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金刚琢不只是一个法器,而有很深刻的寓意

在《西游记》里,能够上天入地、拥有七十二般变化、手持如意金箍棒,战斗力能够通吃天宫、人间、地府三界的孙悟空,曾经两次栽在了同一件法器的手里。在整部《西游记》里,一件法器能让孙悟空先后两次遭殃,这是非常罕见的。

第一次是在第六回,灌江口二郎神率领七圣捉拿孙悟空,以齐天大圣一猴之力苦战尚且能够势均力敌的时候,忽然从天上飞来一个物件,打中了孙悟空的脑袋,可怜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立时就昏倒在了地上,被二郎神杨戬捆绑了起来。这次被捉拿以后,孙悟空随后就遭受了五行山下被压500年的苦厄。

第二次是在第五十四回,孙悟空力战青牛精,正当青牛精处于下风,要被孙悟空降服的时候,这青牛精突然从怀里取出一个物件,望空中一抛,大喊一声“着”,孙悟空那根定海神铁就嗖地一下从孙悟空手里飞出,飞进了那个物件。手里没有了兵器的齐天大圣倘若再战,战斗力已经大大打了折扣,只好驾起筋斗云落荒而逃。

这个先后让孙悟空吃了两次大亏的物件就是金刚琢。金刚琢又名金刚圈,是太上老君在炼丹炉里炼制的法器,也是太上老君唯一使用过的兵器。但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作为一部经典名著,除过文笔、情节等有过人之处外,真正能够让一部作品拥有具备传播力和感染力的是其内在的深刻思想。

整部作品看起来人物(帝王将相、贩夫走卒、神仙、鬼怪、妖魔)众多,情节纷繁复杂,所涉的人、事、物不可胜数,但作者在任何一个角色设定、情节构思,乃至物品设置等方面都不是任意而为的,都是有着深刻的寓意在内的。例如太上老君的金刚琢,并非一件兵器或者法器这么简单,而是有着深刻的寓意的。

金刚琢是太上老君的法器,所以要说金刚琢的寓意,必须先从太上老君的身份说起。在《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身份是天帝玉皇大帝的国师,在道教里太上老君是教主。在真实历史上,太上老君名叫李耳,又名老聃,史称老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因为一部5000字的《道德经》而光照千古。

为什么说李耳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非创始人呢?因为在李耳之前,还有广成子、轩辕黄帝、周文王姬昌、商容等一些人,他们对道家思想的启蒙、进化、完善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到了汉代汉文帝时代,汉文帝刘恒非常崇敬道家思想,要求诸皇子以及朝廷重臣都必须熟读《道德经》,将对老子以及道家思想的推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广成子因为教授过轩辕黄帝,所以隐然有帝王之师和国师的地位。轩辕黄帝是华夏第一个帝王,而且是上古明君。刘恒也想让自己与轩辕黄帝一样,成为圣明伟大的君主,所以他也希望他所学习或者尊崇的人也具有广成子一样的地位。

但老子并不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或者第一人,总不能读老子的书而尊奉广成子吧!于是,刘恒以帝王之尊,提出了老子就是广成子的说法,认为老子就是道家的创始人。只有这样,帝王对帝王,国师对国师,才能提现对等的原则。于是,在这个时代道家就开始出现了《老子化胡经》或者类似的提法,《老子化胡经》后来也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

根据《老子化胡经》的说法,老子曾经转世为广成子,给轩辕黄帝传授道家思想,后来又给孔子讲述“礼”的内涵。再后来,老子西出函谷关到达了天竺国,点化了释迦牟尼佛。故而,中国自古就有道、儒、佛三教同出一源的说法。

汉文帝刘恒对道家思想的推崇并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而是将道家思想(黄老之学)作为治国理政的原则,以道家“清虚无为”的思想来治理国家、恢复民力、发展经济。也就是说,道家的思想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了治人、治国的工具或者说统治工具。

如果对比《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并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间,就大约在汉文帝时代。从汉文帝时期到唐太宗贞观年间,历时刚好800年左右。也就是说孙悟空也恰好是这个时期被压在五行山下的。虽然真实的历史时间是800年左右,而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是500年,但文学作品不可能将这个时间段说得太过精确,500也是古人经常使用的一个概数。

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代表的其实就是世间的反叛、祸乱、兵灾等有害势力,在诸多天兵天将都对这股力量无计可施、难以制伏的时候,太上老君出现了,金刚琢出现了,举重若轻、巧妙一击,就打垮了这个危害三界的势力。汉文帝刘恒时期,秦朝灭亡不久,天下经历长期的战乱,国力衰微、民生艰难,而且当时也有各种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意图再次制造祸乱,以便乱中取利。这个时候,汉王朝采取了“清虚无为”的道家思想,与民养息,让民力、国力开始恢复,也顺便化解了各种危机。

这个时间点、主要人物上的高度吻合,也充分说明金刚琢所比喻的,就是老子的道家思想。《西游记》上说,金刚琢善于变化,水火不侵,能套各种物事。其实,金刚琢的这些特点,也恰好符合“道”的特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至高无上、至大无外的,所以天地万物都可以被“道”涵盖和囊括;“道”又是一切事物的总根源,天、地、人以及其他的事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所以太上老君的那个金刚琢也就能善于变化,无孔不入,无所不在了。

(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