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六十年)螺螄粉從路邊攤到“闖”歐美 廣西小食品演繹變革“傳奇”

中新社柳州11月20日電 題:螺螄粉從路邊攤到“闖”歐美 廣西小食品演繹變革“傳奇”

作者 朱柳融

昔日路邊攤,今日香全球。上個世紀70年代末,當螺螄粉在廣西柳州市路邊攤熱賣時,該市葡萄山路一帶還是郊野。如今,這裏已變成螺螄粉產業園,螺螄粉悄然成爲俏銷全球的“網紅”美食,每天有至少100萬袋預包裝螺螄粉從這裏銷往國內外。

“兩張木凳上,架起一塊木板,加上一口煤爐,最初的螺螄粉攤簡陋無比,但人們圍着矮凳矮桌卻可以大快朵頤。”60歲的柳州市螺狀元食品有限公司(簡稱“螺狀元”)董事長賈德法說,自己喫了大半輩子螺螄粉,沒想到臨到要退休的年紀辦起工廠,如今螺螄粉實現工業化生產,幾十年間發生巨大改變。

資料圖:華裔青少年品嚐柳州螺螄粉。 中新社記者 林馨 攝

2010年,柳州市的一些企業在當地官方支持下實施“螺螄粉進京”項目,讓螺螄粉快速“佔領”中國各地市場。目前,在國內外已開設的柳州螺螄粉實體店超過8000家,營業額超50億元(人民幣,下同)。

“但門店影響面有限,現煮堂食難以滿足食客對正宗柳州螺螄粉的需求。”柳州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賈建功介紹,該市從供給側進行探索,加快培育螺螄粉產業,形成發展新動能。

技術的突破催生了預包裝(袋裝)螺螄粉的市場。2015年,柳州市開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時制定袋裝螺螄粉生產標準,出臺螺螄粉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提高供給效率。加上“互聯網+”的推動,螺螄粉迅速成爲阿里巴巴米粉特產類銷售量排名第一的“網紅”小喫。

看到商機,螺狀元等不少企業投入到生產袋裝螺螄粉中。2015年6月螺狀元正式投產,不到兩年,便成爲柳州市首家螺螄粉自營出口企業。2017年1月,5萬包袋裝螺螄粉拿到“護照”,進入美國市場。

工人們正在進行螺螄粉包裝。 朱柳融 攝

賈德法介紹,該公司2017年出口至美國的螺螄粉達35萬袋,今年1至10月,出口螺螄粉超20萬袋,美國、德國佔比60%。去年,公司還在紐約開了兩家螺螄粉實體店。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刺激下,目前柳州預包裝螺螄粉生產廠家有48家,2017年產業產值達30億元,是2015年的6倍。今年中國“雙十一”購物狂歡節,袋裝螺螄粉銷量單日達2000萬袋,是平日的20倍。柳州市官方計劃,到2022年,袋裝螺螄粉銷售收入實現100億元,配套及衍生產業銷售收入實現100億元。

不只是螺螄粉,桂林米粉也正在向產業化的方向邁進。2018年9月,2.68噸的桂林米粉出口加拿大,實現首次出口。桂林市正致力於推動桂林米粉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力爭到2021年,實現總產值100億元的發展目標。

備受喜愛的廣西特色菜餚檸檬鴨,也從街邊大排檔走上產業化之路。廣西南寧桂可香商貿有限公司2015年在南寧市率先推出真空包裝甘峯牌檸檬鴨,通過網絡大量銷往北京、上海及廣州等地。今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該企業銷售檸檬鴨6000多袋。目前,南寧已有6家從事真空包裝檸檬鴨的企業。

廣西小喫演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奇蹟,是廣西培育傳統優勢產業的一個縮影。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此前表示,廣西在進行傳統優勢產業“二次創業”的同時,正大力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如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廣西電子信息產業由過去的基本空白,發展成2000多億元規模;新能源汽車正在蓬勃發展。(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