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家對衛生尤其是個人衛生也都越來越重視,過去的那種“蝨子”、“疥蟲”等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因此人們很少再去關注它,但是減少不代表沒有,還是應該對其有基本的認識,瞭解其有關知識,對預防及其治療會有很大的幫助。

疥瘡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是由一種叫做“疥蟲”的寄生蟲引起。疥蟲是一種表皮內寄生蟲,主要寄生在人和動物身上,疥蟲會在人的皮膚角質層挖掘隧道,併產卵,經過3-4天幼蟲浮出,再過10天左右長成成蟲,成蟲會藏匿於人體的指縫、肘窩、腹股溝、外生殖器等褶皺多的部位進行生活、繁殖,疥蟲離開人體後有2-3天的存活期,在這段時間內可以尋找新的宿主。

感染了疥瘡的患者自我感覺奇癢無比,夜晚更甚,皮損爲丘疹或丘皰疹,有炎性紅暈,並有隧道的痕跡,多爲灰白色或淺黑色,多對稱,大多數會在隧道末端隆起處找到疥蟲,本病因劇烈瘙癢而搔抓會引發感染、溼疹等。

疥瘡患者大多因爲個人衛生條件差而引起,或接觸了疥瘡患者而被感染。一旦確診爲疥瘡,應立即隔離治療,家庭成員或住集體宿舍者都應進行治療。患者的牀單、被罩、衣物以及生活用品等用熱水煮沸消毒,主要配合外用藥物進行治療,用藥期間避免洗澡、換衣物、從而保持藥效的發揮。外用藥主要有硫磺軟膏、三氯苯醚菊酯霜等。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