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近日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舉辦,本屆車展上國內外參展車企紛紛將目光投向純電動汽車領域。其中共展出新能源汽車182臺,一汽-大衆、標緻、雷克薩斯、北京奔馳等大小車企分別推出了自家企業製造的純電動車車型。

隨着純電動汽車在中國的快速發展,無論從資本、產業、技術上來看,我國上下游產業鏈均已經迎來了一個發展高潮。

政策資本雙驅動 迎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春天

補貼退坡給產業鏈帶來短期的衝擊加速了產業的洗牌,但我們應該看到,隨着2021年補貼的全部退出,產業扶持政策會由雙積分等制度進行接棒,新能源車行業將進入由電池技術進步帶動的整個行業成本下降的平價週期,行業逐漸進入銷量持續快速增長的通道。

而根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發佈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規定,未來汽車企業的油耗積分和新能源積分將實行並行管理,汽車製造商除了需要降低燃油消耗來獲取油耗正積分,還必須出售足夠數量的新能源汽車才能獲得相應的新能源積分。按照規定中提到的數據,生產或者進口量大於5萬輛的乘用車企業,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將逐年遞增。也就是說,如果一家車企年銷量有100萬輛,那麼在積分配額制度的規定下,到2018年,就需要有8萬分的新能源積分,如果按照一輛續航里程在300km的純電動車爲4分計,該企業就需要賣出2萬輛新能源汽車。如果自身銷量達不到,則要向別的車企購買積分,否則只能削減傳統燃油車的產銷量。這一規定加快了國內各個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生產與研發。

在國家政策影響下各企業也在尋求引入國際資本來進行自身發展,目前雷諾集團增資10億元人民幣,正式成爲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股東,並宣佈與江鈴在中國成立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據江鈴介紹,該公司未來將重點研發生產新能源電動汽車,通過整合兩家公司優勢資源,佔據純電動汽車市場高地。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與大衆汽車集團簽署合資企業協議,發佈合資品牌SOL(思皓),目前該公司生產的思皓E20X新能源電動汽車已經下線。安徽江淮還與大衆汽車集團(中國)、西雅特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根據協議,將共同開發一款面向全球市場的電動汽車平臺,用於生產江淮大衆車型。江淮大衆將於2021年前引進西雅特品牌,並共同進行電動化開發。

隨着外資的大批量入駐國產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內企業目前在純電動車方面發展也進入了一個高速期,僅今年1-3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4萬輛和29.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2.7%和109.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6萬輛和22.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9.3%和121.4%,據日本富士經濟彙總的預測數據顯示,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2202萬輛,而中國2035年的市場規模將佔到整體市場規模的5成。

巨大市場需求 帶動產業上游發力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國際資本的大批量入駐,作爲純電動汽車最重要組成部分的電池產業也得到了高速發展,整個動力電池上下游產業鏈在技術和產量上已經逐步開始追平國際水平。

在正極材料方面,龍頭企業高鎳三元材料技術研發正在逼近國外先進水平,已經實現規模化量產。容百科技也早在2017年就成爲國內首家實現NCM811材料大規模量產的企業,2018年已經實現銷量6000噸。

而合肥國軒高科和天津力神目前均已經開發出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的動力電池產品,這也意味着我國將提前實現2020年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的發展目標。

日前寧德時代研發團隊則攻克了高鎳三元材料及硅碳負極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率先開發出比能量(質量能量密度)達304Wh/kg的電池樣品,這一技術已經領先於國際水平處於動力電池行業的領先地位。

國內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隨着國家政策的導入和市場資本的加碼,在技術、產量上已經有了很大突破,未來隨着市場需求的逐步提高,產業未來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高峯期,國內企業目前已經在加速佈局未來市場,以期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