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乔以诺

  人称“小酒量九先生”,精酿爱好者,误打误撞成为不酿酒也不开店的从业者。从2016年起,服务于中国最早的纯商业酿造精酿赛事CCBA。

  心语历程

  因为工作的原因,从两年前开始,我为了寻找华夏大地上的好啤酒,就像中华小当家一样独自踏上了旅途,走过了中国34个省市区中的29个,城市粗略一算也将近100个。

  很幸运,在我奔走于各个城市之间的两年中,我赶上了中国精酿蓬勃发展,独立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黄金年代,也见证了很多品牌的滑铁卢。用一句时髦的话讲,就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既然不事生产,那我们就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讲讲我去过的精酿酒吧,挑几个好玩的事儿和大家念叨念叨。

  要说出去跑店,还得从工作谈起。CCBA2016中国精酿啤酒大奖赛起步不是特别顺利,刚加入的我,在公司毫无头绪。有一天BOSS跟我说:“你出去转转,看看市场,有愿意参加比赛的你让他们报一下名。正好我有个朋友的弟弟叫Terry,在重庆合伙开了个店,你们联系下,从西南入手”。

  Terry的合伙人小朝就是那会儿结识的,其中的过程也很有意思。时间大概在3年多以前,那会儿信息还不算透明,很多神店都靠口口相传。小朝的HOPS1店是我唯二打通电话、唯一听得懂老板说什么的。现在想来,虽然这一圈去的地方不多,但是各家都给面子,转过头的2017年才是蒙眼狂奔,疯狂刷店的一年。

  第一站,厦门

  我记得很清楚,2017年的1月2日下午开了个会,就飞到了厦门。冬日的午后,坐在胖胖啤酒马和胖胖的David神侃了一下午,为什么去和说了什么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可是后来,只要去厦门我都要去坐坐。说起厦门,就不得不提BeerStation,借着下午在胖胖马的那点酒劲儿,不会骑车的我蹬着摩拜走街串巷找吃食。路过一个小店,瞥见墙头挂着白熊的灯箱,心想小卖部还弄个啤酒灯箱真有意思。这时一个厦门本地的朋友约我坐坐,并说要带我去个有意思的店,老板还特别懂酒。这一听我就来了兴趣,撇了自行车一路小跑,等我按着导航走回来的时候,一抬头,诶!这不就是刚路过的那家吗?!

  下一站,武汉

  在机缘巧合下,我结识了大智门啤酒屋的谢子峰。老谢个子不高,说起话来嗓子倒是高八度。很多人讲精酿文化我都记不住,但是老谢这话,我今天得和各位分享:“我不管他是不是精酿小白,我就给他打最好的酒,不管酒精度也不管苦度值,如果他喝了半杯走掉了。我不会心疼少掉一个客人,如果他以后喝明白了,他会觉得我没有坑他。”

  当天晚上也不知怎的,来了杯镇店神器“一滴入魂”,我就和老谢晃到了现在的“无啤不欢”。

   南下,探索美食之都

  众所周知,北京不仅有中国最大的自酿啤酒协会,还有数不清的自酿酒吧,光是全国闻名的一线品牌,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吹了这么多,在广州真正让我领教厉害的还是保霖。不仅酒做得好,每款酒的视觉设计也在国内堪称一流,杯垫、酒标、海报不一而足。虽然店面很商业化,但是每一款出品背后都蕴含着广府风情又非常本土化。我常在说,愿每一家真正为精酿付出热爱与精力的人劳有所获。那么,他们就算一家。

   旅途,快乐与危险并存

  精酿旅途欢乐多,回头看也有不少惊心时刻。打跨城顺风车赶夜路、被约到小巷子里谈事情半夜找不到回去的路、突生急病都不值得一提。最难忘的一次莫过于去年在“哏儿都”的奇遇。

  去天津办事,转了几家店以后走进了一家精酿酒吧。一个中年男人自称老板,拉住了我。为嘛呢?看见我头发长,非要我献歌一曲。不唱还不行,要是不唱今天就得给我活埋!毕竟堂堂七尺男儿,火气正盛,三言两语剑拔弩张。此时,大哥突然借口内急尿遁不归。在服务员的掩护之下,我也溜之大吉,临走还不忘在点评网站留个差评。过后,真老板找到我,带着苦笑对我说:“兄弟,那人我真不认识,喝多了听他跟这吹呢?还活埋?敢活埋的都跟里蹲着呢!”遂举杯共饮,一笑了之。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也都听过小象过河的故事,精酿也是一样,好与不好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啤酒也像摇滚乐,只有在现场才能展现全部的生命力。我只想你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冲到一家自酿酒吧。这样,属于你的故事也就慢慢开始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