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的年度大戲《扶搖》受到如此多的追捧,得到如此大的熱度和播放量,確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扶搖》

小編作爲一名男性,對於這種大女主的戲,確實很難提起什麼興趣,這倒沒什麼奇怪。但有意思的是,在平時跟身邊女性朋友的交流中,發現對楊冪演技有信心的,實在是少之又少。不過她們幾乎都無一例外地沒有錯過《扶搖》這部劇。

楊冪、阮經天《扶搖》

我問她們好不好看,大部分的回答是,‘也就那麼回事兒’;楊冪演得怎麼樣?多數人在一開始,對此就沒有什麼期待。不過既然大家在開播之前,就知道這部戲未必能有多好,爲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追劇呢?

《扶搖》

以我看這其中其實是有幾個因素。首先,不論是今年暑期這段時間,還是2018整個上半年,都沒有出現一部令大家交口稱讚的優秀電視劇。這幾年每年都會有一兩部戲,成爲現象級口碑大作。

比如去年柳雲龍的《風箏》、《人民的名義》,以及之前胡歌的《琅琊榜》、吳秀波的《軍師聯盟》等等。而在整個今年上半年,影視業並未拿出這樣一部作品,對於很多喜歡看電視劇的觀衆,真的可以說是飢餓了大半年。

《扶搖》楊冪

而楊冪此前的《三生三世》、《談判官》等等,雖然質量口碑未必稱得上佳作,但確實也是女性觀衆追看的對象。在女性觀衆這個圈子裏,這樣的戲其實是非看不可的。如果缺席,就會喪失與閨蜜姐妹們的共同語言,甚至跟大家產生隔閡。這其實更是出於對一個流行趨勢的瞭解需要。

《扶搖》

而這種現象已經跳脫了娛樂圈、影視業之外,而是一種大衆心理。楊冪本人這幾年,其演技雖然不大被人認可,但畢竟也是娛樂圈數一數二的女明星。雖然她的作品水平一直難稱上佳,但在這個圈子裏卻也是不可或缺的指標性存在。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在我看來,每個人的喜好,都是由其性格和價值觀所決定的。身邊要好的朋友,大多有與自己相近的愛好。既然你這個圈子裏的人,都是愛看電視劇、愛看女主戲,那麼你豈能不看呢?看到自己的閨蜜在朋友圈裏對《扶搖》的點評和轉發,更讓看《扶搖》成爲了一種必要的社交需求。

《扶搖》

其實我一向認爲,不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學藝術,其功能性都不僅僅存在於水平高低這一個維度上。比如一部喜劇,或是視覺商業大片,讓你看得爽、看得樂呵,雖然沒有什麼內涵意義,難道我們就要說它沒有價值嗎?

楊冪

當然絕非如此。從骨子上講,影視作品和文學創作,最終還是要服務於人。如果能激起反省、引發思考,讓人重視一些社會生活問題,這固然是影視作品的至高成就。但是能讓人樂一樂,開心一下,提供一些正能量,在緊張的生活中放鬆一會,這種價值也絕對不可或缺。

《扶搖》這種影視作品以及其的話題性,其作用也正在於此。或許你未必覺得有多好看,但也還算看得下去。最重要的是,看完之後,第二天可以跟自己的閨蜜們八卦上半天,那麼它就爲你創造了社交價值。

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孤獨是最大的敵人,每天看兩集戲,打發一點時間,第二天工作學習之餘,又可以跟好友討論一番,這個價值大不大,我覺得不算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