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玉樹11月20日電(楊雨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動山搖,一場突如其來的7.1級大地震,讓數萬人無家可歸……時隔8年,今日的玉樹已完成災後重建。房屋悉數建成,學校拔地而起,百姓安居樂業。而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武警青海總隊玉樹支隊官兵們的堅守與奉獻。

資料圖:玉樹地震期間,武警玉樹支隊官兵參與救援現場。武警玉樹支隊 冶國禎 供圖

8分鐘,400人!首支救災隊伍迅速出發

在尕朵覺悟雪山腳下,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腹地,常年駐守着武警青海總隊玉樹支隊。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這是武警玉樹支隊400多名官兵在操場出早操的時間。

但平靜很快被打破,官兵們腳下的土地開始顫動,周圍的房屋開始晃動。

“地震,這是大地震”。很快有官兵意識到災難正在降臨。一時間,地動山搖,煙塵瀰漫,甚至有戰士摔倒在地。

青海玉樹7.1級地震就這樣發生了。強震過後,時任玉樹支隊的支隊長石華傑當即清點人數,並報告給上級:“我部無一傷亡,已做好抗震救災準備!”

來不及思考,容不得猶豫,距離強震過去8分鐘後,玉樹支隊400多名官兵分成40多個救援小組,每組由一名幹部帶隊,以支隊機關駐地爲中心,衝向西杭片區四周的廢墟,準備展開生死營救。

一場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賽跑、與身體極限賽跑的救援工作開始了。

圖爲玉樹地震期間,支隊官兵參與救援現場。武警玉樹支隊 趙飛 供圖

救人!戰士前方救人,自己的家卻成了廢墟

“不惜一切代價救人!”這是部隊出發前,時任支隊長石華傑給大家的命令。

帶着這份命令,部隊官兵那一抹橄欖綠,在每一個廢墟現場都能尋見身影。

“救救我,救救我……”在一間搖搖欲墜的屋子內,傳來一名男孩的呼救聲。戰士謝宇即刻衝了進去,就在他抱着男孩兒跑出來的瞬間,餘震突然襲來,屋子轟然倒塌。

萬幸的是,謝宇與男孩兒避開了再度坍塌的房屋,保全了性命。但不幸的是,男孩的父母卻在這場餘震中,永遠地失去了生命。

這樣救援的畫面充斥着整個地震現場。四處廢墟,滿眼瓦礫,爲儘快救人,任務緊急,戰士們還沒來得及配備專業搜救工具,只能手掏亂石。不一會兒,士兵們的手上、身上就磨出了血泡。甚至在餘震裏,他們的頭會被砸傷,手會被劃爛……

作爲土生土長的玉樹本地人,才讓東智家就在部隊的附近。但爲了參與救援,才讓東智在地震發生後,多次隨部隊路過他那已成廢墟的家時,卻並沒有駐足去看看。

救援的疲勞還沒過去,緊接着就是廢墟清理。白天頂風雪,抗缺氧地清理廢墟,到了夜幕降臨,官兵們又回到受災羣衆臨時搭建的帳篷外巡邏。每當看到羣衆的被褥、食物不夠了,就把自己的那份拿給老鄉。

89歲的藏族老人多才吉讓曾拉着官兵的手說:“你們這些當兵的啊,真是‘活菩薩’!”

日日夜夜的堅守,冒着嚴寒,抗着缺氧,支隊官兵救援的步伐,已踏過方圓40平方公里的災區。每天連續救災15小時以上,靠手刨、肩扛、人抬等方式,先後挖出被埋壓人員969人,轉移救治羣衆2986人,運送傷病員540人,轉移遇難者遺體155具,搭建帳篷450頂,搶運裝卸救災物資140多噸。

2010年,武警青海總隊玉樹支隊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2014年,該支隊被國家三部委和原總政治部表彰爲“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先進集體。”

支隊官兵齊心抬起石塊解救災民 武警玉樹支隊供圖

重建:植樹造林,肩負三江源護林職責

但戰鬥還沒有結束,一切百廢待興。武警玉樹支隊的官兵擔負起了災後重建家園的重擔。

面對災區失學的孩子,部隊專門設立孤兒慈善基金,長期資助10名震後孤兒至今,累計資助物資金額達到13萬元。

面對失去經濟來源的受災羣衆,部隊與當地尕青村聯建,實施精準扶貧,購買牲畜40餘隻,幫扶困難羣衆和學生39人,送醫送藥價值5萬餘元。

爲了讓這片三江之源天堂的模樣不改,武警玉樹支隊還承擔起了植樹造林的工作。幾年時間裏,他們在駐地植樹5萬餘株,修建了210畝示範性立體化花園式“武警林”。

時至今日,戰士們對三江源的保護工作還在繼續,也正因有了這份努力,才帶來了玉樹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據統計,自玉樹重建後,在2012到2016年裏,遊客年均人數由9.7萬人增長到了60.8萬人,旅遊年均收入由5019萬元增加到了3.9億元,分別增長29.1%和34.1%。(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