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想要寫好字,必須在楷書方面下足功夫,從楷書中獲得書法的用筆、結構和章法等基本技法,楷書之所以叫楷書,實際上就是書體中的楷模一般,書法愛好者從楷書中除了獲得上述技法外,還能收穫到一種自信,這種自信又進一步推動我們繼續學習。

當代知名書法家、前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啓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大家,我們常見的就是他的行書作品,總是感覺到清新有力,線條筋骨分明,結體開張有度,但是,對於他的楷書作品卻是很少見到。我們從他的楷書作品中可以看到,其用筆精緻,在細節上處理很是到位,有法有度,讓人流連忘返。

記功的楷書師自柳公權,據悉,啓老特別喜歡柳體書法,他認爲,柳體楷書棱角分明,剛勁有力,點畫精緻,這一點也許是與他的性格相吻合的緣故吧。

啓老是一位大儒,懂中國文化,善書法,喜歡作畫,對中國書畫有很高的鑑賞力,一生都在從事中國文化的教育事業,出版了大量的相關專業書籍,他爲人和藹可親,沒有任何名人的架子,因此,他的學生也就是桃李滿天下。

啓功先生在柳體楷書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在臨摹中,他不是看着字帖對臨,而是在研究着臨摹,據說,他在一次臨摹時發現,人們常見的米字格臨帖法,都認爲漢字的中心部位在米的中間點上,但啓老發現並非如此,經過一番研究,漢字的中宮卻是向四周發散,基本上在黃金分割的部位上,這一點對於學習書法,特別是臨摹字帖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欣賞啓功先生的楷書作品時,要聯繫他的學識、修養、做人及人格魅力等方面的綜合因素來考慮,啓老學識淵博,對中國文化有着深刻的研究,通曉古詩詞及舊文體,他爲人謙和,像是一位長者一般,總是讓見者覺得可親可敬,因此,就這些方面在他的楷書作品中也可見一斑。我們經常所說的包容度,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修養,爲什麼啓老的作品耐人尋味,就是因爲這其中就有包容度,有文化涵養。

啓老作字作畫從來沒有半點應付的態度,他精益求精,對寫出來的字還要進行反覆推敲,檢查看有沒有紕漏,如果發現一絲問題都不會贈人,而要銷燬,他說,這是中國文化,是要傳承的,如果寫錯了一個字,將來子孫後代看到了就會影響到他們的思想,是非常要命的事情。

今天,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來說,就應當學習啓老的爲人、人品、修養以及寫字作畫的嚴謹風格,從難從嚴要求自己,只有打好了這些基礎,書法之路會越走越寬廣。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