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市場買了二斤大黃杏,別人大多隻知道這些黃燦燦的杏兒又大又甜,卻不知道它們還有個俗名:“麥黃杏”吧。

在老家的東院兒堂屋前靠西牆的角落裏有一棵杏樹,有小碗口那麼粗,媽媽說那是麥黃杏,我問爲什麼叫麥黃杏呢?媽媽說:“因爲它到麥子黃的時候才熟,因此就叫麥黃杏。”

每到春天杏花兒開滿了枝丫,粉白粉白的,招來好多蜂們,那時很想折下幾朵插在頭上,媽媽告訴我們:“不能折,折了就不長大杏了!”,因此,只能等風來時吹落朵朵趕忙撿幾株完整的碰在手心裏,沒完的嗅啊嗅,嗅夠了再一顆一顆的別在頭髮上,有時也會包在一個小包包裏放起來,我想,當時可能是效仿人家紅樓裏漂亮女孩們的香囊吧。

花落盡了,一粒一粒的小青杏兒在枝頭招搖,饞的我們幾個每天都要看個一兩次,看看又長大了沒?有沒有黃的?黃的就可以拿個棍兒夠下來嚐嚐鮮了,不,應該是嚐嚐“酸”!!!我想媽媽肯定有看到我們一起站在樹下抬頭望的情景,每當這時媽媽也肯定在背後偷偷的笑,笑她的這幾個孩兒們,如此的傻,如此的可愛,就連對一顆青杏兒都報滿了希望。

麥子黃了,杏果然一天一天的熟起來,我家的杏個兒都很大,有的都像小蘋果那麼大呢,掰開一個,肉和核是分開的,媽媽說分開的越好就說明杏越熟,因此我們每喫一個就先掰開,顯擺一番才喫,呵呵。媽媽還說這麥黃杏不但個兒大味兒甜,連杏核都是香的,因此一到收麥子的季節,我家的窗臺上擺滿了杏核,曬乾後再找來榔頭一顆一顆的砸,如果拿不動榔頭就用秤砣砸,那時的秤是桿秤,砣的形狀就和大鐘差不多,我估計,那秤砣砸來砸去早就給砸不準了。

那珠杏樹,那朵朵杏花,那顆顆青杏、黃杏,那枚枚杏核,那樹下抬頭數杏兒的孩子,那孩子後面微笑着的年輕的母親,那蔚藍的天空,那如煙的白雲,那美好的回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