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裏我把老虎看做人的感性(人屬於動物的本能),把派看做人的理性(人的分析思維價值判斷,人之爲人的東西)。我們無法確定派已經皈依宗教,只能說,感性的吸引讓他選擇宗教作爲人生的依託。

看完了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科學在追問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宗教在思考人應該是什麼樣的;科學麪向着明天,宗教在尋找着來路;科學認爲真是唯一的價值,宗教說善才是最終的歸宿。童年派選擇了宗教。也就是說,他選擇了向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然而,派選擇宗教的路徑卻是耐人尋味的。他因爲敬神活動的魔幻夜景而喜歡印度教。

如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只論畫面,也是極好的

他因爲耶穌的慈悲故事而喜歡基督教,他因爲誦古蘭經的聖嚴儀式而喜歡伊斯蘭教。我們無法確定派已經皈依宗教,只能說,感性的吸引讓他選擇宗教作爲人生的依託。而不問內核,只憑感覺,不也是我們每個人做選擇的方式嗎?三:感性和理性,誰勝了?少年派開始了奇幻的旅行,與理查德.帕克(簡稱老虎)的纏鬥和共處構建了最華美的篇節。電影直接告訴我們。

如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只論畫面,也是極好的

船上的老虎和派,其實是一個人。在這裏我把老虎看做人的感性(人屬於動物的本能),把派看做人的理性(人的分析思維價值判斷,人之爲人的東西)。感性對於飢餓、恐懼、孤單、憤怒統統只能以最直接的行動予以表示。而理性隨時保持着適當的距離,去思維、分析、理解、判斷。宗教是屬於理性的,當暴風雨天啓一樣的景緻出現時,主人公的理性興奮、激昂、膜拜、皈依,但感性只會麻木地缺席。

可是,在這裏宗教並沒有帶給主人公期望的外力,可以說,李安部分地消解了傳統宗教,或者說使宗教迴歸到觀照內心、終極宿命的原始領地。但少年派的故事不是那個庸俗勇敢的魯濱遜,他註定要面對比魯濱遜更大的困難。在這裏,迴歸到人的本能,科學毫無用武之地,科學鯨吞宇宙的幻想變成了深感憂慮的懷疑,科學對未來的激情憧憬變成了惴惴不安的恐懼。

如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只論畫面,也是極好的

可以說,此時李安完全消解了科學。我從來沒見過任何一位導演可以拍出如此美,同時又充滿諷刺和隱喻的電影。李安不愧爲華人導演的驕傲。初看是在電影院,除了美,不知該如何形容。尤其是開始的那幀畫面和後來水天一色的畫面,前排後座的女孩子們全都驚呼起來。3D是爲電影需要,而不是爲了炫技。再見時是在五一時的宿舍裏,比較安靜的環境。

如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只論畫面,也是極好的

我再次除了畫面,我還考慮到了劇情。滿島嶼的屍濛,我想派是喫了這些東西活下來的。那些動物全都有各自的代表。影片結尾是開放式的,直到睡前我還在想,如果是我,我該怎麼做?我會爲了活着而放棄良知嗎?而良知又有誰來規定呢?善與惡。罪與罰。這些都是誰來界定呢?人的根本就是生存,爲了更好的生存。這也是人類進步的基礎。可秩序是維護進步的保護傘,若無秩序,那文明將不復存在。可是在秩序與生命衝突時,該怎麼做呢?尤其是那種最起碼的秩序。

如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只論畫面,也是極好的

人在受到生命威脅時,就敢喫自己母親的屍體了嗎?老虎是派惡的化身,派能活下來,也是由於在和惡虎的鬥爭中,變得和老虎一樣。上岸後,惡虎自己就走了,頭也不回。人類能成爲地球主宰,也是因爲這強大的進化能力吧?問題回到最初,在生命面前,人類最基本的良知到底是什麼地位?問題誰都沒有答案,李安導演的結局也說了,在於你如何去想。可事實只能去經歷,想可以千變萬化,現實只有一種選擇。不過怎麼說,影片如此美的畫面還是震撼着我。我生在宿州蕭縣,周圍都是畫家。所以,美是基礎。這部電影只論畫面,也是極好的。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能做到每一秒都如畫的,除了李安很少還有其他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