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情報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戰爭實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尤其在現代戰爭中,信息戰尤爲重要,其重要程度於二戰時期就被充分的證明了,在二戰中,小日本之所以能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肆無忌憚、爲非作歹十多年,不僅僅是因爲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歷史低谷期,軍事實力上不如對方,更是因爲日軍對中國的瞭解已經深入到了可怕的程度。

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綜合實力呈現了跨越式增長,野心也就跟着膨脹了,因爲自身的國土資源有限,日本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就只有將目光伸向其他國家。在最開始的時候,日本盯上的就是鄰國,爲了儘快達到目的,日本訓練了許多優秀的情報人員,將他們派往各個國家,竊取情報。

在二戰前,日本爲了準備侵華戰爭,日本各路間諜大肆出動,紛紛以各種身份進入中國,其所刺探的情報上至一個村莊的詳細地形,下至一座橋樑的位置和河流水深,無不在日本的軍用地圖上標識得清清楚楚,據說就連當時中國軍隊自己的地圖都遠達不到這樣的精細程度。

不過後來由於抗日戰爭勝利後,日本情報機構也就跟着消亡了。不過據分析,實際上在戰敗之後,日本仍有部分情報人員沒有被消滅殆盡,依舊活躍在中國,暗地裏幫助日本繼續竊取中國的情報。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青桐部隊”。他們經過特殊的訓練,然後到臺灣、中國大陸等地從事諜報活動。

這批“青桐戰士”在二戰後突然從世界上消失。他們隱藏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假裝成各國移民潛伏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其中世人對“青桐戰士”的瞭解,主要是因爲一個名叫阿尾博政的人。此人是一個狂熱的軍國主義者,生於1930年,自幼就接受瘋狂的洗腦,一直熱切地希望爲侵略戰爭服務。1959年,阿尾博政終於如願以償地考入自衛隊,經過嚴格訓練後,被分配到美日共建的情報部門“武藏機關”。

1972年3月,阿尾博政以一名經濟學者的身份到臺灣定居。在此期間,阿尾博政展開了瘋狂的間諜行動,並向組織提交了接近200份有關中國的報告。然而善於僞裝的他並未被任何人識破,好在他的情報中有價值的並不多。隨着“青桐戰士”的存在被世人知曉,各國反間諜水平的不斷提升,加上“青桐戰士”自身受訓練水平的下降,他們的破壞性和影響力已經每況日下了。大多數成員奔波數年,也不過只能搞到一些不入流的“情報”而已。

青桐戰士接連在世界各處遭遇重創,一大批“青桐戰士”被捕,這支潛伏在黑暗中的日本諜報部隊已經走向衰頹了。然而,儘管如此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否定他們至今仍然存在,這也提醒着各國都要加強警惕,防患於未然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