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燒友眼中,真正的遊戲手機只有兩臺,一臺叫Razer Phone,一臺叫ROG Phone。前者有2K 120Hz的IPS屏幕,後者有超頻版的驍龍845和騷氣的外觀設計。雷蛇在上一年已經評測過了,現在就和我們愛搞機,一起來看看ROG Phone這臺自帶信仰的遊戲手機。

參數配置

驍龍845(主頻2.96GHz)8GB 內存+128GB/512GB 存儲+ 4000mAh電池

2160 x 1080的6英寸 18:9 AMOLED屏幕,屏幕刷新率90Hz,響應時間1ms,支持HDR,108% DCI-P3 色域,峯值亮度550尼特;

主攝1200萬像素(光學防抖IMX363)+800萬像素廣角副攝,前置800萬像素

3個Tyep-C接口、有3.5mm耳機接口、3個USB Type-C接口、邊緣觸控、背面ROG信仰Logo RGB燈

158.8mm x 76.2mm x 8.6mm,200克

ROG Phone上有手機上唯一一顆從默頻的2.8G被“超頻”到2.96G的驍龍845,帶有均熱板散熱,而且還是首臺有3個Type-C接口的手機。

其主攝是1200萬像素的索尼IMX363,1/2.55英寸,1.4μm單位像素,支持全像素雙核對焦。等效焦距24mm,F1.8光圈,而且配備4軸光學防抖,這些都和小米8一樣。而副攝是120度的廣角攝像頭,等效焦距12mm。前置800萬像素,F2.0光圈,同樣是等效24mm的廣角。

我們拿到的測試機,其樣張EXIF信息顯示,主攝光圈爲F1.7,而不是官標的F1.8(當然,可能是EXIF信息有誤)。而副攝,華碩沒有提供詳細信息,其實際焦距只有1.88mm,F2.2光圈,這也難怪爲什麼副攝的鏡頭那麼小了。

元件信息顯示,這臺機器上的確實是IMX363(廢話),而指紋傳感器則是來自匯頂科技。

外觀設計

正面6英寸18:9的AMOLED屏幕,上下是巨型的雙揚聲器,紅色網孔,屏幕邊上有塑料墊圈,側邊框厚度控制一般。現在看習慣了高屏佔比的手機,ROG Phone的正面就顯得有些普通了。

變換中的敗家之眼RGB燈

ROG Phone有着可能是現在手機最炫酷的背面,中間“敗家之眼”logo的RGB顏色能自由變換。非對稱的輪廓、低調的灰黑色亮面鍍膜、電路板風格的裝飾線,都讓這塊3D玻璃顯得非常騷氣。

攝像頭、閃光燈、指紋識別模塊都是非對稱的斜線造型,設計風格絕無僅有。

側邊的塑料蓋板下,裝備了手機上絕無僅有的均熱板。紅色散熱格柵的細節也做的很好。無論是金屬中框,還是這塊散熱板的邊緣,都和背蓋玻璃的高度差很小,不咯手。

這個名爲3D Vapor-Chamber的散熱技術,中文是勻熱板散熱。3D Vapor-Chamber一般是用在高端顯卡上一種散熱系統,不同於普通的風冷、水冷。它的原理是通過熱管真空腔底部的液體在吸收熱量後,液體蒸發,隨後水蒸氣再通過冷凝變回液體,在熱管內部進行快速循環,通過熱板和蒸發-冷凝循環進行雙重散熱。華碩官方表示這次用非常大面積的銅管,其散熱區域遠遠高於其它手機。

主副麥克風的開孔都被安排在天線槽裏,此外,ROG Phone在下方還保留了3.5mm耳機接口,感動。

側邊的金屬邊框也有電路板紋路的裝飾線,邊框帶有“閃粉”效果,設計細節爆炸。而ROG Phone整機最大的缺點在音量和電源按鍵。按鍵位置偏低了一個身位,總會把音量上當成電源鍵誤觸,而且這臺測試機的按鍵鍵程極短,反饋不明確,彷彿已經塌陷了。

機身側邊的雙Type-C接口

ROG Phone是現在地球上接口最豐富的手機,有3個Type-C接口,比很多輕薄本都要良心(Macbook:R U Kidding me?)。

左側邊框的頂部是sim卡槽,中央位置是個華碩自己定製的接口。後者由兩個Type-C接口組成(因爲靠得太近,同時只能插入一個普通的Type-C設備)。接口總共有48針,可以接入散熱風扇、拓展塢、VR眼鏡盒、超級強化手柄等配件,另外還有個使用底部Type-C接口連接的手柄。

官方配件羣

上圖左上角這個,是TwinView Dock手柄,配備了屏幕、雙揚聲器、額外的散熱系統以及6000mAh電池;

右上角是WiGig Dock,是個接顯示器的拓展塢;

