。

這只是省委黨校在創城工作中一個縮影。像這樣的 " 責任田 ",在省委黨校的校園裏共有 36 塊,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創城志願服務區。工作中,他們是傳播知識的教職員工,工作和生活之餘,他們是 " 交通勸導員 "" 環境保潔員 "" 文明引導員 "……

自新一輪創城工作啓動以來,甘肅省委黨校與安寧區上下聯動、校地對接,教職員工們以身作則不斷探索,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明新風尚,久久爲功開展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爭做創建文明城市的排頭兵。

時值初冬,小雪花零零碎碎掛在雪松枝頭,爲校園增添了一份浪漫。記者看到,學校的主次幹道、電子大屏、宣傳櫥窗,文明創建公益宣傳標語隨處可見;教室走廊文化氣息濃郁,漫步在校園裏,讓人心情舒暢。

據瞭解,省委黨校依照校園實際情況,在八條主次幹道,按照 " 四縱四橫 " 的分佈,分別設置道旗、文明提示牌等,形成多層次、立體式的宣傳構架,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主體班次教學內容,使其進教材、進課堂、進學員頭腦,切實提高了學員及黨員領導幹部道德素質。

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學習教育,採取講、說、唱、誦、學、送等多種形式,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教育引導教職員工自覺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抵制和反對各種不文明現象,樹立黨校職工和學員的良好形象。

爲了給廣大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黨校在 " 智慧校園 " 打造方面,建設雲數據中心 1 個,萬兆校園網絡 1 張,兩大支撐平臺,20 個應用系統,3 大保障體系建設工程,全面構建國內領先,省內一流的 " 智慧校園 ",實現黨校信息資源數字化、協同工作流程化、決策支持智能化,以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體系助推省委黨校創城工作科學發展。並按照 " 月月有活動,處處展風采 " 的標準,組建了黨員志願者隊伍,組織在職黨員參加社區服務,積極開展 " 文明餐桌行動 "、送溫暖獻愛心、公共秩序志願服務、面向特殊羣體志願幫扶等志願服務活動。

" 把文明二字貫穿在教育教學中,讓文明成爲師生應該遵守的秩序,更讓文明成爲德潤心靈的火種,在學校點燃,向社會蔓延,塑造出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濃郁文明氛圍。" 省委黨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以點帶面,全域推進。據瞭解,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安寧區通過走訪調研、召開座談會、《致轄區高校的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加強校地聯動,注重溝通協調,按照 " 校地同心、上下同力、內外同步、軟硬同做 " 的工作要求,多次號召高校積極爭當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排頭兵,19 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十多萬師生以實際行動有力支持着創建工作。

點滴細節之間,有一種力量在生長。" 以前,行人亂穿、摩托車亂竄現象比較突出,有時過馬路等紅燈嫌麻煩,我自己也偶爾闖紅燈,現在,大家都能自覺地等紅燈。" 劉莉莉是安寧區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像她一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審視自己的行爲,做一個文明的人、一個高素質的人、一個爲美景增色的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