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實話,原本鴻茅藥酒事件,都快因爲伊利還有空姐事件,而遭到遺忘了,但是今早,一則關於該案件涉案醫生患上精神病的新聞,又讓大家想起了差不多都快被遺忘的鴻茅藥酒事件。

相信大部分網友都會想起一個問題:怎麼好端端的譚醫生,進了次看守所,在裏面住了三個多月,就得了精神病?

【2】

人嘛,終究怕刺激,當然,外界刺激是有的,內部自身心理素質,又是一個因素。

如果刺激大於自身的承受能力,那麼,精神出了問題,也是很可能的——就像一座大橋能承重N噸,可是這天偏偏來了N+X重量的重載,這種情況下,大橋出問題,不意外。

因此本着這個理論,我打算對譚醫生的情況做個猜測性分析——當然這個猜測不是建立在惡意揣測的基礎上。

【3】

話說看守所是關押處於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地方,當然,看守所的職能包括但不侷限於此,因爲有的勞役刑罰,也是在看守所完成。

也就是說,在看守所裏,犯罪嫌疑人失去自由,是合情合法的。

譚醫生作爲一個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平日裏和商務人士、醫療界業內人士以及其他層次較高的高素質人員打交道,如果突然間讓他在看守所裏,和一些涉嫌暴力犯罪的暴徒朝夕相伴,想想,譚醫生能不害怕麼?

而且,話不投機,譚醫生和同一個牢房的人想必沒法進行有效的溝通——畢竟你說的人家不懂,人家說的你也未必能接納,矛盾有了,譚醫生畢竟文化人,在處於和自己理念大相徑庭的暴徒包圍中,精神壓力能不大麼?

還有對未來的擔憂、惶恐——這一旦刑罰判決出來,未來幾年怎麼過?

林林種種的壓力、恐懼,壓在了沒經過這種大風雨的譚醫生身上,譚醫生出問題,也是有可能的——事實上已經發生了。

【4】

類似譚醫生這種心理素質較差,或者說和涉嫌暴力犯罪的羣體交集不多的知識分子的看管工作,如何保證這類在押人員的心理健康,或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