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分享個人生活 帶火新聞傳播 Vlog創作的春天來啦(網上中國)

葉 子 付悅欣 靳 宇

看着孫子雙手靈活熟練地把餃子皮一捏,兩個大拇指輕輕一擠,一個飽滿的元寶餃子就成了,老爺子準備拍個小視頻,給老夥伴們顯擺顯擺。

“爺爺,你在錄Vlog嗎?!”

“啊?五烙哥……這是個啥?”

Vlog是現在正流行的社交形式,即“Video+Blog”,視頻博客。互聯網分析機構艾媒諮詢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Vlog用戶規模達2.49億人,與你擦肩而過的每6個人中,就有1人觀看Vlog。

原汁原味的生活片段

對於Vlog,業界尚未統一定義,有人用拍攝者“露不露臉”來劃分Vlog與其他非Vlog類短視頻,但更多人認爲,相比短視頻,Vlog更趨向於記錄個人的日常生活。

“Vlog於我而言就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手段,效果與文字是共通的。”Vlog創作者沈珉妮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的確,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用Vlog展示自己。以視頻替代文字,拒絕精心編排,記錄原汁原味的生活片段,這成爲Vlog創作者與受衆羣體的共識。

小袁在高三畢業後就開始拍攝Vlog,只要她想,舉起手機,自己的喜怒哀樂都能成爲鏡頭下記錄與分享的內容。她的Vlog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拍攝,有鮮明的個人風格。

Vlog的拍攝者樂在其中,觀看者也能得到滿足。

方方有自己喜愛的Vlogger和主題,在早高峯的地鐵上,她會點開“和我化妝一起出門”的Vlog,周圍的嘈雜與擁擠都消融在Vlogger輕塗口紅的愜意中,她覺得這會讓她煩躁的心平靜不少。在喫飯時,她會點開“和我下廚,一日三餐”的Vlog,視頻博主是喜歡少油、少鹽飲食的健身達人。她們身處不同時空,同時品味菜餚的美好,彷彿交了一個長期飯友。

有人不理解Vlog有什麼好看的,更不理解Vlog觀衆爲啥看陌生人的生活也能捧腹大笑或涕淚俱下。沈珉妮認爲,Vlog讓觀衆見識到不同人的生活,感受到作者對生活、對創作的熱情。方方覺得,看着博主們認真生活的樣子,她變得積極向上了。小袁表示,自己在拍攝Vlog後更加享受生活了。

新聞報道變得“可愛”

“第一次看到舉着手、會走路的康輝!”近日,央視主持人康輝錄製的工作Vlog在網上火了。這是康輝作爲央視報道團隊中的一員,爲大家呈現希臘、巴西之行的一些見聞。

在“康輝的Vlog”裏,觀衆跟着康輝邊走邊看,有大國外交最前線的現場細節,有新聞工作者幕後的故事,也有康輝的自拍陳述與觀衆互動,每集大約三四分鐘,看得網友們大呼過癮,許多人留言評論:“啥時候出下一集?”

其實,這已不是傳統新聞媒體第一次試水Vlog的傳播方式。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時,人民日報等媒體就推出了記者的個人上會視頻,從會前準備到排隊安檢,從記者會提問到事後寫稿總結……一個個真實的小細節,讓觀衆瞭解到新聞的多個角度,並且能參與互動。人們發現,時政報道也變得“可愛”了。

今年7月8日,海南警方官微發佈全網首個警方抓捕行動Vlog,記錄了警方打擊電詐犯罪“藍天二號”行動現場,很快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通過“親臨”抓捕現場,觀衆不僅體會到了現場的驚心動魄,也對基層民警日常工作環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可以說,Vlog成爲年輕人關注新聞的“黏合劑”,也打開了觀衆走進新聞背後的“任意門”。

湖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譚可可認爲,Vlog的目標受衆以19至37歲的青年人羣爲主,這個年齡層次的羣體是在社交網絡上成長的一代,注意力偏碎片化,短視頻很好地迎合了他們的需求。Vlog平實、簡明,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記錄真實場景、傳達拍攝者情感、引發觀衆的情感共鳴與身份認同,因此受到年輕一代的喜愛。

“新聞媒體的Vlog,是新技術形式與傳統新聞報道的創新融合,這種人格化的表達更能引發年輕羣體對於新聞的情感共鳴,增強用戶黏性。”譚可可說。

故事纔是最重要的

短視頻公司小馬加鞭的負責人馬威認爲,以前很多人不做視頻日誌,多半是因爲拍攝硬件軟件不給力,視頻上傳速度慢,觀看視頻費流量等,這些客觀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創作Vlog的熱情,而技術的發展正在破除這些障礙。

如今,手機拍攝性能的提升解決了畫面抖動、模糊的問題,平臺服務升級使得普通人利用各種各樣的短視頻應用,就能剪輯出質量很高的Vlog作品。對於普通人來說,Vlog創作的春天已經來臨。

譚可可認爲,Vlog的傳播效果已經證明,未來,不光會有更多年輕人被吸引到Vlog領域,其他年齡層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地加入,成爲Vlog的創作者、受衆羣體。不過,隨着更多人湧入市場,行業標準將水漲船高。受衆將不再滿足於流水賬一樣的Vlog作品,而會對內容、拍攝、剪輯提出更高的要求。

“國內的Vlog熱潮到今天已經淘汰了很多Vlogger,現在正往一個高質量的方向走去。”沈珉妮說,很多受到喜愛的Vlog作品都是經過製作團隊的精心設計、拍攝和剪輯。

參考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的素人網紅不難發現,除了製作精良的作品,很多人更喜歡接地氣的內容,喜歡平常生活中的小樂趣,喜歡共通的情感。所以,行業標準的提升也許並不會限制普通人成爲Vlogger。正如一位Vlogger所說:“故事纔是最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