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育兒,聽着這個詞語,也許大家覺得晦氣!不舒服,但是這種想象其實是廣泛的存在於中國家庭,那麼什麼叫“喪偶式”育兒?它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我們應該怎麼做來儘量避免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喪偶式”育兒,這個詞語精準狠毒,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親)的顯著缺失。例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出差,或者父母都在子女身邊,但是嚴重缺少其中一方的感情支持。

其實這個問題廣泛的存在於中國家庭中,有的家長或許注意到了,但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有些家長根本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

可以看看網友的一些反應。

網友A:

網友B:

這種現象的存在,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經研究發現,有“喪偶式”育兒這種現象存在的家庭,孩子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呈現出“父愛缺乏綜合症”,就是生理、心理上所表現出來的不良狀況,往往是孩子在成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愛或者父親沒有足夠參與孩子的教育導致的;另一邊,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度高的家庭成長的孩子心理更加健康,認知能力更強。如果父親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照顧孩子,他們在教育和經濟上會有更大成就,不良行爲的比例更低,同時具有更強的同情心和社交能力。

“喪偶式”育兒的現象既然這麼普遍,那麼其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中有網友的觀點就很具代表性,他認爲:這種現象的成因是在很多家庭,妻子作爲全職主婦,沒工作就沒有收入,整個家庭的育兒、贍養老人、家庭生活支出全部由丈夫承擔,工作和心理壓力都很大了,尤其是在北上廣深,月收入在1~2w這個區間浮動的一般男性,不去拼命工作妻兒老人喫什麼?病了拿什麼錢醫?不繼續拼命晉升加薪以後拿什麼買學區房?

從這方面看,現在生活壓力大,房價高,尤其是80後,多數要面對2個人養4個老人,還有個孩子的情況,而且如果寶媽沒工作,那寶爸的壓力就更大了一半,平時上班就很累了,回家就想癱在沙發上,自然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精力就少了,要是經常加班或者出差的工種那就更少了。

不過小編認爲:當今社會,大家生活都不容易,特別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這種壓力是空前的。不過我們還是應該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活、家庭、子女教育。既然注意到了“喪偶式”育兒對與孩子成長過程的危害,那麼我們就應該去盡力避免!畢竟辛辛苦苦掙錢也是爲了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

首先,父親這邊,應該認識到和母親一起參與孩子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明白這是父母雙方的共同責任,而不是母親單方面的責任,有了這個認識,就算再苦再累,我相信父親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會擠出時間來陪伴孩子;母親這邊呢,不必教導丈夫,嚴厲呵斥丈夫,這會適得其反,可以把親朋好友或者孩子同學家長中做的好的家長的實例講給父親聽,自然父親知道後內心會有觸動,也會改變自己的行爲,總之母親應該以引導爲主對待父親,讓其更多的參與孩子教育。

大家在育兒過程中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們?你們是怎麼應對的?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嘛?歡迎大家分享交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