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子單打:容國團(1959年4月5日德國多特蒙德)

【乒乓歷史課】世乒賽國乒首冠分別是誰?你知道嗎?

1959年第25屆世乒賽男單決賽,22歲的容國團3-1戰勝匈牙利名將西多,爲中華民族獲得有史以來的第一個世界冠軍。男單全程七輪,容國團遇到的都是外國選手,尤其四分之一決賽對世界一號種子匈牙利的別爾切克,半決賽對美國名將邁爾斯,都打滿了5局,一波三折,驚心動魄。——容國團奪冠那天正是中國的清明節,這或預示了他後來的命運。

2、男子團體:容國團、徐寅生、莊則棟、李富榮、王傳耀(1961年4月9日中國北京)

【乒乓歷史課】世乒賽國乒首冠分別是誰?你知道嗎?

1961年第26屆世乒賽,中國隊五比三戰勝日本隊,第一次獲得男團冠軍,那屆世乒賽,中國日本各獲得三項冠軍,由此開始了世界乒壇中日對抗的局面。——徐寅生大戰星野的12大板一直爲人們所津津樂道。容國團的經典名言“人生能有幾次搏?現在不搏,待到何時!”也誕生在這一天。

3、女子單打:邱鍾惠(1961年4月15日中國北京)

【乒乓歷史課】世乒賽國乒首冠分別是誰?你知道嗎?

1961年第26屆世乒賽,中國女隊主將邱鍾惠在隊友們的掩護下(四分之一決賽韓玉珍稱“病”棄權,半決賽王健0-3迅速告負)晉級決賽,最終3-2戰勝匈牙利名將高基安(福爾迪妮),成爲中國第一位女子世界冠軍。——歷代國乒“一姐”中,邱鍾惠大姐(今年84歲)最幸運。

4、男子雙打:張燮林/王志良(1963年4月14日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同爲削球打法的張燮林和王志在賽前僅僅配對才半年時間,但配合默契,一路高奏凱歌。第二輪“爆冷”擊敗奪冠最大熱門日本組合荻村伊智朗/木村興治,在接下來對陣蘇聯和瑞典等國的選手中則是一局未丟,最終戰勝隊友莊則棟/徐寅生獲得冠軍。——從此,沒有人再敢說什麼“中國人單打還可以,雙打卻不行”。

5、女子團體:林慧卿、鄭敏之、梁麗珍、李赫男(1965年4月19日南斯拉夫盧布爾雅那)

【乒乓歷史課】世乒賽國乒首冠分別是誰?你知道嗎?

1965年第28屆世乒賽,上任中國女隊主教練才5個月的容國團,前面對付歐洲隊一直啓用直拍快攻型打法的梁麗珍、李赫男;決賽派出奇兵,橫拍削球打法的林慧卿、鄭敏之,結果中國隊以三比0橫掃盤踞世界冠軍寶座長達八年之久的日本隊,首次獲得女團冠軍。——雖然少帥容國團早在1968年離我們而去,但“畫龍點睛”的故事流傳至今。

6、女子雙打:林慧卿/鄭敏之(1965年4月25日南斯拉夫盧布爾雅那)

【乒乓歷史課】世乒賽國乒首冠分別是誰?你知道嗎?

1965年第28屆世乒賽,女團奪冠後的第六天,林慧卿/鄭敏之再接再厲,3-2戰勝日本組合關正子/山中教子,爲中國隊首次獲得女雙冠軍。——四分之一決賽,林慧卿/鄭敏之對陣波蘭組合卡林斯卡/諾伏裏塔,前3局1-2落後,第4局16:20對方握有4個賽點,中國組合硬是咬牙堅持,連追6分死裏逃生。

7、混合雙打:張燮林/林慧卿(1971年4月5日日本名古屋)1971年第31屆世乒賽,張燮林/林慧卿3-1戰勝斯蒂潘契奇(南斯拉夫)/亞歷山德魯(羅馬尼亞),爲中國隊首次獲得混雙冠軍。至此,七座獎盃都鐫刻上了中國人的名字。——1965年28屆世乒賽,張燮林/林慧卿曾獲得混雙亞軍(負於日本組合木村/關正子),倒不是技不如人,而是林慧卿一晚上連續打女單、女雙、混雙三場決賽(下午剛打了三場半決賽),太累了。到了31屆世乒賽,五個單項的決賽放在三天進行(5號混雙,6號女雙男雙,7號女單男單),於是成全了已年過30的林慧卿,可以合理分配體力,三個晚上依次拿了混雙、女雙、女單冠軍,成爲中國“大滿貫”第一人。

【乒乓歷史課】世乒賽國乒首冠分別是誰?你知道嗎?

所以不要小肚雞腸,跟個怨婦似的,抱怨甚至謾罵人家國際乒聯一直在算計、打壓國乒。譬如“小球改大球”,要賴也得賴咱老爺子徐寅生。

【乒乓歷史課】世乒賽國乒首冠分別是誰?你知道嗎?
相關文章