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老练的军事统帅,称赞他“用兵如神”。可是,一个面对敌人时经常产生投降、逃跑的想法,而且有多次冒险表现的人,这算哪门子的军事天才?

考诸史实,可以找到不少足以证明曹操绝非军事天才的如山铁证:

194年,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大展开大战,多次出兵不利,不但丢失了兖州,又遇上严重的蝗灾,军中粮草无着。九月,袁绍乘机派人催逼他“速和”,把眷属送到邺城去当人质,曹操当时是准备照办的。

众所周知,绍“外宽内忌”,“内忌多害”,不但手下比较有才能之人,如沮受、田丰等遭忌被杀,就是与异母弟袁术也矛盾重重。像曹操这么一个颇具权谋之术、有强烈野心的人,投降而作他的部属,能不被忌遭杀吗?

可是曹操并没有清醒地作出这样的判断,而是直到程昱指出他“临事而惧”,考虑不到降绍的危险,做那“韩、彭之事”,“将北面而事袁绍”,那样,未来的“霸王之业”就会断送。曹操听到这些道理,这才打消了降绍的念头。

219年八月,汉水泛滥,关羽进军,北攻樊城,淹没于禁七军,斩杀了庞德。曹操为关羽一时声威所吓倒,要迁都以避其锋锐。

这种单纯的退却、消极的防御,从军事的角度来看,不就是逃跑的表现吗?曹操当时不但未能冷静地看到于禁虽然败了,但并不足以整个战争的根本格局;又不能明察孙刘之间的关系表面上很亲近、实际却多有隔阂,孙权不会希望看到关羽得志的矛盾,他完全可以派人去说动孙权,派兵截断关羽的后路,那么关羽势必撤军南退,樊城之围自解;更没想到利用关羽同糜芳、傅士仁之间的矛盾来做做文章。

可见,曹操只看到前线一时的失利,而不问国家整个局势如何;只看到关羽军从正面来的凶猛,却不明白在他后面尚有它的强大敌人;只慑服于关羽军表面的强大,却不明白其内部具有足以削弱他的势力。可以说是昧于知己,又暗于知彼。

何况关羽扼守荆州,是刘备集团欲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隆中决策所定的战略计划;而羽“为人强梁”,“矜其骁气,陵轹于人”,是个“有并兼心”的“熊虎之将”。如果羽进操退,羽追操逃,迁都避羽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不但樊城之围无法解除;“淮浦之人”将动摇附羽;就是国家根本京师许昌,也会沦于敌手。

由于司马懿、蒋济依据总的作战情势,出谋划策,才打败羽军。按说,一个真正的军事天才,能征善战的老练统帅,不在于战事顺利时能挫败敌人,却在于战事失利、敌方占上风时不失理智,表现出特别的坚毅和高度的镇静,在不能正面迎击敌人的情况下,能从各方面钻敌人空子,想出种种办法打败敌人。

而上述两例证明曹操与此相反,他临阵对敌,遇到危难,便想屈服、投降,或要逃跑、迁都,不知“意思安闲”、“意气盈溢”为何物了。

曹操好走极端,失利时,或想投降,或想逃跑;顺利时,就轻敌冒进。试观四例:

190年,曹操以为董卓不曾“倚王室,据旧京”,便可“一战而天下定矣。”于是,轻敌冒进,与董卓部将徐荣战于荣阳,兵败失马而为流矢所中。倘若没有曹洪力救,以自己战马让给他骑,使他趁乱逃去,险些儿命都送了。

214年夏,吕布屯兵淮阳。曹操认为吕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路,乘险要击他,便以为吕“无能为”,而发动进攻。结果,被杀得落花流水,阵乱兵逃;自己则突火、坠马、受伤、被俘。如果不是吕军士不认识他,把他释放了,险些儿又将性命断送。

197年,曹操南向驻兵淯水。张绣本已向他投降,只因他既霸占张绣的婶婶,又收买张绣的亲信胡车儿,准备杀张绣却又不慎走漏消息,终地遭到张绣的袭击,一子一侄死于乱军之中,曹丕浇幸逃脱,本人右臂被射伤,坐骑也被射中。如果不是长子曹昂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了他,猛士典韦与张绣大军作殊死格斗来掩护他,那曹操早就完蛋了。

要不是于禁能于大败中,独勒所部,且战且引,死命掩护曹操;继而讨击劫掠之兵,整顿军纪,凿堑安营,严以待敌,那么张绣大军追至,狼狈逃窜中的曹操,终究是要被俘处斩的。

还要指出,曹操从184年至此淯水之战,已指挥十三四年的战争了。在历次失败中,自应好好吸取教训,便于以后指挥战争。他不这样做也罢,反而对众将说什么:各位瞧好了,我曹某人今后不会再打败仗了。

真的不再失败了吗?历史却嘲弄了他。211年,曹操统领人马,攻马超于憧关。

众谋士纷纷指出关西军很勇猛,尤其是他们惯于使用长矛打仗,不好对付。曹操却说什么“战在我,非在贼”,似乎这次战争的主动权全由他掌握了。结果却为超军所追杀,全军四散奔逃。好在还有许褚举起马鞍拼命保护他,否则曹操非死于乱箭之下不可。

然而,在诸将庆幸逃出一劫之时,曹操不但不承认自己在战术上的错误,反而大笑,说什么“今日几为小贼所困”。象这样强为之辞,聊以支吾搪塞,自解其嘲,该是矫情傲世到了怎样的地步!

从以上四例,不难看出:

第一、曹操在军事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冒险主义者。他经常不审查敌我双方的客观条件,贸然与敌人决战,以致遭受多次惨败。这根本算不上什么“每战必克”好吧!即便有时获得胜利,那也是侥幸取胜,就连他自己也承认207年破乌桓只不过是“乘危以侥幸”。

第二、曹操作为一个军事统帅,过于狂妄自大。他自称“天下英雄”,自夸“多智”,自以为“更事多”,常常大吹牛逼,不是以为“一战而天下定矣”,便是断定敌人“无能为”,轻视敌人是“小贼”。结果,本是可以败敌的,反而被敌所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