左下角是AeroActive Cooler,是個風冷散熱器。

有趣的是,側邊和下面的Type-C接口,它們的參數是不同的:底部的接口主要用來充電,支持20W的快充;而側邊是用來外接設備的,支持USB 3.1和DP1.4的視頻輸出,但快充只能15W。實際測試,這兩個接口都支持OTG,可以直接讀取U盤數據。

官方適配器最高支持10V3A的輸出,支持高達30W的QC4和PD3.0輸出,但讓人懵逼的是,其機身單個接口最高只能20W啊。

ROG Phone的系統是基於Android 8.1 的Zen UI,華碩這個定製化的系統還有個名字叫“省事兒”(頓時讓ROG的信仰蒙灰了),版本號5.0。這個定製化系統的修改程度,堪比MIUI,系統整體比較重,比較複雜。但UI設計風格很懷舊,依舊是Android 4.0的味道……

這個系統有齊了大部分國產廠商定製ROM的功能、息屏手勢、雙擊喚醒之類的都有。

而ROG Phone的這個主題,和所有的標榜商務或者遊戲的主題一樣,是典型的“裝逼給別人看,辛苦給自己用”。圖標美醜尚且不談,但實在是太難認了,特別是開啓遊戲模式(即官方稱“X模式”)之後,除了CPU和GPU調控更加積極之外,所有系統圖標都會變成紅色……

這個炫酷的遊戲模式,包括了“雞血模式”開關、信仰燈控制,以及詳盡了錄屏和直播控制。如果有官方的散熱器配件,這裏還能控制風扇轉速。

而ROG Phone特有的這個超聲波側鍵AirTriggers(中文就是空氣扳機),它也是遊戲中心的其中一個功能部件。機身右側上下,以及左側機身下方,有3個超聲波側鍵區域,使用體驗和HTC的邊框壓感接近。橫屏持機時,有邊框的這兩個超聲波側鍵就能模擬遊戲手柄的L1/L2、R1/R2了。

左右的超聲波側鍵,靈敏度OK,在電源鍵和音量鍵外1cm左右區域都可以觸發。

按鍵連擊

這個側鍵響應速度一般,高速連擊可能會漏一兩下,在射擊遊戲裏,這個是致命性的延遲,希望量產版會有提升吧。另外,無論是壓感還是超聲波方案,這種虛擬的按鍵,就算是有震動反饋,但還是和物理按鍵有很大的體驗差距。

ROG Phone的GPU驅動還挺新的,CPU也能直接識別到最高主頻是2.96GHz。

比較可惜的是,測試現場環境溫度太高,光線也很強(屏幕幾乎頂着最高亮度,ROG Phone靜置也是熱辣辣的),性能測試只能在機身40多度的情況下進行。結果,機身太熱,烤機應用里根本穩不住頻率。

但也跑出了比較正常的驍龍845分數

不同應用中的頻率監控

同樣可能是因爲溫度太高,即便開着遊戲模式,日常應用最高頻只能去到2.84GHz,而且頻率波動非常大。看來沒有空調房或者散熱配件,遊戲是不太可能壓得住這個“超頻”845的發熱了。

不過好歹是高頻845,日常應用的最高頻即便沒到2.96GHz,但應用開啓都能2.84GHz,這個已經比正常驍龍845的日用頻率高了200MHz,性能輸出不是問題。可能是現場工程機的系統問題,其系統操作不算很流暢,但這鍋應該是系統優化的。

最後提一下這塊90Hz刷新率,1ms響應的AMOLED屏幕。從響應速度上看,拖影確實是要比普通的AMOLED屏幕更輕微,慢動作攝影下也不會有明顯的“果凍”。但在手機傳感器的門簾效應下,ROG Phone的屏幕頻閃遠比普通的AMOLED屏幕明顯,那閃爍的黑條也是空前絕後了。當然,肉眼是看不到這些現象的,只是不知道正常光線環境使用,會不會比普通A屏更加累眼。

屏幕實拍

這塊屏幕並沒有部分外媒說得那麼不堪,除了髮色偏黃不討喜之外,其實問題不大,也就是中等稍微偏下的A屏觀感而已。

總結

極限性能強悍,高頻845在日常使用也會有一定的性能優勢,但現在還被系統拖了後腿;

後蓋帥飛天,配件羣豐富,屏幕刷新率和響應快;

但這塊A屏的觀感一般,而且有雷蛇那動人的120Hz的2K IPS屏幕在前,這塊屏幕就顯得更加喫力了。當然,也比其他遊戲手機用着拖影嚴重的屏幕要好得多了;

而優秀的散熱是雙刃劍。這對遊戲是好的,但用戶體驗會因此打折扣,熱量更快更好地傳遍整臺手機的效果,就是大型遊戲的時候,機身都是暖手寶。

看到這個後蓋和敗家logo之後,一時間連筆者都被信仰矇蔽了雙眼。衝動過後回想,ROG Phone也沒到買買買的地步,但絕對是物有所值,很有競爭力的遊戲手機,就看雷蛇今年會不會更新RAZER Phone 2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